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开花坐果的反季节四季蜜杧易出现畸形果,且具有普遍性,平均畸形果率达41.28%。调查结果表明:反季节四季蜜杧果实畸形属生理性畸形,不具传染性,在谢花后不久幼果即出现畸形,能够在树上生长至成熟,成熟期和单果重以及果实的风味品质与正常果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5~2011年,对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及鉴定评价(主要包括果实形状、果实重量、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胚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无论是从果实的大小、颜色、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在杧果果实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种子长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和种子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除与果宽和果厚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优异性状,这些优异性状为杧果的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桃红玉     
<正>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品种来源杂交品种特征特性果实圆形,两半部对称,果顶平,梗洼浅,缝合线明显、浅,成熟状态一致,单果质量169克;果皮有细短茸毛,底色乳白,果面全红,呈明亮鲜红色,果实充分成熟后果皮不能剥离;果肉乳白色,硬溶质,耐运输,货架期长;汁液中等,纤维中等;果实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相似文献   

4.
"46-28"是山东省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试种成功的特大、浓甜、浓香、浓红色甜油桃新品种。其果实端正、圆形,平顶,单果重210~278克,大果达470克以上。其果肉白色,充分成熟后红色,脆嫩多汁,浓甜爽口,有浓郁的冰糖风味。果面光洁、浓红色,果皮蜡层较厚,耐运输,硬溶汁,挂树半个月果实不软、不裂果,在2011年果实成熟期间(旱情严重)突降暴雨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裂果现象。  相似文献   

5.
九、匍匐石榴的采收和贮藏 1.石榴采收 ①成熟标准果皮由绿变黄,果实充分着色,果面出现光泽;果棱显现;果肉细胞中的红色或银白色针芒充分显现,红粒品种色彩达到固有的程度。籽粒饱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以上,风味达到17%种的最佳期。石榴果皮色泽变化是果实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采收过早风味欠佳,过晚则易发生果皮开裂,籽粒外露,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  相似文献   

6.
苎麻形态学研究(六)——籽实的形态结构和种子结实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果实的形态结构苧麻的果实属瘦果,由上位子房发育而成,内为一室,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成熟后,果皮不裂开。果实极小(长约0.7毫米,厚0.5毫米),扁椭圆形,外表光滑,深褐色,顶端留有宿存花柱。果实外方具有果被(即宿存花被),成膜质,淡褐色,表皮具许多刺毛,对果实起着保护作用。果实有0.8毫米的长柄,果被着生于果柄中部,果实仅占果被内空间一半左右。成熟后,果实大多从果被下果柄处脱落。必须指出,有些学者,把果被称为果皮,果实称为种子,这是不确切的。苧麻果实虽小,只要用石蜡切片法把它切成薄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杧果生产中具有调节花期,提高开花质量和座果率,改善果实外观,提高果实品质,延长果实储藏期及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在杧果生产中的应用也逐年增多,但在使用中存在药剂残留,使用技术难以精准把握及过分依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建议在杧果生产中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加强对杧果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杧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新产品,同时加强农民种植技术培训,使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杧果生产上安全使用,更好服务于杧果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温州蜜柑果实贮藏过程中枯水指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验开展不同大小果实发生枯水的生理机制研究。以不同大小温州蜜柑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大小对枯水指数、失重率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果实逐渐出现枯水,枯水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果的枯水指数明显高于中小型果;伴随着果实枯水的进行,果实的失重率逐渐增加,大果的失重率高于中小型果,贮藏120 d后,分别比中果和小果的失重率高8.3%和22.9%;果皮的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果肉,在贮藏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的SOD和CAT活性逐渐降低,且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小果>中果>大果;POD活性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小为:大果>中果>小果。温州蜜柑果实枯水是果皮逐渐衰老的过程,果皮POD活性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是果实发生枯水的主要原因。大果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于中小型果,容易发生枯水,建议在贮藏时选择中小型果实进行贮藏,以降低果实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杧果果实炭疽病是杧果产区最主要病害;杧果"露水斑"是近年在果实上极易发生的常见病害。目前在广西杧果产区,杧果开花较往年整齐,随着气温回升和湿度增大,在冬季管理不到位和防控不及时的果园,极易发生这两种病害,春季忙果产区酸雨频发,也极易导致这两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为提高防控效果,建议果农提早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控这两种病害,确保增产增收。一、杧果果实炭疽病和"露水斑"病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0.
番茄裂果是指番茄果实临近成熟时,果皮开裂,胚胎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使果实的脐部像猫爪的掌面一样七翻八裂;有的是在果柄附近果面上或果顶或果实侧面发生条纹状裂纹.果实发生裂纹后,容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或被细菌侵染而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乙烯利对‘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度和叶片黄叶率的影响,为适时机械化采摘核桃提供参考依据。于核桃采收前10天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树进行全树喷施,测定核桃青皮开裂率、黄叶率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核桃果实青皮开裂率和黄叶率的影响。在喷施浓度为350mg/L乙烯利后第7天,果实青皮开裂率为75.59%,较对照高出57.94%,叶片黄叶率为18.06%,较对照高出11.57%。乙烯利喷施浓度为350 mg/L可显著促进‘温185’核桃果实青皮开裂,而对叶片边缘黄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相似文献   

