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文中利用大量钻井、测井及最新地震解释资料,开展了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长兴组沉积特征研究,以明确长兴期沉积格局及礁滩展布规律。研究表明:1)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长兴期依次发育碳酸盐岩缓坡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台坪、台地边缘、台内洼地等沉积相;2)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长兴期具有明显的“槽-台”沉积分异格局,存在“两槽-一洼-两台”沉积格局;3)对研究区三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分析认为,城口—鄂西海槽有明显向建南西北部延伸的趋势,开江—梁平海槽南段台缘生物礁之间存在潮道沟通区内台内洼地,进而在建南及其周缘地区与城口—鄂西海槽水体相连,在海槽周缘发育台地边缘礁滩沉积。研究成果为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气藏的勘探拓展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前人认为开江-梁平地区在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支早期为海槽沉积区,并称为“开江-梁平海槽”。由于对该区沉积格局的认识和确定直接涉及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获得的新成果,从区域构造背景、海槽的概念和沉积等角度,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开江-梁平地区长兴期-早三叠世早期不是海槽沉积环境,而是碳酸盐台地中水体相对较深的台棚环境,且以沉积泥晶灰岩为主,并有高能滩沉积。  相似文献   

3.
依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开展研究。厚度图法研究表明,寒武纪的沉积格局与中新元古代的沉积格局具有继承性,古构造整体呈现“三槽二陆一洼”的特征。以此为指导,运用碳酸盐岩沉积学,将鄂尔多斯寒武系划分为滨岸、碳酸盐岩开阔台地、陆棚缓坡和海槽四大沉积体系,编制了5张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图。岩相古地理总体特征表现为古陆之外为滨岸,滨岸之外为台地,台地内部有洼地,台地外部为缓坡,缓坡边缘见海槽。鄂尔多斯地区在寒武纪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的演化过程。早寒武世表现为广大地区仍为古陆,仅在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滨岸和开阔台地相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古陆面积缩小,并被分割成3个独立的古陆,至张夏期吕梁古陆消失,中东部广大地区表现为广阔的开阔台地相沉积,西南缘为陆棚缓坡和海槽相沉积;晚寒武世,海退开始,鄂尔多斯古陆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于鄂尔多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古城低凸起构造演化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城低凸起是大庆油田塔东区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力地区。利用最新的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古城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古城低凸起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为北西倾伏的碳酸盐岩大型宽缓鼻状构造,被北东向断裂切割成堑垒相间的断块构造格局。寒武纪—早奥陶世古城地区为继承性伸展环境下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奥陶世发生构造反转沉积格局产生明显差异;至晚奥陶世台盆格局消亡古城地区结束了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环境由台地相转变为盆地相沉积,晚奥陶世末受车尔臣断裂与塔中断裂带双重构造作用影响遭受隆升剥蚀;志留纪—泥盆纪受南北双向强烈挤压整体抬升遭受最大一期剥蚀,经印支运动后最终定型,后期构造作用对古城地区影响微弱。研究表明: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断裂对储层起到建设性改造且沟通下部烃源岩,构造作用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油气勘探应避开南部碳酸盐岩强烈变形区,立足北部保存条件好、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古城地区钻井资料欠缺。通过单井相分析、单井相标定地震相、地震相分析,研究了古城台地演化特征。台地的发育经历了缓坡-弱镶边台地-镶边台地的发育过程。从早寒武世到早中奥陶世,斜坡带的宽度依次变窄,台地边缘带的宽度呈变宽的趋势,并在地震反射外形上从初期的无明显外形特征演变到早中奥陶世的丘状外形。到中奥陶世末期,台地边缘演化到较高能型的台地边缘,但未到高能型的台地边缘。平面地震相分析表明,台地在演化过程中各相带的展布具有不规则性。研究区台地的演化属渐变过程,与塔中台地的类型形成鲜明对比。台地的沉积类型早期以相对静水沉积为主,逐渐发展到相对高能沉积。台地边缘碳酸盐岩建隆以灰泥丘为主,颗粒灰岩胶结良好,骨架礁体不发育。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之间在塔中低凸起区缺失下奥陶统大湾阶、牯牛潭阶和中奥陶统庙坡阶,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其周围的满加尔凹陷,塔东低凸起及塘古孜巴斯凹陷则为连续过渡沉积;通过地层对比与沉积相分析,认为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发育孤立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发育粒屑滩,灰泥丘和骨架礁亚相;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沉积演化经历了早奥陶世末-中奥陶世中期抬升暴露阶段和中,晚奥陶世(宝塔-临湘旱期)孤立碳酸盐台地的发  相似文献   

