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治疗前、治疗后2h和6h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模式对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PCV组治疗后2h和6h PIP、MPaw均显著低于VCV组(P<0.01).PCV组较VC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与VCV组相比,血氧分压、心脏指数、肺动脉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PCV模式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支持较VCV模式更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改善血气指标,有利于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容积控制机械通气辅用自动变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容积控制通气(VCV)模式是临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之一,其优点是能保证一定的通气量。但当采用这种模式时,若气道阻力大或呼吸顺应性差,则吸气峰压往往较高、并且在VCV模式通气中不能自由叠加自主呼吸,使得自主呼吸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自动变流(AutoFlow)是一种与VCV模式相结合的附加功能,能自动通  相似文献   

3.
王安彪 《山东医药》2004,44(33):61-62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正确评估其心脏功能.是术后监护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对重危患儿、小婴儿,仅凭临床观察难以发现瞬间的变化,需通过各种监测方法得到直接、灵敏、可靠的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评价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 2 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儿时对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所起的作用。  方法 :对 2 8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单纯并发 ARDS患儿采用 1高呼吸频率 ;2低潮气量 ;3限制气道峰压 ;4早期使用高呼吸末正压等通气模式 ,并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  结果 :与以往病例的治疗结果比 ,全组患者并发症低 ,无死亡。住院天数减少。  结论 :本组患儿治疗结果较好 ,作者认为要更新对 ARDS病理改变的认识 ,使用有针对性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避免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的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拔管后序贯无创的疗效和无创通气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ICU的95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年龄≤1岁,体重≤10 kg),665例患儿顺利脱机拔管,未行无创通气和二次气管插管治疗,286例患儿使用无创通气(NIV)治疗.将286例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几分为2组,一组为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直接无创通气治疗称为序贯无创组(155例),另一组为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表现后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称为非序贯无创组(131例).观察非序贯组无创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h、2h、3h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气分析(PH、PO2、PCO2)值的变化,比较序贯无创通气组和非序贯无创通气组的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再次使用气管插管的比率、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结果 序贯无创组中有12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3例患儿因严重的心功能衰竭死亡,另9例患儿痊愈出院.非序贯组中有20例患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其中4例患儿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儿出现MODS死亡,余14例痊愈出院.序贯无创组的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无创通气使用时间和死亡率与非序贯组相当,但序贯组的二次插管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较非序贯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通气可以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序贯无创通气在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能降低二次插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途径行持续左房压(LAP)监测,观察其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5岁以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50例,经颈内静脉入路置入18G单腔导管,行持续LAP监测.结果 全组患儿均成功放置左房导管,4例术后回ICU后导管脱落至右房,其余患儿术后均成功行持续LAP监测.本组病例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颈内静脉入路行左房压监测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并能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及处理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2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后膈肌麻痹患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后出现膈肌麻痹的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紊乱,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和膈肌折叠术后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工作.结果 26例均安全撤离呼吸机,治愈出院,其中6例行膈肌折叠术,术后经过合理治疗、护理,最后顺利撤机.结论 密切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对先性心脏病手术后并发膈肌麻痹的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 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经过术中积极的配合与护理后,存活24例,百分比100%。结论针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护理,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CPUS)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术后机械通气脱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婴儿109例,平均年龄(0.70±0.25)岁,平均体重(7.48±1.49)kg.达到临床脱机标准后进行心肺联合超声检查,记录肺超声评分、左心室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神经智力发育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门诊复查患儿及90例相同年龄段无心脏疾病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智力发育评估。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2级)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3级),分组进行儿心量表各项目评估分析,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围术期参数与神经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儿童神经智力发育情况优于整体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优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与正常儿童发育商分布类似(P=0.4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值处于中等程度以下的比例高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32)和正常儿童(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时低月龄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相关性显著(P0.05)。术前血浆尿素氮(BUN)降低、肌酐(Cr)升高以及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延长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存在明显神经智力发育落后。手术治疗时月龄、术前BUN值、术前Cr值以及术中CPB时间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远期神经智力发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两种通气模式在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单肺两种通气模式应用时,病人的氧合、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效果和肺保护作用。