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上颌前方牵引和扩弓联合矫治对生长发育中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影响。方法 对1 5例混合牙列期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进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 ,选择与年龄、人数及错牙合程度相匹配的未治疗患者做对照。应用Paneherz法 ,比较 2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无论上颌还是下颌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组上颌比对照前移 1 9mm ,覆盖增大 3 5mm ,下颌前移减少 2 1mm ,通过wits值测量 ,矢状关系上颌增加 4 0mm ,A点前移。结论 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骨骼和侧面外形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6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6-12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面部侧貌有很大改善。X线头影测量结果证实,SNA角平均增大2.02°,SNB角平均减小1.40°,ANB角平均增大3.61°。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向前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颌前方牵引和扩弓联合矫治对生长发育中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影响.方法对15例混合牙列期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进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选择与年龄、人数及错(牙合)程度相匹配的未治疗患者做对照.应用Paneherz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无论上颌还是下颌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组上颌比对照前移1.9 mm,覆盖增大3.5mm,下颌前移减少2.1 mm,通过wits值测量,矢状关系上颌增加4.0 mm,A点前移.结论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骨骼和侧面外形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 选取24例骨性Ⅲ类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面型ⅢI类错(牙合),矫治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分析与侧貌有关的测量指标.结果 本研究2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经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后,患者软组织面角减小,H角增大,上唇突点前移,上唇凹点前移,下面高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但下唇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显著改善患者的凹面型,使患者侧貌更协调美观,下颌软组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2例,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A点前移,SNA角、ANB角、Wits值、N-ANS及N-ME均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明显,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 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18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影侧位片,并以Down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患者上颌明显前向生长,上牙弓近中移动,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覆[牙合]覆盖改善显著.结论 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上颌前方牵引和扩弓联合矫治对生长发育中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影响。方法 对15例混合牙列期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A儿童进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治疗,选择与年龄、人数及错(牙合)程度相匹配的未治疗患做对照。应用Paneherz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无论上颌还是下颌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组上颌比对照前移1.9mm,覆盖增大3.5I砌,下颌前移减少2.1mm,通过wits值测量,矢状关系上颌增加4.0mm,A点前移。结论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有利于混合牙列期Ⅲ类错(牙合)患的骨骼和侧面外形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18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影侧位片,并以Down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患者上颌明显前向生长,上牙弓近中移动,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覆牙合覆盖改善显著。结论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11例.患者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咬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采取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可以刺激上颌生长,限制下颌的过度生长,通过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改善颜面美观,纠正前牙反(牙合),矫治后SNA、ANB增大,A点前移,SN-MP增加.同时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是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思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58-1059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恒牙初期不同下颌平面角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患者按照下颌平面角分为低角、平均角、高角3组,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上颌骨明显发育,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前牙唇倾,鼻唇角减小,面型得到改善。结论使用前方牵引能有效治疗恒牙初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5.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7):93-94
目的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固定方法,选择扩弓器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结束后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采用X线测量分析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全部病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情况解除,覆盖显示正常,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上颌骨呈明显的是矢状向增长.结论 前方牵引结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可明显改善上颌骨向前生长,促使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有效缓解骨面畸形状况,明显改善患者面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牙合垫联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效果及矫治机理。【方法】对 9例患者采用上颌后牙 牙合 垫式矫治器联合前方牵引进行治疗 ,并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颌骨及上前牙前移 ,前牙覆盖增加 4 18mm(P <0 0 0 1) ;前面高、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 ,上下颌骨无明显旋转 ,面部软组织侧貌有一定改善。【结论】上颌后牙牙合 垫联合前方牵引能有效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牙合 高角病例的矢状关系 ,对垂直向无明显不利影响 ,但不能改变患者的垂直骨面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对恒牙早期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矫治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患者 1 2例 ,应用联合法解除反牙合后 ,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对 1 2例患者矫治前、联合牵引及扩弓治疗 ,矫治病例完成后及保持结束 1年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选择错牙合类型、年龄、性别等与之相匹配的恒牙早期反牙合患者 ,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做对照。结果 恒牙早期患者 ,前方牵引加快速扩弓治疗 ,上颌A点前移不明显 ,下颌少量后退 ,覆盖改变骨性变化较少 ,牙性变化占比例较大 ,保持期结束后 ,覆盖分别减少了 1 1mm和 1 5mm。实验组疗程平均缩短 3 6个月。结论 恒牙早期前方牵引与快速扩弓联合应用 ,矫形作用不明显 ,但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