7.
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Ⅰ号断裂带古地貌及其沉积相是控制塔中地区晚奥陶世台缘相带和大型生物礁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该区寻找相似的生物礁发育带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分析塔中隆起上奥陶统沉积体系地震反射结构,选择距古隆起顶面最近且全区易追踪的沉积界面作为近似古水平面,恢复了塔中隆起及其邻区上奥陶统沉积前的古地貌,并将其划分为6个单元:台内高隆、台内缓坡、台地斜坡、陆架斜坡、陆架坡折和深海盆地,其中分别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开阔陆棚相和深海槽盆相。研究表明,台内缓坡带具有与塔中Ⅰ号断裂带相似的古地貌及沉积相特征,且主要分布在塔中隆起南斜坡并向和田河东延伸一带,以及西部沿吐木休克断裂一带和顺托果勒低隆段两侧,可能是生物礁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露头剖面、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古构造格局、岩相古地理特征、沉积演化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受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影响,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碳酸盐台地产生构造分异,发育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内断陷,形成了"三台两凹"的构造-古地理格局。②灯影组灯一+灯二段沉积期,发育上扬子镶边台地、台内断陷及中扬子孤立台地,川东地区存在宣汉—开江古陆;灯三段沉积期为构造-古地理转换期,在桐湾运动Ⅰ幕形成的侵蚀古地貌背景上发生海侵作用,沉积了一套富含泥质的浅水陆棚沉积;灯四段沉积期总体继承灯一+灯二段沉积期的古地理格局,德阳—安岳台内断陷进一步发展扩大,中扬子台地演变成2个孤立台地。③震旦系碳酸盐台地的构造-沉积分异及其演化形成了台缘和台内两类成藏组合,有利区分布广,勘探潜力大。图11表1参27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通过钻井取心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3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西台地、罗西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古地理格局,塔西南地区存在寒武系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并且该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可能是以和田河气田为代表的塔西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区。发生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以及震旦纪-寒武纪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虽然塔里木板块内的古地理格局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以塔西台地为主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均发生了进积-加积作用而变得更大,并且不同时空台地边缘类型及其叠置型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早寒武世以发育缓坡-(斜坡坡度较小的)弱镶边台地边缘为主,中-晚寒武世以发育弱镶边-(斜坡坡度较大的)镶边台地边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区域构造资料,对铁山-黄泥塘地区飞仙关组鲕滩沉积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晚二叠世逐渐发育形成的北西向开江-梁平海槽对研究区飞仙关期鲕滩的分布起着初步的控制作用,同时北东向的基底断裂切割台地形成的相对隆升或凹陷,对区内飞仙关期鲕滩的分布起着进一步的修饰作用。结合全球海平面变化情况,认为扬子区晚二叠世长兴末期发育一次较大的海退,研究区飞仙关期鲕滩主要发育在海退中后期。飞仙关早期由于研究区呈台槽分异的沉积格局,区内主要发育台缘鲕滩;到飞三期海槽已基本填平,只在台地内部海底微地貌高地上发育台内鲕滩;飞四期由于海槽的完全填平,颗粒滩不再发育,研究区逐步演化为区域性潮坪相。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钻井,露头和地震资料分析,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从层序,体系域的观点出发,层序内的低水位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发育有各类砂岩体,形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而海进期系域发育有生油源岩,同时又可成为良好的盖层。因此,一个完整的层序便构成一套生,储,盖组合,形成非构造圈区,根据各层序,体系域的配置关系,推测塔里木盆地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有利区带有:(1)寒武系-下  相似文献   

12.
塔中大油气田的构造成因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古隆起长期稳定发育,塔中Ⅰ号、塔中Ⅱ号断裂控制了古隆起的基本构造格局,中央主垒带、塔中10号构造带在中奥陶世已经形成,控制了后期断裂的发育部位,具有明显的多期继承性发育的特征.两侧凹陷沉积了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两套主要烃源岩.塔中地区断裂结构复杂,由南向北的古生代早期逆冲构造控制了塔中地区边缘相带礁滩体以及...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有利油气富集的地震相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上奥陶统是塔中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大量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笔者发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广泛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地震相。该相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反映为丘状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呈乱岗状反射,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结合岩矿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岩台地上在不同期次发育的礁、滩相,它们主要分布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向海一例的边缘或在台地内部古地貌上相对凸起的构造部位。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它们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体。为此,我们勾绘出了其地震相平面展布图,由图可见,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TZl0井构造带及塔中南缘构造带上。该项研究成果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68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 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度压力分析,分析认为,第Ⅱ期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源于中上奥陶统的正常油得以保存;第Ⅳ期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由寒武系原油分解的凝析油气大量充注,使整个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上奥陶统源油和寒武系原油混源特征;第Ⅳ期凝析油气的大规模充注,是塔中地区油气藏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的原因,也是塔中地区凝析油气藏的重要贡献者;第Ⅲ期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源于寒武系高成熟油只在塔中东部地区的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充注,这就是只在塔中地区东部发现油藏,而在其他地区主要为凝析油气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塔中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中沙漠区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奥陶系内幕缝洞系统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精细成像配套处理技术研究,认为叠前保护低频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速度模型的优化、多次波消除等4个环节是该区奥陶系缝洞系统可靠成像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区缝洞系统的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前期有明显提高,成像剖面上断裂特征清晰、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特征突出,大大提高了该区奥陶系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资料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典型的岩溶储集体,因碳酸盐岩内部地层界面波阻抗差异小,奥陶系内幕反射明显较弱。岩溶缝洞的发育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这个特征有助于识别岩溶。针对研究区的特点,在资料处理中,注重资料的相对保幅处理、去噪方法的优选,采用合理的反褶积技术,以提高奥陶系内幕资料的分辨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塔中工区奥陶系内幕反射特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塔中隆起西北部中古15井区奥陶系的油气突破促进了对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新认识,因此该套地层在塔中隆起区—斜坡区的分布特征备受地质勘探者的关注。基于旋回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结合地层岩电特征、沉积特征、暴露溶蚀特征,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塔中隆起西北部一间房组的存在;进而,通过钻井地层对比,阐述了一间房组的空间分布;并基于精细地震层位追踪与解释,厘定了一间房组尖灭线的范围。认为INPEFA测井旋回分析和小波分析技术是识别塔中隆起西北部一间房组地层界面的有效手段;一间房组主要分布在顺西地区和中古15井区,厚度为110~190 m,自北向南依次减薄并上倾尖灭。一间房组及其尖灭线的厘定对于区域性地层分布、中—下奥陶统构造演化过程、岩溶储层分区评价等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点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为了描述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特点,以地震、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叠前双相介质反演方法预测溶蚀孔洞的分布。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潜山风化壳及内幕发现油气藏,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是该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揭示了该区古岩溶储层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并证明叠前双相介质属性反演方法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