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制备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RP-MVL),并且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复乳化法制备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单因素试验考察影响多囊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处方制备3批多囊脂质体,测定包封率,考察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粒径均一,有85%的粒径分布在7~30 μm之间,脂质药物质量比为1.328∶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1.5∶1,三油酸甘油酯为6 mmol/L时,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最佳,包封率达90%以上,37 ℃条件下在PBS介质中释药时间可达48 h,符合一级释药规律。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筛选出较优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醇注入法制备以丙二醇和乙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体外释药特征进行考察. 结果 较优处方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 ±0.53)%,Zeta电位为(-5.87±0.06)mV,粒径为(391.6±25.6)nm,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0.085t+0.739,r =0.995 8. 结论 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哌仑西平脂质体的研制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缓释性能优的哌仑西平脂质体.[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等方法筛选制备哌仑西平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加速实验结果及体外释放规律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哌仑西平脂质体为单层脂质体,平均粒径为480 nm,包封率为77.24%±9.83%,其稳定性好,缓释效果优于哌仑西平磷酸缓冲液.[结论]哌仑西平脂质体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并用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一步考察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 所得脂质体包封率为(91.61±1.16)%;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和类球形,粒径为(141±10) nm,Zeta电位为(35.9±5) mV;脂质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次酸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盐酸青藤碱传递体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并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传递体等不同载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平均包封率达64.9%。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药物累积透过量明显高于普通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且以传递体为载体,可以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转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 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 ℃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 μm。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薄膜蒸发—主动载药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按均匀设计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最优子集法的二次回归优选处方配比。结果: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9.33%,载药量30.21,粒径范围为2.2μm~3.8μm。结论: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DepoNTX),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内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RP-HPLC法测定含量、包封率和体内外释放特性;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工艺和处方;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囊脂质体形态、用库尔特计数仪测定其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最佳条件是卵磷脂/胆固醇为1:1(摩尔比);形成复乳的振荡时间为10s;L-赖氨酸的浓度为40mM;初乳的体积和第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粒径范围为(5~50)μm,平均粒径为12.4μm。盐酸纳曲酮在生理盐水中120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到(80~85)%,在血浆中较生理盐水释放快;大鼠皮下注射DepoNTX,与盐酸纳曲酮溶液相比,消除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制备的DepoNTX包封率较高;粒子表面呈光滑球形,内部具有非同心的多囊泡结构;体内外释放结果表明,DepoNTX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 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 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了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采用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最佳处方,并对传递体的粒径、形态、电位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传递体的包封率最高。均匀设计筛选逆相蒸发法的最佳处方为:大豆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为200/30mg/mg,氯仿与PBS的体积比为5mL/mL,PBS的pH值为6.5,盐酸青藤碱的加入量为10mg。制得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为乳白色半透明混悬液,平均包封率为62.2%。在电镜下观察其外形呈较规则的球形或类球形,光滑且不黏连,平均粒径为96.4nm,Zeta电位为—35.93mV,于4℃下放置30d,未产生聚积或沉淀。结论盐酸青藤碱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产品稳定,为盐酸青藤碱的临床给药提供一种新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1.
消炎痛硅橡胶缓释系统体外体内释放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包膜和未包膜的消炎痛硅橡胶缓释条 10 mm置于 Fix- Cu3 94宫内节育器铜套内进行体外和动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发现 :3个月内 ,体外释放包膜的为 1.113、 1.5 6 8、 2 .2 0 8m g,未包膜为 3.484、 4.0 82、 4.988m g;体内释放量包膜为 :1.2 34、 1.795、 2 .311mg,未包膜为 3.6 78、 5 .2 6 2、 6 .30 5 mg。体内释放 1年的结果表明 :未包膜缓释条 6个月内已释放含药量的 86 %以上 ,以后的消炎痛释放主要靠包膜缓释条维持。动物体内释放率高于体外释放率 (P<0 .0 5  相似文献   

12.
石杉碱甲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石杉碱甲缓释片,并评价其释药特性。方法:以高分子材料作为阻滞剂.设计处方制备缓释片.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制备的石杉碱甲缓释片1h内释药达32%。12h内释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结论:该制剂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符合水凝胶骨架释放机理.是较好释药性能的缓释片。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缓释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缓释固体分散体,使药物释放度提高,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以胶体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分散体,对其体外溶出和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雷公藤红素和胶体二氧化硅按1∶12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缓慢释放,8 h时药物的体外释放度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和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较完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巴洛沙星胃内漂浮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体外释放度试验为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并优化巴洛沙星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及工艺,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以巴洛沙星200 mg,CaCO340 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十八醇(1∶1)调节片质量至400 mg,硬度为10 kgf压片,所得片剂在15 min内起漂,且能维持8 h以上,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溶蚀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以溶蚀机制为主。结论该制剂具有明显的漂浮和缓释性能,且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中TMP的含量,考察相关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以转篮法为溶出度测定方法,释放介质为脱气纯水,转速为50r/min。结论:建立了良好的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该药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草乌甲素贴释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草乌甲素贴的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方法。方法:采用小杯碟法以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温度控制在(32±0.5)℃,转桨转速为50r·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甲素,色谱柱为lun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0.2%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4-0.1)-乙腈(60:4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4.95~59.4mL·min^-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50%(n=9),对不同批次草乌甲素贴释放度进行测定,释放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草乌甲素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阿昔洛韦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阿昔洛韦缓释片,考察缓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凝胶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根据体外释药速率优选处方。结果:缓释片在10h内缓慢释药,其体外释药速率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速度主要受到HPMC的类型、用量的影响,但压片压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止痛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4M)、乙基纤维素(EC 20CPS)为骨架材料,PVP乙醇溶液为黏合剂,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骨架片。以粉体学参数,包括压缩比、休止角、流速、接触角为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佳处方,并测定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方程拟合,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 最优处方为HPMC 20%,EC20%, PVP0%,乙醇为80%,所制备的缓释片在10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符合缓释片的要求,释药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累积释放率分别为Q=0.367 5 t1/2-0.165 8(r=0.993 2),lnQ=0.72 lnt-1.608 6(r=0.991 8),表明药物以Fick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的方式释放。结论 该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缓释效果理想,药物释放机制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9.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由于其释药动力学符合生物机体的需要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各种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包括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及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现代药品开发和应用上备受瞩目.论文对缓控释微丸制剂的常用辅料、制备方法及释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