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老年性骨折的治疗,在骨折得以正确的处理后,按“肾主骨”的理论,辨证用药,可加快骨折的愈合。140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骨康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伤科接骨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肿胀和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骨康液可改善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疼痛、肿胀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在胫腓骨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活血止痛汤改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6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滴头孢西丁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活血止痛汤加减,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骨痂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肿胀,加速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对手术部位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除以及膝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实施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对照组仅行CPM机训练。观察两组在治疗1周内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情况以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锻炼时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能明显减轻局部疼痛、肿胀,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治疗后15d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折愈合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5 d,观察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断端边缘、骨痂边缘、骨痂量、骨痂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寒战、发热、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的总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7.6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提高患者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肢抬高,临时固定(包括小夹板、外固定支具及跟骨牵引等),早期冷敷,静脉注射甘露醇等治疗护理;观察组入院第1天治疗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第2天开始给予中药敷贴30 min后用TDP磁疗仪照射敷药部位。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2、3天小腿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第1、2、3天肿胀值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能促进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术前肿胀消退和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伤科止痛胶囊辅助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腓骨截骨术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干预组术后给予伤科止痛胶囊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美洛昔康片等治疗,疗程7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压痛、疼痛、肿胀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压痛、疼痛、肿胀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干预组患者局部压痛、疼痛、肿胀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22%比77.78%,P<0.05)。结论 伤科止痛胶囊辅助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协助提高临床疗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膏外敷对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消肿止痛膏中药外敷,观察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程度、疼痛情况,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膏外敷可有效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泵联合气压泵治疗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骨科进行微创手术的9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分阶段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静脉泵联合气压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及疼痛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静脉泵联合气压泵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与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χ2=8.325,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快速消除肿胀疼痛,加速骨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特定电磁波谱(TDP)辅助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骨外科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和TD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X线骨痂评分,疼痛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痂量、骨痂密度、骨痂边缘和断端边缘X线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TDP治疗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疼痛、肿胀消失时间,促进骨痂生成,加快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因四肢骨折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后常规换药、止痛治疗并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七叶皂苷钠针,观察组39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情况差异。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肢体肿胀分级,观察组I级肿胀发生率更高,III级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发生率更低,但疼痛各等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腧穴热敏灸可显著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有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续断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73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续断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脱氧吡啶啉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断接骨汤治疗可改善四肢骨折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减轻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升温脱附法(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DP)照射药物纱布治疗胫腓骨骨折后患肢肿胀的疗效。方法将67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骨折后患肢给予跟骨骨牵引,骨折肿胀处给予药物纱布外敷加TDP照射,七叶皂甙钠针静滴治疗;对照组33例,骨折后患肢给予跟骨骨牵引,七叶皂甙钠针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前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药物纱布TDP照射治疗胫腓骨骨折后患肢肿胀有明显疗效,可缩短患者术前天数,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肿胀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肢体消肿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肿胀正常率为55.0%,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疼痛评分干预后均较自身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加显著;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为(3.1±1.2)d,对照组为(6.2±2.5)d,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改善,减轻术后肢体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79-980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疼痛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以制动并常规抬高患肢,伤后24h内局部受伤位置两侧冰敷,均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新伤湿敷液外敷。结果:中药组患者踝-跟-踝差值、VAS评分在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术前肿胀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术前消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兼治法则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敷包热熨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不增加其他特殊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后1,3,5,7d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起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第5天起膝关节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对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疼痛及肿胀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联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2组均给予氯诺昔康16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额外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减轻,术后3d与术后比较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2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都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97.4%和84.6%,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配合镇痛药物能明显降低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肿胀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肢体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肿胀正常率为55.0%,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疼痛评分干预后均较自身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更加显著;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为(3.1±1.2)d,对照组为(6.2±2.5)d,观察组肢体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改善,减轻术后肢体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使用骨康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胸腰椎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保守治疗+骨康方)、对照组48例(保守治疗),观察入院时、治疗后半年患者Cobb角、骨密度指标值变化,组间比较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统计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D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为96.0%高于对照组87.5%,P0.05。结论老年性胸腰椎骨折者治疗中使用骨康方,骨折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疼痛显著减轻、骨密度增加,Cobb角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