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明明 《科技信息》2011,(1):I0137-I0137
洪堡特对近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其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洪堡特,通过人文主义语言研究哲学立场与方法对语言世界观问题的明晰化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基于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的思想及其影响,本文主要概括表述为三个方面:(1)语言是一种官能;(2)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3)语言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9,(4):61-63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从人类学及民族学角度对语言进行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提出了"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内蕴形式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等语言哲学观点。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出发,分析探讨《易经》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李锦琴 《科技信息》2010,(20):156-156,158
威廉姆·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作为一名著名的语言理论家,有过众多的语言学理论.其中很多在学者们的研究和阐释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大到洪堡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语言哲学,小到一些具体的概念,比如: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创造性及语音形式和语言的特点等.这些看似分散独立的语言观点其实是彼此相关联的,有的观点是用来分析一个理论的,而有的观点是从另一个不同的观点中衍生出来的.在这里.本文就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的精神力量为主线,把洪堡特的几个相关的理论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对他的语言观点的系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语言,分析语言中的“精神力量”,认为语言既能揭示未知真理,体现普遍的人类精神,又能揭示不同的世界观,反映不同的民族精神。洪堡特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人类普遍语言学,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有重大建树。  相似文献   

5.
周永平 《科技信息》2007,(35):212-212,210
洪堡特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他的印欧语言中心论和"欧洲文化中心论"倾向,他对汉语的一些论述有失偏颇。本文主要谈他所处的背景以及他对于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和偏见。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洪堡特汉语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原则及其汉语观。分析了中国语言学界汉语研究的不足:对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不够,探索不够,缺乏自己的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哲学。在研究中大偏重实用,始终局限在部分、静态、孤立的研究里,缺乏系统、动态的研究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洪堡特汉语研究的方法、原则及其汉语观对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在普通语言学理论上的探索万献初普通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19世纪初叶才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般认为:德国的洪堡特(W·Von·Humboldt,1767—1835)是这个学科...  相似文献   

8.
李锦琴 《科技信息》2010,(22):I0136-I0136
菏泽学院李锦琴[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载体,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容,丰富的意象,强烈的情感以及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那么诗歌的翻译比起其它文体的翻译的确要难的多,由此对于诗歌的翻译问题也一直引发着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观入手,通过分析与例证,来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可否的问题。主要是利用洪堡特的一些语言观点来说明翻译的可译性问题,尤其是通过洪堡特对诗歌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他对诗歌翻译的理解来探讨诗歌是否可译。  相似文献   

9.
语言磨蚀定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磨蚀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其研究涉及的面较广,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磨蚀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定论.文章分别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四个学科领域对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语言磨蚀的定义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磨蚀的定义重新审视.这将给研究者带来启示和借鉴,有助于研究者对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应用研究概说、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语言应用研究面临的问题、语言应用研究要为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服务、天津市的语言应用研究等方面,阐述了语言应用研究在新世纪崛起的态势。指出:语言理论与语言观念的不断创新,必然极大地促进语言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语言学研究真正引上一条常青之路。  相似文献   

11.
马一娜 《科技信息》2012,(11):285-285,267
洪堡特与萨丕尔、沃尔夫等人均对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阐释,但其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进而引发对两种理论框架下翻译领域内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的不同解释。根据洪堡特的辩证语言哲学观,人类精神力量的统一性与独特性造就了不同语言间的本质统一和表征的多元性,因此语言的可译性潜在于语言的本质层面,而不可译性则存在于其表征层面。相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关注于社会文化影响下言语间的不可调和性及其对思维的独特组构,不可译性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可译性因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语言变体,它具有语言所有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但是教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行业语言,专门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因此也就具备了其它语域所没有的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教学语文的性质、功能、特征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并且就教师如何加强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语言体,它具有语言所有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但是教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行业语言,专门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因此也就具备了其它语域所没有的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教学语文的性质,功能,特征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并且就教师如何加强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用数学方式解释语言现象,向以索绪尔(D.Saus-sure)等开创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和心智主义(Mentalism)为理论基础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起了挑战。乔姆斯基首次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和研究方法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是语言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语言学者在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中不可忽视对乔姆斯基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素梅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49-149,147
语言教学应该是语料库语言学运用最广、研究相对较深的领域,却仅仅局限于语言、语法、词汇、翻译和语篇分析等具体知识的传授上,如果更深入地挖掘语料库语言学对于语言教学的意义,语料库语言将展示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6.
张松炎 《科技信息》2009,(5):131-131
现代西方语言学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作为其中一个颇具影响的派别,伦敦语言学派经历了从马林诺夫斯基人类语言学到弗斯语境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文章在探讨三个主要人物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伦敦语言学派的思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现代语言学,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概念,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解读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这些概念,以此来诠释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后现代语言学”时代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珍 《科技信息》2011,(3):190-191
从"后现代语言学"的视角来看,任何学术研究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看清楚语言学研究这些年变化的来龙去脉。"后现代语言学"的语言研究也不再只关注于语言在原有思维定势中所凸显的那些维度,而是试图从更广大、更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语言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应当正确理解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关于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这四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严格说来所谓言语学是不够科学的提法,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是言语的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等许多新领域其实都属于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李宇明的专著《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儿童语言学的理论与描述汉族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著作,是中国儿童语言学的长成之作。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语言学角度初步构建了儿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详实地记录和解释了汉族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