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5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5%和61%,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16%和45%,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 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逾一亿,其中一部分发展成脑血管病而致死或致残,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幸.现在认为,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基因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遗传迟滞性,易感基因外显不完全及基因型和表型不相对应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在脑梗死(CI)患者中的分布以及与CI的相互关系。方法CI组为临床确诊的CI患者150例,对照组90例为体检者,抽取DNA进行基因鉴定,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CI组ACE基因缺失型(DD)发生率(42.7%)明显高于对照组(2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D基因型的OR值达0.769。结论ACE基因缺失型(DD)与CI的关系密切,DD基因型是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6例冠心病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以及30名健康献血员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CE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AGT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而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0.778)显著高于对照组(0.698,P<0.05)。联合分析ACEDD型及AGT TT型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比数比(OR)为3.61,高于单基因ACEDD型(1.23)及AGT TT型(1.77)。结论: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是中国苏皖地区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ACE DD型及AGT TT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ACE DD型及单基因AGT TT型。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与血管紧张转换酶(AG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9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及99例健康汉族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EH组的基因型分别为:纯合插入型(II)21.7%、纯合缺失型(DD)34.8%、杂合型(ID)43.5%;正常对照 分别为:39.4%、14.1%、46.9%。前者D等位基因频率(0.565)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1∶0.39,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43∶0.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D型基因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3/98vs10/52,P<0.05)。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有、无脑卒中家族史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是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及腔梗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患者ACEI/D多态性相关,而脑卒中家族史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Ⅱ+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在 5 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35 %和 6 1% ,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6 %和 45 %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8名CI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ACE和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I组E3/4基因型频率(23.1%)及ε4频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而E3/3基因型频率(56.4%)以及ε3的频率(75.6%)显著低于对照组(78.9%,88.3%)。P值均<0.05;在同时携带ApoE E3/4基因型和ACE DD基因型的个体患CI的危险度为3.706,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CEDD基因型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87例,脑出血患者71例,对照组8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法)检测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Ser447stop C等位基因为80.0%,G等位基因为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放免法测定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表明,无论是脑出血组还是脑梗塞组,急性期T_3、FT_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T_4、FT_4,及TSH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以脑出血组最为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者,各项指标改变越明显.出血量<30ml或梗塞面积<20cm~2时,变化不明显,若出血量>30ml或梗塞面积>20cm~2时,T_3、FT_3与其呈负相关,而T_4、FT_4,其呈正相关,证明脑卒中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血清ACE水平和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ACE基因的缺失 /插入多态性并同时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且血清ACE水平在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升高 ,与ACE基因多态性呈一致表现。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患脑梗死易感性 ,并且在脑梗死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一致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共146例,观察组73例,均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73例,均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GLU)、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L)、三酰甘油(TC)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血浆hs-CRP浓度指数及升高比例,分析CRP基因与hs-CRP浓度指数、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百分比、LDL-C水平、HDL-C水平、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指数、hs-CRP升高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指数升高明显正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rs3093059和rs876537(P〈0.05),缺血性脑卒中明显负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和rs3093059(P〈0.05).结论 CRP基因变异、血浆hs-CRP水平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s-CRP指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发生的咳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口服ACE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发生咳嗽与不发生咳嗽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血清ACE水平。结果:130例患者中有51例(39.2%)发生咳嗽。咳嗽组ACE的I型等位基因及II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7%和54.8%,非咳嗽组分别为39.2%和2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咳嗽组服药前血清ACE水平[(27.37±11.43)U/L]明显低于非咳嗽组[(45.21±12.56)U/L],两组血清ACE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服药前血清ACE水平在DD基因型最高[(36.65±12.78)U/L],ID型次之[(27.84±7.11)U/L],II型最低[(23.02±8.31)U/L],3个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口服ACEI后所致的咳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04-1205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2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A组)及同期123例非糖尿病组脑卒中(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糖尿病组)和B组(非糖尿病组)的脑梗死病人分别占76.9%(117/152)和43.9%(54/123)。A、B两组的多发性脑梗死分别占30.2%(46/152)和12.1%(15/123)。A、B组脑卒中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0%(105/152)和86.9%(107/123)。A、B组有严重后遗症各占18.4%(28/152)和8.9%(11/123)。A、B组病死率分别为12.5%(19/152)和4%(5/123)。A、B两组并发肺感染分别为28.3%(43/152)和13.0%(16/123)。A、B组并发内环境紊乱分别为47.4%(72/152)和20.3%(25/123)。A、B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各为11.8(18/152)和4.0%(5/12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病人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病情相对重、合并症多,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6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9.1%,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无关,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高血压、糖尿病及有烟酒嗜好有关系。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高血压、糖尿病及烟酒嗜好有关,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3-253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0.
急性卒中患者两个预后预测量表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智玉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48-149,152
目的对两个预测急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国外量表进行临床验证,以考查这两个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人群。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的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病历回调,按照量表中的各项要求,对患者在卒中急性期的各项临床表现进行评分;然后再定期电话随访,记录患者6个月时的生活自理情况及1年内的生存状况;最后将患者的实际结果与按照量表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此判断这两个国外量表是否适用于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的预后预测。结果经过临床验证,《急性卒中6个月时生活能力6变量预测表》对脑梗死患者6个月时生活自理情况的预测准确率达94.03%,对脑出血患者6个月时生活自理情况的预测准确率达80.65%。《急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量表》对脑梗死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预测结果与随访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脑出血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随访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验证的两个量表对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功能,而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预测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