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我国各省市2013年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综合分析,了解地区间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差异,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卫生资源优化提供相关政策依据。方法选取与孕产妇保健相关的8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对全国孕产妇保健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秩和比法分档及排序显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上海,后3位的分别为西藏、青海、新疆,其他省区水平一般。结论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能够消除各指标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能够对我国的孕产妇保健水平作出科学评价。西部地区要加强孕产妇保健建设,缩小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2012年儿童保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横向对比分析全国31省区市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评价儿童保健情况的相关指标:出生体重2 500 g婴儿比重、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比重、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运用秩和比(RSR)法综合分析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结果秩和比法分档排序后评价为"优"、"良"的大多数为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评价为"一般"、"差"的大部分为中西部经济差的地区。结论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政府应重视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妇幼儿童保健工作的财政投入及政策偏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各省2012-2018年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情况,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提高我国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法对2012-2018年全国各省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较好的省份多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而中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相对较差。结论 TOPSIS法应用于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客观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全国孕产妇保健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了解全国31个省(区、市)2015年孕产妇保健工作的质量,为逐步缩小地域间孕产妇保健水平差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与孕产妇保健相关的9个指标,采用秩和比法对全国各省(区、市)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综合排序,前3位分别是江苏、浙江、广西,最后2位是新疆、西藏。结论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普遍低于东中部地区。政府的政策与投入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控制好西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和东部部分地区的高危产妇比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9-2015年我国孕产妇保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质量,为完善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9-2015年活产数、高危产妇比重、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为基础,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两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年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我国的孕产妇保健情况逐年改善,尤其是2009-2015年,2003年情况最差。结论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两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我国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孕产妇保健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工作质量,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9-2011年中国孕产妇保健相关指标(高危产妇比重、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为基础,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年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我国的孕产妇保健情况逐年改善,2011年情况最好,1999年、2000年和2003年情况相对较差,排在后三位。结论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孕产妇保健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国各省市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了解地区间差异,为完善和优化卫生资源提供政策依据。方法以妇幼保健工作相关的12项指标为基础,运用TOPSIS法和RSR法分档排序,对2014年我国各地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妇幼保健服务的总体评价情况来看,地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秩和比法分档排序显示前3位的分别是东部经济较发达江苏、上海、浙江,后3位分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云南、安徽、西藏,这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基本一致。结论国家在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妇幼保健工作的财政投入,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并尽可能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提升综合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西部12个省(市、区)孕产妇保健工作发展情况和趋势,为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熵权法确定待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纵向、横向评价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结果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不断改善,2004-2014年孕产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工作指标质量不断提高,但省际间差距明显;高危产妇比重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结论运用熵权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综合评价能够客观全面的反应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孕产妇保健服务公平性、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工作质量,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9-2011年中国孕产妇保健相关指标(高危产妇比重、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为基础,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年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我国的孕产妇保健情况逐年改善,2011年情况最好,1999年、2000年和2003年情况相对较差,排在后三位。结论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孕产妇保健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09—2019年河南省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河南省孕产妇保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方法通过2010—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2019年《河南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采用秩和比法对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10万)、围生儿死亡率(‰)等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常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情况秩和比(RSR*)值:优:2015年(1.0038)、2017年(0.8360);良:2016年(0.7276)、2019年(0.6504)、2018年(0.5853);中:2014年(0.5257)、2013年(0.4683)、2012年(0.4087)、2011年(0.3436);差:2010年(0.2664)、2009年(0.1580)。结论2009—2019年河南省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总体上逐步改善,其中2015年孕产妇保健情况最好,2009年孕产妇保健情况最差。秩和比法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2009—2019年河南省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情况,也为政府制定下一步政策、医疗机构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收入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公平性。