13.
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辣椒果实色泽与类胡萝卜素变化的相关性,为选育高辣椒红素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测定不同时期辣椒果实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结果】(1)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6种色素;青果期前合成的叶绿素和部分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后下降,青果期后合成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和辣椒红素含量高。(2)青果期乳白色、成熟期为红色品种共分离出12种色素,青果期色素含量较低;随着果实发育,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橙色和红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较快;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低,辣椒红素含量较高。(3)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橙色的品种共分离出14种色素;叶绿素逐渐降解,青果期前合成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幅不大,青果期后合成的黄色和橙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高,没有合成辣椒红素。(4)青果期绿色、成熟期为黄色的品种共分离出9种色素;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逐渐降解,没有合成新的类胡萝卜素,成熟期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低。【结论】在辣椒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颜色类型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差异;青果期为绿色、成熟期为红色的品种为选育高辣椒红素的理想材料;不同颜色辣椒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彩虹桃是利用贵阳市永乐乡农家栽培的燕红桃晚熟芽变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熟桃新品种,2011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8月中旬成熟,比燕红桃晚熟20d,果实发育期约140d;平均单果重296g,最大单果重472.5g;果实扁圆形,果顶略凹陷,果实缝合线凸出成暗红色一线,两半部对称,果实底色黄绿、果面着色70%以上;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近核处有放射状红色条纹,半离核;可溶性固形物14%。产量与燕红桃相当。  相似文献   

15.
番茄不同品种间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普通番茄和樱桃番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材番茄红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半熟期和成熟期间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半熟期到成熟期是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黄果的番茄红素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间含量在成熟期差异显著(P<0.05),在完熟期差异极显著(P<0.01),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樱桃红色番茄Q0523;黄果番茄品种整个发育期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百色地区采集23个云耳野生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期间观察测定其农艺性状;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分析不同云耳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3个云耳野生菌株中,子实体朵形为单生的菌株有16个、簇生的7个;耳片边缘平滑的菌株13个,波浪状的菌株10个;耳片背面筋道脉纹明显或较明显的有15个,不明显或无脉纹的有8个;耳片颜色为浅黄褐色的菌株4个,黄褐色的8个,黑褐色的11个;耳片大小(长×宽)为30.1~51.6 mm×20.5~41.7 mm,厚度0.95~1.44 mm,表明百色云耳的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原基形成时间26~59 d,杂菌感染率0~51.1%,耳片干湿比10.1~14.1,第一潮产量8.2%~50.5%,表明不同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抗杂性、干湿比和产量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23个云耳野生菌株共检测到19条谱带,有18种谱带类型,谱带的迁移率(Rf)为16.6~88.6,分布频率为4.3%~100.0%,其中有3条带是百色云耳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23个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大部分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其地理位置吻合.[结论]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着较多的优异遗传性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江永香柚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的果皮进行显微结构、分泌组织和油体的观察,结果发现:授粉后发育至70 d左右的江永香柚果实,其果皮为绿色,外果皮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发育70~150 d的果实其果皮逐渐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外果皮细胞内叶绿体分布逐渐减少。柚果实外果皮有分泌结构(精油腔)散布在外果皮中,精油腔由两个肾形细胞包围而成,精油腔空隙含有较多的油体。外果皮细胞内有黄色油体的分布,与同属的橙果实外果皮中相比,油体体积大,数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广西百色市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方法]分析了取自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水果产地10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及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广西百色地区土壤背景值对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为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RI)为97.7,属无风险。[结论]广西百色市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大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72-10473
[目的]为研究绿斑病的病害机理积累资料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20年生的伏令夏橙树为试材,研究绿斑病藻寄生后不同感病程度的伏令夏橙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当果实感病程度为40%和80%时,与健果相比,果皮的亮度、红色值、黄色值显著下降;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和花青素/叶绿素比值显著减少,果皮呈青黄色。当果实感病程度为5%、40%和80%时,感病果实的单果重略低于健果,其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当果实感病程度达80%时,与健果相比,感病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其固酸比差异显著。[结论]绿斑病对伏令夏橙的果实大小和果形无明显影响,但对伏令夏橙果实的色泽、外观和内在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天津市果品市场,延长供应期,进行了树莓新品种的引种和设施栽培,研究了不同栽植地区(天津市北辰区和蓟县)的红树莓和黄树莓的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红树莓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加。从未成熟的白色期到完全成熟的深红期,平均单果重从14.41g增加到25.91g,后者是前者的1.8倍;果实横径从14.20mm增加到17.25mm,增加了3.03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6%增加到了9%,增加了3%。同一成熟期(深红期)的红树莓果实单果重约是黄树莓的1.7倍;红树莓果实横径是黄树莓的1.13倍;红树莓可溶性固形物最大值为9%,也略高于黄树莓的8%。在4℃低温贮藏时,红树莓果实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腐烂率逐渐增加,贮藏到第3天时腐烂率增加了50%,贮藏到第7天时腐烂率达到100%。在粉红规采收红树莓果实,贮藏期最长,但可溶性固形物较低。应在果实粉红期至鲜红期之间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