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机在使用过程中主桨毂水平铰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发生失效,失效形式主要为内圈断裂及滚道剥落。通过轴承形貌分析、复查及计算分析,定位故障原因为在轴承在工作条件下,内圈产生弯曲变形,一方面在内圈端面内径处产生较大应力,导致内圈断裂,另一方面在轴承滚道处产生边缘应力,导致滚道剥落。制定的改进措施为内圈内径增加3处内径槽,滚子母线、内圈和外圈滚道修型处理,改进轴承通过两套600h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内圈内径增加3处内径槽及滚子母线、内圈和外圈滚道修型处理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轴承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3506/355.6/YA-1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断口分析、痕迹对比、硬度、热酸洗、非金属夹杂物、碳化物不均匀性、淬回火组织及网状碳化物等检测,对轴承本身材质及热处理情况进行排查,材质及热处理工艺均符合标准。导致轴承提前失效的原因为内圈A侧其中一粒滚子反向装入轴承,由于滚子大端侧工作面与内圈滚道接触处应力较大,使得内圈产生周向裂纹,最终使得轴承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3.
某自动扶梯曳引机上使用的轴承在空载试车时发生内圈早期断裂失效,通过对轴承宏观检查、内圈断口分析及理化检测等手段,对轴承内圈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内圈由于锻造温度偏高、成形速度过快等因素产生锻造晶间微裂纹,在锻造过程中沿晶界扩展形成裂纹源,后序热处理淬火冷却时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叠加而使裂纹扩展,最终在轴承装机试车时,虽受外力较小也使轴承内圈发生断裂。通过调整轴承内圈锻造温度,改变成形速度等措施,有效预防了轴承内圈锻造裂纹。  相似文献   

4.
简介一根飞机空气冷却包的传动轴,经288小时使用后失效。该轴设计寿命为无限长,并规定在服役800小时末大修时接受检查,最大工作温度45℃。用户进行分解检查表明:装配在轴上一端的轴承可以卸下,而装配在断裂端的轴承内圈无法卸下。在这种情况下,失效传动轴由本研究机构受理,本文列出失效的一些不常见的特征。实验结果肉眼检查该断裂的传动轴指出:它是台阶式结构,轴的两端均有螺纹(图1略,)。装配在轴左端的轴承内圈在分解检查时已被卸掉。安装在右边的轴承内圈已损坏,台阶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6,(10):2115-2118
通过外观检查、成分测试、硬度测试、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某品牌汽车3个轮毂轴承失效件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轮毂轴承最终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3种轮毂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组织都符合JB/T 1255-2001标准的要求;1#轮轴轴承失效的原因是由于化学成分不合格和轴承内圈滚道的表面硬度较低;2#轮毂轴承的化学成分、硬度和组织都满足要求,失效原因在于密封性较差,而使得外圈滚道中外界硬度相对较高的颗粒落入滚道,造成磨损加剧;3#轮毂轴承外圈碳含量较低,使得外圈滚道表面硬度偏低,且由于润滑条件不好引起了粘着磨损,加剧了轴承的磨损,并最终造成失效。  相似文献   

6.
杨恩铭 《轧钢》1998,(1):52-54
轧辊推力球轴承因与辊颈松配合,运转中内圈与轧辊存在相对滑动,因摩擦生热易造成轴承早期失效,并影响四列圆柱滚子轴承正常使用。为此将轴承内圈端面与挡圈之间制成齿状啮合。轧辊内侧迷宫盖因配合较松,易与轧辊产生相对滑动,用带凸台的迷宫盖与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端面凹槽啮合,可防止滑动产生。  相似文献   

7.
柔性轴承是谐波齿轮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柔性轴承的失效特性,研制了一种可进行柔性轴承疲劳寿命实验的专用试验机。该试验机的加载装置能够与柔性轴承的内圈一起旋转,并可在外圈主轴两端同步施加载荷。通过对四套柔性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观察到了几种柔性轴承的失效现象。实验后测量了沟道的宽度,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轴承的内圈仅在主轴末端出现磨损和疲劳剥落现象,而外圈可能出现疲劳断裂和剥落现象。此外,还发现柔性轴承套圈沟道的磨损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8.
柔性轴承是谐波齿轮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柔性轴承的失效特性,研制了一种可进行柔性轴承疲劳寿命实验的专用试验机。该试验机的加载装置能够与柔性轴承的内圈一起旋转,并可在外圈主轴两端同步施加载荷。通过对四套柔性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观察到了几种柔性轴承的失效现象。实验后测量了沟道的宽度,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轴承的内圈仅在主轴末端出现磨损和疲劳剥落现象,而外圈可能出现疲劳断裂和剥落现象。此外,还发现柔性轴承套圈沟道的磨损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某钢厂中板矫直机支承辊上调心滚子轴承出现抱死而频繁停机的问题,对轴承失效情况进行了介绍:轴承铜制保持器磨损严重,发生断裂;内圈一侧挡边磨损严重而另一侧轻微磨损;滚子一端面磨损严重。分析了轴承失效的原因,认为因支承辊变形导致轴承承受了较大的轴向力,并分析了其他可能造成轴向力大的原因。优化方案为将CA型调心滚子轴承更改为CC型,并说明了CC型轴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低压轴前支点轴承试车故检时发现内圈剥落。通过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故障轴承进行失效分析,找到剥落原因。首先检测原材料化学成分,然后针对加工过程中与产生剥落有关的锻造、热处理和磨加工工序,分别对剥落内圈内部缺陷,硬度和淬回火组织,滚道表面形貌与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得出轴承剥落原因为锻造缺陷引起的疲劳剥落。通过增加锻件水浸超声检测的过程控制,可防止缺陷产品流出。  相似文献   

