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高压扭转法制备SiCp/Al基复合材料(SiC体积分数为8.75%),采用排水法、金相显微镜、数字式显微硬度计,研究SiCp/Al基复合材料致密度、显微组织分布和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基于高压扭转法可制备致密度高的SiCp/Al基复合材料,随着扭转半径的增加,SiC颗粒团聚现象减小,颗粒分布越均匀。材料的显微硬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和腐蚀失重法研究了2024Al和SiCp/2024Al基复合材料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蚀性,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它们的硫酸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3.5%NaCl水溶液中比相应的基体金属有较大的腐蚀敏感性。SiCp/2024Al的阳极氧化膜耐NaCl溶液腐蚀能力不如2024Al合金的阳极氧化膜,是氧化膜中SiC颗粒的存在破坏了氧化膜的完整性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无压浸渗法,研究浸渗时间对Al/SiCp陶瓷基复合材料组织、致密度、硬度的影响。浸渗保温时间1h,能浸透,但致密度差,硬度低。保温时间3h,发生粉化现象。结果表明浸渗保温时间2h是无压浸渗较好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NaAlO2+NaOH为电解液体系,在恒压模式下对SiC体积分数为45%,粒径为5μm的SiCp/Al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了占空比对SiCp/Al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用SEM分析微弧氧化膜层的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的相组成;采用粗糙度仪、维氏硬度仪、划痕仪对膜层粗糙度、显微硬度及结合力进行了分析;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占空比的增大,微弧氧化膜层变得连续,厚度呈现增加趋势,粗糙度逐渐增加,孔隙率逐渐降低。占空比对微弧氧化膜层的物相有一定影响。SiCp/Al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随占空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占空比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均能提高SiCp/Al基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占空比为70%时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气气氛下的无压渗透法制备了高体积分数的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颗粒粒径、基体合金成分、预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抗弯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观测了复合材料抗弯断口形貌.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SiC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大;基体材料的强度越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越高;复合材料整体上表现出脆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无压浸渗法,研究了Mg对Al/SiC.(SiC体积分数为40%-70%)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及组织影响.结果表明,Al浸渗液中添加Mg可以显著提高铝液的浸润性,因为Mg扩散并富集于Al/SiCp界面,通过界面反应促使Al2O3膜的破裂降低界面张力,增加了铝合金液的流动性,而且Mg与骨架孔隙内的气氛反应形成负压,促...  相似文献   

7.
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超塑性变形后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形温度愈高,晶界结合强度愈低,沿晶断裂愈明显,晶界滑动愈易实现;超塑性变形需要强度适中的晶界结合;典型超塑变形条件下的断口呈晶界圆滑型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扭转(High-Pressure Torsion,HPT)工艺制备SiCp-Al基复合材料。通过显微组织的定性分析及样方法的定量计算,深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扭转法可以直接将8.75%(体积分数)SiC-Al混合粉末制备成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分析得出:SiC颗粒在试样不同扭转半径处分布情况具有差异: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圈数)对SiC颗粒分布有重要影响,结合样方法对颗粒分布情况的定量分析得出:随着扭转圈数、压力、扭转半径的增大,剪切作用增强,SiC颗粒分布均匀性提高;变形温度升高,基体流动性提高,颗粒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SiCp/Al复合材料具备一系列优异的物理性能,是航空航天、电子封装、装备、核电、汽车、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装备制造所需的关键材料.但是,工业精密仪器关键零部件对SiCp/Al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导致复合材料在诸多高端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因而提升SiCp/Al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对于给定的增强体与基体,界面相具有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是影响SiC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决定因素.然而,界面相在形成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润湿性差、结构缺陷多以及生成不良界面产物等问题,对SiCp/Al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实现界面的可控设计成为提升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根据近几年关于SiCp/Al复合材料界面调控的研究工作来看,增强体颗粒表面改性在抑制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的相互扩散以及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表面改性处理的方式通常包括酸洗、高温氧化和添加涂层等.在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能够有效降低铝液的表面张力,改善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相的润湿性,同时可抑制不良界面反应的发生.目前合金化处理添加的元素通常包括Mg、Si、Cr、Ti、Fe等.在SiCp/Al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成型压力、球磨时间以及烧结气氛等成型工艺参数均会影响界面的反应程度,因而对成型工艺的优化改进同样能够有效调控复合材料的界面信息,以实现对SiCp/Al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本文结合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相具有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从增强体颗粒表面改性、基体合金化和成型工艺优化改进三个角度综述了SiCp/Al复合材料界面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SiCp/Al复合材料的化学镀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波  安茂忠  武高辉 《功能材料》2005,36(7):1093-1096
采用化学镀技术对高体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表面进行改性以改善其焊接性能和抛光性能。本文探索了在SiCp/Al表面化学镀镍的预处理工艺及条件,系统分析并阐述了除油、粗化、活化等工序对化学镀镍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最优的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光亮、均匀、完整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镍磷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AX)对镀层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改变基体表面的结构形貌,影响镍磷合金镀层在其表面的分布,从而对镀层质量、结合强度及沉积速度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压浸渗法制备不同体积分数及梯度SiCp/Al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续东  崔岩 《材料工程》2006,(6):13-16,39
选用不同粒径大小的SiC颗粒,并通过对颗粒分布的有效控制,采用无压浸渗工艺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15%~65%)的SiCp/Al复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试制了梯度SiCp/Al复合材料.运用OM,XR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与成分分析,并对选定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密度以及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压浸渗工艺下不同体积分数的SiCp/Al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致密,力学性能良好;具有梯度结构的SiCp/Al复合材料层间结合良好,没有层间剥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A cost effective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fabricate pure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20% volume fraction of 3.5 μm SiC particles by squeeze casting followed by hot extrusion. In order to lower volume fraction of the composites, a mixed preform containing pure aluminum powder and the SiC particles was used. The suitable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filtration of pure aluminum melt into the mixed preform are: melt temperature 800℃, preform temperature 500℃, infiltration pressure 5 MPa, and solidification pressure 50 MPa.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in both as-cast and hot extruded st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t extrus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相似文献   

13.
