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州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的影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为了解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根据2011年、2013-2019年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8个航次秋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Chao和自助法两种非参数统计方法,估算调查海域的鱼类物种丰富度,并采用Sorenson和Cody指...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及2013―2021年秋季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10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Le cren状态指数作为肥满度指标,分析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肥满度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并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评估不同性别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州湾秋季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雌雄差异不明显且变化趋势相似,从2013年到2020年平均肥满度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在2021年出现高值。在空间分布上,肥满度较高的个体主要分布于20 m等深线以深区域。在肥满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头胸甲宽、水深、种群密度以及底层盐度对雌性个体肥满度影响明显,而叶绿素a浓度、头胸甲宽、底层水温以及底层盐度对雄性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不同性别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影响因素,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海域一次赤潮异弯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远  徐虹 《水产养殖》2012,33(4):17-19
通过对2008年5月发生在连云港海州湾海域的一次赤潮异弯藻赤潮的跟踪监测,并研究其赤潮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良好的水文气象条件,丰富的营养盐为赤潮的爆发及维持提供了基础。赤潮的发生,导致pH值、盐度、溶解氧、叶绿素a、营养盐等环境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此次赤潮异弯藻赤潮主要吸收硝酸盐和铵盐,磷酸盐是其生长的限制因子。高氮磷比也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春季(5)、夏季(8)和秋季(11)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 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 隶属于2103146, 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02~1.65,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6~1.73,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1~0.76。方差分析表明, 丰富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显著, 而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无显著性季节变化。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表明, 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 方氏云鳚、六丝钝尾虾虎鱼、细纹狮子鱼、斑、赤鼻棱鳀和皮氏叫姑鱼等是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 影响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pH, 其次是底质类型, 条件效应分别为0.3100.0840.1760.256。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胶州湾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6年北部湾防城港—钦州近岸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的时空分布;同时结合温度、盐度、溶解氧、pH、深度5种水环境要素,探讨了该海域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二长棘鲷 (Parargyrops edita)、鹿斑鲾 (Secutor ruconius)、多齿蛇鲻 (Saurida tumbil)、褐菖鲉 (Sebastiscus marmoratus) 等为优势种。资源量以春季最丰富,多样性指标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聚类和NMDS分析得出,该海域可划分为4个鱼类组群,组内平均相似度介于18.27% (组群I) 至32.49% (组群II)。ANOSIM分析表明各组群间鱼类组成差异极显著 (R=0.703~0.982, P<0.01),组群I与IV间存在最大相异性 (98.02%)。冗余分析 (RDA) 表明,底层温度、溶解氧、深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北部湾防城港—钦州近岸海域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南海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东沙海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珊瑚礁海域共记录鱼类18目,68科,173属,403种,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约为55.2,低于黄、渤海、长江口和东海陆架海域(P<0.01),∧+约为110,低于黄、渤海、长江口(P<0.01)和东海陆架海域(P>0.05).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越小,表明珊瑚礁鱼类群落物种的亲缘关系要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接近.  相似文献   

8.
张芮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水产学报》2018,42(7):1040-1049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兴化湾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1月、2008年4月和9月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鱼类学调查资料,研究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种类数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调查中,共鉴定鱼类123种,其中1月47种、4月48种和9月81种.鲈形目种类有51个,占总种类数的41.46%.1月、4月和9月,鱼类质量H值分别为2.59,1.78和2.65,尾数H值分别为2.84,2.42和2.42,其中质量H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与种类数相同,而尾数H值冬季最高.1月鱼类的尾数多样性仅与种类数相关(r=0.69,P=0.0145);4月尾数H仅与尾数密度相关(r=0.62,P=0.023 8),9月尾数多样性与种类数和尾数密度均不相关,显示出1月的种类数,4月尾数密度分别是影响鱼类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种类季节更替率从1月到4月为79.75%.从4月到9月为82.41%.从9月到次年1月为77.88%.兴化湾内湾潮滩地形和径流,不同潮流在中湾交汇,洄游性鱼类去留是影响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理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运用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湾附近海域共捕获鱼类256种,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亚群落(Anosim test:R=0.28~0.77, P<0.01),群落Ⅰ的平均相似性为38.48%~47.44%,相似性的主要贡献种为斑头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中华海鲇(Tachysurus sinensis)和线纹鳗鲇(Plotosus lineatus)等;群落Ⅱ的平均相似性为41.38%~52.59%,主要贡献种为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斑头舌鳎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等。