11.
于志强  杨振国 《金属热处理》2007,32(Z1):359-364
送风机电机滚动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温度骤升而失效.对失效轴承解体表明,A电机轴承内圈表面出现麻坑及剥落;B电机轴承外圈出现断裂.轴承中的润滑脂已硬化失效.采用化学分析、硬度测定、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及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失效轴承及润滑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润滑脂的硬化导致了金属摩擦副之间的直接对磨,加重了轴承滚道表面的磨损.A轴承的失效主要是由电蚀所引起;B轴承外圈因表面硬度偏低,易产生磨损,在轴承滚动过程中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痕迹分析、断口观察、常规理化测试和受力分析方法,对断裂的汽车发动机轴承内圈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失效是由于在装配过程中,受到突发性非对称大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2017,(2)
轴承在热装后空冷,发现内圈开裂。为此,对开裂的轴承内圈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以揭示内圈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轴承内圈的化学成分和低倍组织均合格,但有不良组织托氏体存在,降低了内圈的强度,导致其开裂。  相似文献   

14.
1 MW风电增速机B26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装配过程中出现内圈断裂,采用理化分析方法对轴承内圈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磨削裂纹是轴承内圈断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超声滚压加工参数与轴承内圈表层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内圈超声滚压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并对轴承内圈进行超声滚压加工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各个参数对轴承内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加工技术可以实现轴承内圈塑性强化作用,提高其表层残余压应力,且超声滚压加工中的静压力参数对轴承内圈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轴转速,影响最小的是横向进给量。  相似文献   

16.
雷声  黄曼平  薛正堂  吴跃波 《热加工工艺》2013,42(2):219-221,223
选用CO2激光器进行GCr15钢轴承滚道表面激光淬火处理试验,内圈硬化层深度可达到0.5 mm,外圈可达到0.45 mm.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对改性层的相组成及改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轴承表面的激光相变硬化可以产生具有较多残余奥氏体、细小碳化物以及过饱和的隐晶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轴承滚道表面的硬度.最后进行了轴承钢的接触疲劳性能试验.通过疲劳失效轴承表面的显微观察,验证了激光淬火套圈表面的疲劳失效形式仍为表层剥落.造成激光淬火套圈早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激光扫描开始与结束接口处没有完全对接上,以及硬化层深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圆柱滚子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滚子一侧发生剥落,内圈滚道发生挤压磨损.对故障件进行形貌分析、轴承复查、内圈与外圈倾斜角测量、轴承抗倾斜角及接触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倾斜角,滚子轮廓与内圈滚道边缘接触,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滚子剥落与内圈滚道挤压磨损.通过增加滚道长度及滚子凸度量的改进措施,防止边缘...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剥落。采用宏观检验、化学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能谱等手段对轴承内滚道表面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剥落轴承内圈存在锻造过烧,形成孔洞缺陷,破坏了金属连续性,降低了轴承接触疲劳强度,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以孔洞为核心,其周围形成“蝶形”组织,产生显微裂纹向滚动接触表面扩展,形成剥落,引起轴承疲劳失效。由此提出,通过控制锻造工艺及增加锻造缺陷的检测手段来防止锻造过烧,进而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从轴承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等方面检查轴承的制造质量。结合断口分析和装配使用方法,对轴承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内圈上存在原始裂纹,工作过程中受力不均,转动过程中温度升高,性能下降。内圈首先断裂,引起滚动体变形和外圈断裂。  相似文献   

20.
袁兆静 《热处理》2021,(3):60-63
某汽车轮毂轴承在成形过程中翻边处开裂.对开裂的轮毂轴承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断口检验、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目的是了解其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轮毂轴承断口被严重氧化,且明显脱碳.由于该轮毂轴承的法兰内圈为锻件,不进行其他热加工,据此可以断定,轮毂轴承的法兰内圈在热锻过程中已产生了裂纹,导致在翻边成形过程中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