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搞好油藏的注采系统调整,是高效开发低特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措施。朝阳沟油田是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中开发规模最大的低特低渗透油田,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的预测,结合现场试验资料和生产成果,对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储集层注水方式的调整方法、效果、时机和水驱控制程度界限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储集层适于进行线性注水调整,储集层裂缝不发育及砂体零散分布、断层较多的区块适于进行不规则点状注水调整。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低特低渗透储集层的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调整压力场变化,改变注水驱油的液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低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有参考价值。图6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2.
火烧山油田H3油藏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是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而不稳定注水是减小储层非均质性不利影响的开发措施。针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有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不稳定注水参数及方案,并经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火烧山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方便、有效、经济的途径。同时,也实现了油描到动态分析再到实际生产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渤海海域变质岩潜山油藏少井高产开发目标,以JZ251S油田为例,开展储集层裂缝精细描述、双重介质油藏水驱油机理表征、新型井网模式优选、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及稳油控水技术等方面研究,形成变质岩油藏稀井网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根据JZ251S潜山油藏特点,开展裂缝各向异性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验证了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对工区裂缝检测的有效性。应用叠前多参数反演和地应力场模拟分别预测了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部位和裂缝发育方向。基于大尺度三维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提出了水平井顶底交错立体注采井网新模式;结合开发需求,提出JZ251S油藏合理采油速度控制在3%~4%,油田初期可实施衰竭开发至地层压力水平保持在70%原始地层压力,再进行注水保压开发。结合工区内试采生产资料,模拟了水平井不同的见水模式并形成4种诊断图版,有效指导油田稳油控水措施实施。JZ251S潜山油藏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该系列技术,可大幅增加原油产量,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考虑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推导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根据储层裂缝发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较高的井网进行调整。敖南油田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将裂缝不发育井区反九点法井网调整为五点法井网,裂缝发育井区转线性注水。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的开发效果预测表明,调整越早,效果越好。井网调整后要适当控制老井注水,加强新井注水,使地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调整对策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是可行的,可以为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强非均质时变性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烧山油田H3油组为一典型的强非均质裂缝性油藏,储层中裂缝非常发育,其裂缝系统呈"米"字形,无明显主方向。地层中既有大裂缝、中裂缝,又有微隐裂缝,且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频繁实施压裂、堵水等措施,储集层物性参数不断发生变化,一般的模型难以模拟这类油藏。基于这些特点,为准确高效模拟该类油藏,采用双重介质特征参数分区分阶段数值模拟方法,考虑了裂缝的影响、不同规模裂缝的区域性分布和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对火烧山油田H3油组进行了开发中后期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以上方法能够更快地实现历史拟合,模拟结果符合开发实际,对油田实际开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为其他该类油藏的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R/S分析技术预测火烧山油田H2层油藏裂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油田H2 层油藏储集层基质渗透率极低,而裂缝却发育。多年来为研究裂缝录取了多种资料,以进一步精细描述裂缝发育特征。从测井资料入手,应用R/S 分析技术对H2 层油藏裂缝进行了分析研究,对300 余口井逐一计算了R/S 值,绘制了H2 层油藏的R/S 曲线,同时与实际岩心、电磁干扰和电磁屏蔽裂缝测井成果、油水井生产动态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证明分形理论可以用于裂缝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烧山油田储层裂缝极为发育,基质渗透率极低,属于特低渗的裂缝性油藏.油田注水开发时间不长, 由于储层存在大量裂缝,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裂缝发育地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很快,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堵水调剖技术通过封堵高渗水窜层段,较好地调整注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从而有效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效率.用堵水技术控制油井含水率,关键在于分析油层注采关系,对区块油、水井进行整体堵调,有效加强低渗透层注水,控制高渗透层水窜,从整体上改善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综合分析H3层H1304井历次堵水效果得出,对其相应注水井调剖后堵水效果较好,采用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比较有效,可以改善地层油水渗流状态,堵水有效期较长.由于每口油井油藏地质特征都不同,所以H3层其他油井同期堵水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砂岩油藏酸化增产技术在全国油田开展的较早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多数油田增产幅度小。火烧山油田从开发初期就进行了酸化增产实验 ,酸化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油田 ,分析原因主要有 :火烧山油田储层以钙质胶结为主 ,泥质含量低有利于酸化作业 ;储层发育隐裂缝沟通了远井地带 ,只要近井地带渗透率增加便可以增加供液能力 ;被方解石充填的充填缝被溶解后可达到后期造缝目的 ,渗透率呈数量级提高 ;储层堵水污染后 ,近井地带用氧化酸处理后可增加供液能力又可以启动新层 ;乳化酸和缓速酸体系的应用增加了酸化处理半径 ,多方面原因使火烧山油田酸化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方法研究让纳若尔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发现油田发育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两种不同尺度的裂缝,宏观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和缝合线,微观裂缝主要是颗粒破裂纹和构造微缝。不同尺度的裂缝发育程度与碳酸盐岩岩性、地层结构和应力场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裂缝多发育于泥晶灰岩等胶结致密的岩石中,微裂缝多发育在孔渗性较好的颗粒灰岩中。让纳若尔油田是层状特征明显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与致密隔夹层频繁间互的地层结构模式决定了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的垂向分布模式:Д层储集层较为致密,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宏观裂缝;Г层储集层较为疏松,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多形成微观裂缝。平面上,裂缝发育与分布受主应力大小控制,在主应力场相对高值区,裂缝发育程度更高。图5表2参14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的演化和发育特征,认为沉积物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湖泊风暴岩也可成为良好储层.叙述了新地层学原理(垂向加积作用和侧向加积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陆相碎屑岩的埋藏成岩作用,对储层空间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物性变化.并进一步指出了储层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横波资料的获取在储层预测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油田横波资料相对较少,求取相对困难。针对这种现象,文章以吐哈油田胜北地区岩性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利用常规测井参数构建法来获得横波时差,建立了横波时差参数预测模型,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也为今后同类储层的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江扎.  АБ 《石油学报》1993,14(1):92-98