对用压力铸造法制造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合金(SiCp/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界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有较高的位错密度,碳化硅颗粒中有少量的层错。研究还发现SiCp/Al复合材料中界面结合良好,没有反应物生成,并且在界面处没有发现孔隙存在。在复合材料拉伸断口上没有发现裸露的碳化硅颗粒,说明在复合材料拉伸破坏时SiCp-Al界面没有开裂,反映了压铸SiCp/Al复合材料中良好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SiCp/Al复合材料的高质量可靠焊接,推广SiCp/Al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调研了国内外SiCp/Al复合材料不同焊接方法的研究现状。在熔化焊方面,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在焊缝中加入Ti元素发生诱发反应等方法,抑制了焊缝中Al4C3针状脆性相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在搅拌摩擦焊方面,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材料设计了专用的焊接搅拌头,以保证它们具备高耐磨性与足够的冲击韧性,在焊接过程中不出现破损情况;关注了焊接过程中焊接头转速、焊接速度、轴向力与热输入等因素,以获得力学性能优秀、晶粒细小均匀的焊接接头。在扩散焊方面,国内外学者探究了中间夹层对焊缝界面间原子相互扩散的促进作用;采取不同工艺参数,以外加超声或电子束表面加热等方式促进了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以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焊接接头,提高焊接效率。在钎焊方面,国内外学者通过探究钎料与SiCp/Al复合材料之间的润湿性来组合钎料与钎剂,通过化学腐蚀处理表面暴露颗粒增强相、在复合材料表面电镀金属等方法来增大钎料与增强相的润湿性、解决钎料铺展受阻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钎焊焊接接头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烧结的方法,在烧结温度分别为680℃,710℃,740℃,770℃,800℃制备了15%的SiCp/Al复合材料。探讨温度对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致密度和材料硬度及冲击韧性随温度变化呈马鞍形,在770℃样品的密度和硬度及冲击韧性达到最佳值,分别为2.62g/cm3,42.6MPa,40J/cm2。结论:用微波烧结SiCp/Al复合材料可在短时间内使样品达到烧结致密化,缩短烧结时间,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6.
用纯金属粉料制备高性能SiCp/Al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Al,Cu,Mg等纯金属粉料及普通工业磨料用SiC颗粒为原料,借助于液相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了10%SiCp/Al和20%SiCp/Al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基体成分的均匀性及SiC颗粒与基体界面的结合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此工艺制备的10%SiCp/Al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由于该工艺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故具有低成本的优点。本文试验还表明,过度强化热挤压工艺有时会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Particulate-reinforcedmetalmatrixcomposites(PRMMCs)haveattractivepropertiessuchashighspecificstiffnessandstrengthascomparedwiththeunreinforcedmetals.Theincreasedstrengtheningisstronglyialluencedbynotonlythenatureoftherein-forementandthematrixbutalsothemicrostructureoftheinterfacebetweenthereinforcementandthematrix.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theinterfacecontrolstheefficiencyoftheloadtransferfromthematriXtothereinforcement,andastronginterfacialbondingfacilitatestheloadtransferandim…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纯粉末, 通过SPS烧结制备了组织均匀、致密且体积分数高的SiCp/Al电子封装材料. 通过对SPS烧结现象的研究, 认为该复合材料的SPS烧结过程属于反应性烧结, 大部分收缩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另外对SiC体积分数和SiC颗粒尺寸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发现SiC体积分数越高, 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越低; SiC颗粒粒径增大, 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高, 而热膨胀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19.
对无压渗透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其组织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组成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无压渗透技术,可以制备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熔融的基体合金对碳化硅颗粒预制体渗透完全;其过程存在Al与SiC的化学反应,产物为Si和碳化铝(A14C3),其中Si进入基体中,Al4C3能与大气中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使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存放一定时间后发生龟裂和粉化。为限制Al与Si反应,可向基体中加入适量的Si元素,可使电裂与粉化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