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0225635对冲淡式干扰效果试验方法的改进[刊]/佟玉华//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2,(2),—22~28(D)0225636红外制导导弹激光有源干扰技术分析(刊]/汪作来//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2.(2).—1~4,12(D)0225637等离子体隐身机理研究[刊]/莫锦军//现代雷达.—2002,24(3).—9~12(D)0225638雷达抗 ARM 诱饵系统时序设计与仿真[刊]/韩英臣//航天电子对抗.—2002.(3).—12~14,25(D)  相似文献   

2.
对抗     
9913890双色导引头的光电对抗与双色干扰诱饵[刊]/汪涛//红外与激光工程.—1999,28(2).—28~32(Y)9913891激光侦察告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刊]/付伟//红外与激光工程.—1999,28(2).—6~9(Y)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     
0622618热分解法制备纳米NdFeO_3气敏材料的研究[刊,中]/朱冬梅//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6-18(L) 0622619反应结晶法制备微粉化萘普生的研究[刊,中]/杨芳//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3).—15-18(C) 0622620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复合改性剂处理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体[刊,中]/吴湘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3).—444-449(L) 0622621纳米碳化硅的高温高压稳定性研究[刊,中]/邓小清//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80-83(L) 062262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刊,中]/张晓光//光电技术应用.—2006,21(2).—1-4,8(D2)介绍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效应,说明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质。简要分析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技术特征,叙述了纳米复合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和国外纳米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参2  相似文献   

4.
0328535红外诱饵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成像仿真[刊,中]/李炳荣//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3,(2).—15-17,25(D2)通过对直升机红外辐射特性的分析及直升机红外干扰技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0622770 LiNiO_2的制备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刊,中]/李凯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一2006,21(2).—26-28,96(L) 0622771锂离子电池LiCoO_2正极的交流阻抗研究[刊,中]/谷书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 (2).—19-22(L) 0622772 SiO_2改性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刊,中]/李超//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 (2).—10-12,92(L) 0622773锂离子电池层状氧化锂锰的合成及掺杂改性研究进展[刊,中]/张胜利//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5(L)介绍了LiMnO_2的结构,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氧化锂锰以及掺杂LiMnO_2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寻找稳定又方便的合成层状氧化锂锰的方法和进行氧化锂锰的掺杂将是其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参42  相似文献   

6.
对抗     
0623962舰载电子战系统的雷达侦察效能模型[刊,中]/冷华智//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3).—151-154(D)未来战场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有效评估电子侦察装备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作战效能是合理配置侦察装备的必要前提。为了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WSEIAC模型基础上把舰载电子战系统雷达侦察部分的功能划分为侦察截获能力和信号分析处理能力两部分,通过对这两种能力的具体分析得出其相应的能力模型描述式,最后根据合理假设进行了实际的仿真和模型分析。参3 0623963一种基于马氏距离的伪装器材性能评估模型[刊,中]/王友军//光电技术应用.—2006,21(2).—71-73(D2)为了综合评价通用伪装器材与背景的适应性,建立了基于马氏距离的判别模型,可实现伪装器材性能的综合评估,本模型具有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参7  相似文献   

7.
0119255雷达接收机噪声误差的分析与测量[刊]/张大彪//现代雷达.—2001,23(2).—73~76(D)介绍了雷达接收机噪声及其相关函数的特点。对噪声经过窄带滤波、检波电路后的变化及其对雷达跟踪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噪声随机误差的测量方法。参30119256一种新型的 S 波段天气雷达发射机[刊]/陈之政//现代雷达.—2001,23(2).—54~56(D)  相似文献   

8.
光电子技术     
0309396红外双波段信号处理器对目标和诱饵的识别[刊]/朱梦宇//红外与激光工程.—2003,32(1).—78~81(E)通过分析高空背景条件下红外图像中弱小目标与红外诱饵的辐射特性,给出利用双波段特征对小目标与红外诱饵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建立了相应的基于 FPGA 和 DSP 的硬件处理平台,处理器通过并行流水的方式可实时处理256×256个像素的图像,完成红外诱饵识别算法的实时运行,对导弹抗干扰能力有实际意义。参8  相似文献   

9.
0625625海浪和海流作用下的深海采矿输送系统参数分析[刊,中]/徐海良//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68-72(C) 0625626近距离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蛩研究[刊,中]/肖旸//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 (2).—5-8(C) 0625627巷道瓦斯爆轰衰减规律及参数分析[刊,中]/曲志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1- 4(C) 0625628潘集矿区松散沉积物颗粒的分形特征[刊,中]/钱凯//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6).—658-661(C) 0625629双频激电法在阿勒泰山区快速找矿评价中的应用[刊,中]/陈蜀雁//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 (3).—588-592(L)以哈腊苏铜矿和萨乌斯坎德多金属矿为例,研究在阿勒泰山区运用双频激电法进行快速打矿评价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的山区,双频激电法与时间域激电法相比具有轻便、快速等优点,找矿效果好,能够满足快速打矿评价的需要。参10  相似文献   

10.
0625379 PEMFC分散发电系统的压力控制研究=Pressure con- trol of PEMFC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or[刊,英]/张颖颖//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10(3).—262- 267(E) 0625380非解析径向轴承支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 Complex nonlinear behaviors of a rotor dynamical system with non-analytical journal bearing supports[刊,英]/吕延军//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10(3).—247- 255(E) 0625381电力系统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及仿真[刊,中]/冯巧玲//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77-79(L)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几种常用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使用场合,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参3 0625382基于C++ Builder的不规则图形动画的实现[刊,中]/程宏波//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67-69(L)结合原图及掩图的处理,介绍了在C++ Builder中如何利用双缓冲技术,实现不规则图形的逼真动画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并给出了程序的部分源代码。参5  相似文献   