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大型非均质油田,油层作用波及系数对采出过程和最终采收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波及系数的油层宏观非均质和开采工艺因素十分复杂,难于进行仿真的公式化描述.因而,迄今尚没有一种完整而简便的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本文在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非均质油层波及系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与上第三系相比,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古岩溶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主力油层奥陶系油藏储集空间以碳酸盐岩岩溶孔、洞、缝为主,因此岩溶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的发育及油气成藏必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多种资料表明,本区除发育海西期岩溶外,还存在加里东期岩溶。原岩性质、断裂、裂缝发育强度、古地貌形态、古气候、古水系是控制岩溶发育的因素,其中古地貌形态、断裂裂缝发育强度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加里东期岩溶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上奥陶统桑塔木组覆盖区之下的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鹰山组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扩大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成岩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埋藏成岩事件主要有埋藏白云岩化、埋藏溶解作用、埋藏胶结作用、埋藏去白云岩化、有机质成岩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不同类型的埋藏成岩事件的产物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各异,对油气藏的最终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有机质成岩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产生的埋藏溶蚀孔洞缝构成区内主要的油气储集场所;埋藏胶结作用及成岩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作用是区内成岩圈闭和复合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埋藏白云岩化和埋藏去白云岩化可提供部分油气储集空间.上述诸埋藏成岩事件的相互叠加对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圈闭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style,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within reservoir rocks can be controlled by numerous factors, including: rock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sis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s, bed thickness, mechanical stratigraphy, the mechanics of bedding planes); structural geology (tectonic setting, palaeostresses, subsidence and uplift history, proximity to faults, position in a fold, timing of structural events, mineralisation, the angle between bedding and fractures); and present-day factors, such as orientations of in situ stresses, fluid pressure, perturbation of in situ stresses and depth. The relative timing of eve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For example, open fractures are commonly clustered around faults if the open fractures and faults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but clustering does not tend to occur if the open fractures pre-date or post-date the faults. Understanding these factors requires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kill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one-dimensional (line-sampling) data from core, borehole images and exposed analogu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fractures within reservoir rocks and discusses methods to assess those controls.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rom Mesozoic limestones in southern England. It is shown that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kill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rock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and present-day factors that control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8.
车西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认识车西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寻找有利储集区,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其特征,并分析了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有利储集部位。指出储集岩主要是颗粒滩亚相的颗粒灰岩,以次生溶孔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中低渗,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构造作用产生的断层对改善储集物性的作用最大。已钻井分析表明,储层的含油特征与储集物性有密切的关系,颗粒灰岩发育且靠近断层的部位储集性能好,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震旦—奥陶系白云岩的储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奥陶系白云岩是塔东北地区的主要储集岩,著名的沙参2井的高产工业油层即是奥陶系白云岩。本文探讨了震旦-奥陶系白云岩的储集特征、控制储集岩发育的主要因素,并对储层作了分层评价,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探讨了储层转化为油气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储层中次生流体包裹体研究为例,依据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盐度、均一温度以及伴生烃类包裹体等特征,结合盆地热史和烃源岩成熟史研究,认为侏罗系裂缝中的次生包裹体是不同流体来源、不同时期作用的产物,并且侏罗纪末可能存在深部地层高温流体沿裂缝向上运移的热事件.在理清包裹体流体来源的基础上,储层次生流体包裹体不但可以指示油气运移的信息,也可提供地质历史中的热事件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