两个亚群落的平均相异性为57.74%~76.25%;水深是4个季度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溶解氧是3个季度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鱼类种类数丰富,高于海州湾、大亚湾等海域;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海域鱼类资源的养护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时空和环境因子对海州湾方氏云鳚资源丰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根据2011年3月、5月、7月、9月和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方氏云鳚(Pholis fang)资源丰度的分布特征,并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其资源丰度分布与时空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方氏云鳚资源丰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方氏云鳚资源丰度7月最高,9月最低;其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东北部海域,这与受到南黄海西侧冷中心的影响有关。GAM分析表明,月份、水深和离岸距离对方氏云鳚的资源丰度具有显著影响。方氏云鳚的资源丰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岸距离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离岸距离70 km左右,水深14~36 m时,方氏云鳚的资源丰度较大,这可能与其产卵洄游和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采样调查共渔获鱼类6目15科22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等属于常年性岩礁鱼类,是该区域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鲹科和鲭科种类为季节性洄游鱼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时空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影响。斑头鱼、五带高鳍鰕虎鱼(Pterogobius zacalles)、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鲐(Scomber japonicus)和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资源量与底层水温密切正相关;大头鳕和大泷六线鱼资源量与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关系最为密切,且大头鳕仅分布在低温季节具有较高溶解氧的深水区;许氏平鲉和星康吉鳗分布区域广泛。基于稳定氮同位素法确定了鱼类营养级,常年性岩礁鱼类位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属于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鱼类;花鲈和大头鳕处于最高营养级(4.0),是顶级捕食者。  相似文献   

13.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水产学报》2023,25(5):059310-1-059310-12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年至2015年春、秋两季在海州湾近岸的张网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组成与主要环境、捕捞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03种渔获物,后续分析采用相对丰富度大于1%的共23个物种;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第一、第二聚类组渔获物种类组成相似的典型种,其贡献率分别为26.68%和41.74%,同时这2个物种也是组间渔获物种类组成差异的分歧种;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和单因素相似性分析表明,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站位和月份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渔获物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表温度,其次为离岸距离、叶绿素a、海表盐度、海面风速及深度,底质类型影响不显著,最主要捕捞因子为有效网次,其次为日均渔获量,6个环境因子和2个捕捞因子共同解释了54.11%的渔获物种类组成的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海州湾近岸张网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捕捞因子的关系,为海州湾张网渔业以及小型渔业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规模化贝类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在北方典型规模化养殖海湾——桑沟湾开展了4个航次的大面积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3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均值分别为(2.93±2.29)×103、(13.84±12.81)×103和(1.03±0.28)×106个/m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聚球藻春季主要分布于桑沟湾的西北、西南和湾外;夏季和冬季主要分布于湾外的大片海域;秋季则主要集中于西北近岸。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四季均集中于湾内近岸海域,呈现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异养细菌夏季在湾外和西部近岸有一大一小两个高值区;春季、秋季和冬季均集中于西部近岸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均与叶绿素a浓度、温度和颗粒有机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溶解氧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硝酸盐、铵盐呈显...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鱼卵、仔稚鱼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亚湾鱼卵、稚仔鱼种群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5年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拖网对大亚湾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获鱼卵31361粒,仔稚鱼244尾。经鉴定分析共有27种,其中鱼卵19种,隶属于6目16科18属;仔稚鱼18种,隶属于5目15科16属;鱼卵、仔稚鱼共有种11个。鱼卵平均丰度为614.55 ind/1000 m^3,稚仔鱼的平均丰度为3.69 ind/1000 m^3。鱼卵丰度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显示,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列岛、人工鱼礁区、湾口东岸。鱼卵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2.26,平均值为0.86,稚仔鱼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2.53,平均值丰度0.82;鱼卵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02~0.99,平均值为0.50;稚仔鱼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1.00,平均值为0.52。根据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与种群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和溶解氧(P<0.01)。研究结果显示,春夏季是大亚湾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中央列岛海域是大亚湾鱼类繁殖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功能群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鱼类群落营养功能群的组成及其季节和年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5个营养功能群,即虾食性、底栖动物食性、虾/鱼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整体来说,春季海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其中方氏云鳚(Enedriasfangi)在各年所占比例均较高;而秋季以虾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为主要优势鱼种。从生物量组成角度分析,海州湾鱼类群落各营养功能群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以虾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的功能群为主,其次为虾/鱼食性,而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所占比例较小。方氏云鳚、小眼绿鳍鱼、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狮子鱼(Liparis sp.)、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等6种鱼类为各营养功能群的主要优势种类。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功能群和优势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年间变化,海洋环境变化和鱼类的季节性洄游移动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