方法 96例病人分为两类,第一类53例单肺通气后采用VCV模式通气,第二类43例单肺先采用VCV模式通气,在出现气道峰压持续升高(PPEAK〉40 cm H2O),改用PCV模式通气,观察病人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第一类病人VCV模式通气时能保证基本组织氧合;第二类病人PCV模式与VCV模式通气时相比较,气道压明显降低,PH值增大(P〈0.01),PaO2增高(P〈0.01),PaCO2降低(P〈0.05),SpO2升高,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CVP、MAP略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气压伤等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同期双侧开胸微创手术中,灵活运用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可较好的维持麻醉病人单肺通气时的呼吸循环管理,有效的避免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实施肺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时效性。 方法 应用PS治疗CHD婴儿术后ARDS,符合入选标准患儿43例,年龄(5.3±2.8)个月,体质量(6.4±1.6)kg,记录患儿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儿给药前,给药后2,6,12和24 h时间点患儿呼吸功能指标,计算氧合分数(PF)值,氧合指数(OI)和通气指数(VI)。 结果 患儿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51±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6±12)min。术后ICU治疗时间为(12±3)d;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94±26)h。全部患儿有1例死亡(病死率为2%),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21%)。患儿应用PS后呼吸指标明显好转,PaO2自2 h开始逐渐升高至24 h,呈时间相关性改善;呼吸机峰压,平均压和给氧浓度FiO2(%)则在给药后24 h内逐渐降低,呈时间相关性改善。PF在24 h内相应逐渐增高,VI和OI在24 h内相应逐渐降低,呈时间相关性改善。 结论 CHD婴儿术后ARDS者应用PS治疗,患儿呼吸功能在24 h内呈时间相关性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先心病区收治的年龄小于6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后的238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匹配队列研究。记录相似基线和人口特征两组患儿,记录比较是否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术后连续3天肌酐值和术后第2天液体超负荷值;比较两组患儿30天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发生急性肾损伤患儿的的影响。结果 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婴儿心脏术后患急性肾损伤机率更低、风险更小、整体术后48小时液体超负荷值更低;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可以减少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减少术后液体超负荷,并不影响患儿的整体临床结局,需要更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的确认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对15例<6个月的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行NCPAP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13例患儿烦躁、呼吸困难症状和低氧血症改善;2例中途再次给予插管机械辅助2 d后,再次给予NCPAP,成功脱离呼吸机,患儿逐渐恢复.结论 NCPAP对小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撤离后呼吸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呼吸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呼吸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及呼吸功能保护策略。方法本文以婴幼儿呼吸道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基础,对不同先天性心脏病及麻醉与体外循环对该类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心脏手术后呼吸管理策略与方法,如术中的肺保护措施、呼氧末正压(PEEP)的应用、适当过度通气、大心脏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重度低氧血症患儿及时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复张手法的应用、气管镜吸痰等策略及方法。结果通过上述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我科婴幼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与早期相比,有了显著进步,机械通气时间由以往的(19.2±6.4)h,减少到(11.9±2.5)h(P<0.01),ICU时间由(7.2±3.9)d,下降到(4.1±2.6)d(P<0.01),手术死亡率由5.6%(44/790)下降到3.9%(23/584,P<0.05)。结论围术期有多种因素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功能,早期就开始注意肺保护功能,将会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血清游离钙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先心病小婴儿临床资料,分析小婴儿术后低血钙发生率。比较术后低血钙与血钙正常小婴儿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本组患儿术后低血钙发生率高达9.75%,且低血钙患儿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65.2%、65.2%)明显高于血钙正常患儿(1.8%、2.8%),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小婴儿先心病术后低血钙发生率高,术后低血钙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死亡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小婴儿术后血钙监测对于疾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患者,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血液动力学监测对了解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改变及合理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实施吸痰后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对其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4例严重脓毒症伴有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借助数字表作为随机分组依据,将纳入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研究组应先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再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照组则先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再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PPlat值。结果不论是PVC模式,还是VCV模式,患者在肺复张前的心率和MAP值均高于基础数值(P0.05);在肺复张后1min和3min时的心率值较肺复张前增加,而MAP值则低于肺复张前(P0.05)。不论是PVC模式,还是VCV模式,患者在肺复张前的潮气量、Crs均小于基础水平数值,Ppeak、PPlat值均高于基础水平数值;肺复张后1、3、5、10、30min的潮气量、Crs、Ppeak、PPlat值较肺复张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后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应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且能使血流动力学区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0万,国外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占出生婴儿的8‰~12‰,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有20多万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难治或出生后易发生早期死亡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占20%[1].许多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不能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也给患儿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纠治术的婴儿进行保护性肺通气的临床可行性及效应。方法 20例选择性体外循环下主动脉阻断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的婴儿(≤1岁),术中行小潮气量通气,体外循环停机后行肺复张,并监测压力-容量环和肺动态顺应性确定最佳PEEP值通气至术毕。监测保护性肺通气过程中基本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体外循环停机超滤后(T1)、肺复张后(T2)及出手术室前(T3)患儿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 Ppeak) 、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Pa-ETCO2、肺内分流率(Fshunt)。结果 所有患儿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均处于正常稳定范围,无严重不良反应。T2较T1时,PaO2/FiO2、Cdyn增加(P<0.01),A-aDO2及Fshunt减小(P<0.01),Ppeak降低、Pa-ETCO2减小P<0.05)。其中,PaO2/FiO2、C、A-aDO2及Fshunt的改变效应可维持至T3。 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安全地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并可改善患儿体外循环后氧合、肺顺应性,弥散功能、及通气血流比,降低气道阻力,减小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