方法:以1 685例不同收入水平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五分组法测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和健卡率,不同收入状况孕妇各率的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用极差法(率差RD、率比RR)和集中指数(CI)进行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结果:在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项目中,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孕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三项指标中的RD均为负值,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年均经济收入高、经济状况好的孕妇首次接受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及建卡率高于年均收入较低的孕妇,该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孕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存在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湖北省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8个县1998年1月1日~2003年10月20日有活产的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共计522人,对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2χ检验法、非参数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孕妇产前检查率为84.7%,住院分娩率54.8%,剖宫产率10.7%,产后访视率53.3%,与湖北省城市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妇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生育活产儿数、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是农民、是否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结论:湖北省城乡孕产妇保健状况差异较大,农村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明显低于产前检查率,与全国甲类农村保健服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间分娩的1 945名妇女进行调查,并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服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孕产妇保健现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惠  汪洋  王宏  李治军  彭刚  张兴伦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1-1844
目的:了解重庆市铜梁县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探讨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铜梁县2006年产妇4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法、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5%,孕早期检查率为49.6%,住院分娩率为95.5%,产后访视率63.25%,系统管理率为9.5%,影响农村孕产妇保健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活产生育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就医距离和就医时间、母婴保偿制。结论:农村孕产妇孕早期检查时间滞后,产后访视率较低,农村孕期保健服务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降低南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自 2 0 0 0年 1~ 9月在南宁市各医院建卡做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46 35例 ,通过在孕期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后 ,与 1999年各项保健指标进行比较 ,以评价孕期健康教育结果。结果 :2 0 0 0年住院分娩率达 99.16 % ,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亦明显增高 ,由 90 .32 %上升到92 .41% ,尤其是高危妊娠得到更好的管理 ,使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10 0 % ,孕产妇死亡率由 1999年的 33.94/ 10万降至 0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农村贫困地区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改善其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定额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表用EPI Info3.3.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率为62.8%,有89人(37.2%)没有建册,孕早期建册率为55.2%;产前检查率为92.9%,产前检查次数达标的比例为55.7%,还有17人(7.1%)没有做过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医院以区级及以下医院为主,其比例为93.3%;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率为72.4%,剖宫产率为27.6%;参加孕期保健保偿的比例为41.4%;产后访视次数达标率64%;对产前检查及产后访视需求的很好满足度,分别为24.7%、28.5%。结论孕早期建册率及产前检查次数达标比例较低,参加孕期保健保偿的比例有待提高。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她们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主动需求意识。  相似文献   

17.
陆勇  黄勤瑾  梁敏红  薛迪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43-4347
目的: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模式,为政府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街道为干预社区,3个街道为对照社区,在干预社区实施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干预模式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在对照社区按常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结果:随访2年后,试点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12周内建卡率为39.09%,对照组为33.72%,试点社区建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7);产前检查超过5次者占93.02%,超过对照组的88.16%(P<0.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干预后早孕建卡和孕检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覆盖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现状,扩大孕产期保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孕产妇的健康现状。方法:以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期间分娩的22 2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结合孕产妇信息保健系统和孕期保健手册对孕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1.09/10万,2003年~2008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是近年来引起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尽管近5年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剖宫产率却持续升高,剖宫产率从2003年的46.26%上升至2008年的65.28%。结论:应加强孕产期的系统保健,尤其有必要加强自然分娩优势的宣传,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户籍与流动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现状,探索不同特征对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为提升孕产妇妇幼保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国内8城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对比专题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原则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国内8城市的户籍与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孕产妇共计820名,户籍和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接受率差异较大,分别为83.26%和60.66%,接受方式以宣传资料(纸质、影视)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为主;其中有无子女(OR = 0.382, 95%CI:0.207~0.704, P<0.0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98, 95%CI:0.105~0.374, P<0.01)以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37, 95%CI:0.105~0.531, P<0.01)是流动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56, 95%CI:0.085~0.287, P<0.01)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60, 95%CI:0.143~0.474, P<0.01)是户籍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结论 政府与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应努力破除制度壁垒,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以提高户籍与流动孕产妇整体妇幼保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