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设计弹体毛坯一次热收口成形工艺方案。方法将冲压成空心、变壁厚、桶状的毛坯,经过外皮粗车后进行收口变形,获得合理的弹体弧形部,生产出了合格毛坯。研究了弹体毛坯收口成形原理、温度控制、工装设计以及收口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根据体积不变原理,计算了收口前粗车毛坯尺寸。结果通过批量试制,根据收口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控制措施,优化了收口工艺参数,实现了毛坯的一次热收口成形。结论通过收口原理分析、毛坯及工装设计,形成了毛坯一次收口设计规范,该弹体毛坯一次热收口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弹体毛坯的材料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开展了钢管一次收口工艺改进.根据钢管收口过程的变形规律,改进已有工装、模具,最终实现了弹体毛坯由钢管一次收口成形.该工艺的难点是控制收口的形状,以及收口过程中模具润滑材料的选择.工艺改进后,简化了工序,减少了工模具及刀具的消耗,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产品质量稳定,符合制造与验收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弹体收口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了收口成形时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并对收口前弹体加热温度、加热长度、加热时间、毛坯图的设计、收口成形工装设计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筒形件毛坯热收口工艺材料损耗大,100%修内弧的现状,首次提出用内喇叭外园柱收口坯代替原内圆柱外预制槽坯的新的收口坯料设计方案,用计算机有限元模拟了筒形件热收口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工艺优化和工艺验证试验.采用可控内形技术实现了筒形件毛坯热收口不修内弧或少修内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反向模拟技术,介绍了收口工艺特点,建立了收口反向模拟技术的理论和系统流程,并针对收口工艺提出了反向模拟边界条件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弹体毛坯热冲拔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设计弹体毛坯热冲拔成形工艺方案。方法将冲子压入加热后的钢坯,使钢坯在压力作用下充满模腔,压成盂形,然后套在引伸冲子通过一串直径逐渐缩小的模圈,使弹体拉长、直径减小、壁厚减薄,获得合理的弹体毛坯尺寸,生产出合格毛坯。分析弹体毛坯冲拔成形原理、温度控制、工装设计及冲拔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根据体积不变原理,计算出冲拔毛坯尺寸。结果通过批量试制,根据冲拔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控制措施,优化了冲拔工艺参数,实现了弹体毛坯热冲拔成形。结论通过冲拔原理分析、毛坯及工装设计,形成了热冲拔设计规范,该弹体毛坯热冲拔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弹体热冲拔成形工艺数据库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充分总结弹体热冲拔成形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了弹体热冲拔成形工艺数据库,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在弹体热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上,实现了工艺数据的积累、共享、重用,达到了优化工艺与模具设计,提高工艺设计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弹体收带工艺产生的变形问题,理论计算弹带收带所需挤压力,确定收带弹体变形产生的原因,通过改进收带工艺和夹爪结构、优化调整收带芯子与弹体内膛配合间隙,减少了薄壁弹体收带变形,降低了收带废品率,保证了薄壁弹体收带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弹体成形工艺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弹体成形工艺的特点,引入基于知识的工程技术,通过将成形工艺知识、数据及经验集成到知识库,研究开发了弹体成形工艺数字化设计系统。简要介绍了系统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并结合某型大口径弹体成形工艺,应用了该系统进行设计,达到了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转接段外套的胀形工艺的确认过程及试制过程,分析了以往其它转接段外套的收口成形所产生的问题原因。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胀形参数;设计结构合理的模具并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调整模具尺寸,加工合格的产品,为类似零件的生产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同时对这三种模具钢发展的新钢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今后模具钢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45钢和铁素体不锈钢进行表面渗铝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渗铝层金相组织及成分,并对渗铝前后试样进行了抗氧化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45钢和铁素体不锈钢渗铝后,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但铁素体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更强,在800℃完全可以代替316L不锈钢。  相似文献   

13.
将低温贝氏体相变前淬火得到由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纳米贝氏体钢,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观察在不同温度回火的纳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研究了预相变马氏体对纳米贝氏体钢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马氏体的纳米贝氏体钢在中低温(473~773 K)回火后其硬度比回火前的高,回火温度高于823 K其硬度迅速下降到266.2HV(923 K)。预形成的马氏体在473~573 K回火后向附近的残余奥氏体排碳,后者的碳含量提高到峰值1.52%,提高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延迟后者在高温时的分解,从而提高了纳米贝氏体钢的高温热稳定性;回火温度高于723 K则残余奥氏体分解成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粗化、回复形成新的铁素体晶粒。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氧氮化物和氧硫化物冶金新思路、新原理,发明了高熔点第二相质点诱导相变技术,突破了钢铁材料不能承受大线能量焊接的难关,从技术背景、冶金原理、技术关键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武钢近年来自主研发的大线能量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大线能量焊接高强度钢、大线能量焊接低温钢、大线能量焊接耐火耐候钢、大线能量焊接抗震钢等系列钢种。该系列钢的集成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为我国该系列钢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带动了我国有关钢厂对高性能高技术含量钢材的研发和生产,结束了大线能量焊接钢长期依赖进口并受制于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温热成型及正常调质处理后连铸10CrNi3MoV钢性能恶化这一问题,研究了循环/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及晶粒度评定.结果表明,采用亚温淬火( 835℃×2h+ 820℃×2h)+高温回火(630℃×3h)热处理工艺,可有效细化连铸10CrNi3MoV钢的晶粒,显著改善其低温韧性,使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桥     
介绍了我国钢桥的发展及国内外的钢桥比较;论述了建造钢桥的钢材及其要求的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锰钢-碳钢复合板的制造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o.  JM 《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13(5):24-27
介绍了一种高锰钢与结构钢的爆炸焊接工艺,包括表面处理方法、表面处理参数及条件、所采用的炸药和复合板的性能、爆炸焊用材料的准备。进行了成品复板(复合板)的质量检验,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15MnMoVN高压容器用钢亚温淬火组织与性能,分析了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温淬火新工艺使零件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高强度TRIP钢对汽车轻量化的作用及TRIP钢的显微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对TRIP钢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设备、模具和成形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结果表明,TRIP钢中铁素体可以提高铜的塑性,贝氏体可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当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大于8%时,产生TRIP效应,并提高了钢的综合性能;以上组织的获得,应在成形时控制成形设备的能量、栽荷、速度、时间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李季  石少卿  何秋霖  王起帆 《材料导报》2017,31(23):125-131
遮弹层的建成及优化对防护工程的发展尤为重要。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蜂窝遮弹层是一种具有高强抗力的新型遮弹层,文章对其组成构件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进行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并借助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冲击压缩试验中,试件的钢纤维掺量分别为0%、0.5%、1.0%、1.5%,钢管壁厚分别为2mm、3mm。结果表明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应变率越高,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越大。当气压为1.0 MPa时,壁厚3mm、钢纤维掺量1.5%的试件强度达258.3 MPa。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相比,钢管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冲击压缩性能更好,动态抗压强度最大增幅达35.4%,且具备承受多次冲击压缩作用的能力。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度高,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