11.
9915753随机群聚手征球归一化散射截面的推导[刊]/王建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26(3).—297~299,319(D)99(?)54水声材料性能自由场低频测量技术初探[刊]李水//声学与电子工程.—1999,(1).—25~28,46(D)9915755雷达使用寿命与送修周期的计算[刊]刘根//空军雷达学院学报.—1999,13(2).—56~60(B)9915756多点有源诱饵抗反辐射导弹(ARM)分析[刊]/张祥//空军雷达学院学报.—1999,13(2).—23~27(B)在对两点源抗反辐射导弹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点有源诱饵抗反辐射导弹的方法。以三个有源诱饵为例,对其空间间隔及效果进行了讨论,这一结果可作为实际布置时参考。参6  相似文献   

12.
详细对比了EGM与GM在无源干扰中的性能,通过对EGM与GM的消光实验,得出EGM与GM在不同波段均具有较好消光性能的结论,并指出了这两种物质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的消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
0624734 Pastry网络模型的路由机制及改进[刊,中]/于忠涛//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1).—27-30 (G)在分析传统的Pastry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非结构化混合式网络的Pastry路由算法,通过引入索引节点、搜索节点,使得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查准率,并减少了网络的通信量。性能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效果良好。参4 0624735恰当选择DSP是网络多媒体设计成功关键[刊,中]/ David Katz//电子设计技术.—2006,13(6).—92-94 (C) 062473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弹道外推方法仿真研究[刊,中]/周永生//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3).—84- 87(L) 0624737基于切削电流指数新异检测的长壁采煤机监测方法研究[刊,中]/秦国军//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55-58(C)在定义采煤机切削电流指数的基础上,采用统计  相似文献   

14.
0623879基于外辐射源的运动目标成像技术[刊,中]/王森恨//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3).—170-175(D) 0623880干扰条件下的舰载雷达效能评估[刊,中]/程鹏//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3).—148-150,465(D) 0623881一种用于LFMCW雷达距离跟踪的新方法[刊,中]/张红//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4(3).—140-142(D)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在理论上有很高的测距精度,可用于对目标的距离跟踪。然而,传统的距离跟踪方法分裂波门法和距离分段处理技术对硬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往往很难实现较高的测距精度。该文针对线性调频连续波回波信号的特点,对目标回波进行加窗FFT处理,再对多散射中心进行内插,对结果进行滤波变换,从而利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了LFMCW雷达的距离跟踪算法,具有测距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文中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参7  相似文献   

15.
光电子技术     
0605720 红外烟幕对红外系统干扰的效能评估[刊,中]/赵宝// 光电技术应用.-2005,(2).-56-59(D) 在红外烟幕对红外成像和制导起到重要干扰作用认识的基础上,计算了在红外烟幕干扰条件下,红外接收系统的探测概率,并分析了红外烟幕对接收系统的干扰效果,其次研究了红外烟幕对红外成像制导的干扰,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参4  相似文献   

16.
0307791对基地雷达抗有源压制性干扰性能分析[刊]/余洪涛//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4~37(L)分析计算了几种特定干扰情况下的双基地雷达抗有源压制性干扰性能,并与单基地雷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参2  相似文献   

17.
0623862基于改进SUSAN原则的小目标检测算法[刊,中]/毕务忠//激光与红外.—2006,36(6).—504-507(G) 0623863一种提高雷达系统输出信噪比的方法[刊,中]/施文武//电讯技术.—2006,46(3).—153-155(G)在给定雷达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后,系统输出信噪比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采用距离分段加权技术,可以减小加权引起的信噪比损失,从而提高了雷达的作用距离。给出了泰勒窗函数在距离分段加权中的应用,事实已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参4 0623864 S模式与军用敌我识别[刊,中]/兰鹏//电讯技术.—2006,46(3).—139-143(G) 0623865一种设计最佳FSK/PSK雷达信号的方法[刊,中]/汤善武//电讯技术.—2006,46(3).—62-65(G)研究了一种设计最佳FSK/PSK雷达信号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雷达目标的回波信息,通过不断循环迭代学习来设计最佳FSK/PSK雷达信号,使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抗     
0225625基于数字地图预处理的实时航迹规划[刊]/胡志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4(4).—382~385(E)0225626红外诱饵辨识的仿真研究(一)灰度时间序列分析[刊]/赵锋伟//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31(4).—286~289(E)研究了红外目标与诱饵在成像特性上的差异,指出动态特性是辨别真伪的主要特征。在点目标阶段,  相似文献   

19.
0329077用FPGA实现较大规模的CAM[刊,中]/刘潇//电子工程师.—2003,29(7).—16-18(E)0329078E~2PROM的新应用[刊,中]/付晓红//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3,(2).—41-43(D2)介绍了怎样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实现一片E~2PROM同时兼作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参1  相似文献   

20.
0014924水听器用钹式压电复合物的试验研究[刊]/李邓化//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0,6(1).—13~18(K)0014925车载惯性稳瞄/寻北组合系统研究[刊]/徐珍//测控技术.—2000,19(5).—55~57(E)0014926电子战和信息战在诺曼底登陆中的作用[刊]/田在津//中国雷达.—2000,(1).—22~26(D)0014927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刊]/付伟//中国雷达.—2000,(1).—16~21(D)雷达干扰技术包括雷达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大部分。本文概述了雷达无源隐身、无源压制式与欺骗干扰,以及雷达有源隐身、雷达有源干扰机、雷达一次性干扰机和雷达有源干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