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RU486对妊娠大鼠和人蜕膜影响的研究陈红童夙明(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本实验应用光、电镜方法观察RU486对早期和中期妊娠大鼠垂体、卵巢、子宫、胎盘及肝脏的影响,同时应用单层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U486对体外培养的人蜕膜细胞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早期处理对大鼠行为及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开放广场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丙酸睾丸酮处理大鼠行为及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变化.结果:开放广场实验显示早期注射丙酸睾丸酮可使大鼠活动增多,表现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的总径长以及清洁动作次数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表明丙酸睾丸酮处理组大鼠黑质和尾壳核DAT免疫反应强度增强,其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丙酸睾丸酮早期处理大鼠活动的增加可能与雄激素影响黑质-尾壳核多巴胺能神经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对老年大鼠骨骼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雄性大鼠经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12周,利用倾斜面实验和水平绳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H-E染色显示大鼠肱二头肌的形态变化.结果:老年大鼠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老年大鼠连续2d的倾斜面下滑角度减小,50°角下滑次数增加,水平绳悬挂时间缩短,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后连续2d的倾斜面下滑角度增加,50°角下滑次数减少,水平绳悬挂时间延长;老年大鼠单位面积内肱二头肌肌细胞间隔的比例增多,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后单位面积内肱二头肌肌细胞间隔的比例减少.结论: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可以提高老年大鼠的平衡反应能力和肌张力,增加肱二头肌肌细胞面积,对老年大鼠肌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形态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鼻腔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老化过程引起的肌肉减少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中hPL、PSβ1G及血管的相关抗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持续出血时子宫刮出物中胎盘催乳素(hPL)、胎盘特异性糖蛋白(PSβ1G)、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分布。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药物流产排出组织(正常组:10例)和流产后持续出血而刮宫的刮出组织(出血组:2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1)组织病理学:出血组中,刮出物包括子宫内膜、残留蜕膜、残留绒毛和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发育不同步,有大量白细胞浸润。(2)免疫细胞化学:1)hPL和PSβ1G:正常组中,大部分蜕膜细胞为阴性,其中可见少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绒毛的滋养层呈阳性。出血组中,子宫内膜和残留蜕膜也为阴性,某些蜕膜中弥散着大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残留绒毛的滋养层为弱阳性。2)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显示血管功能:两组中,蜕膜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都呈阳性;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也呈阳性。结论:出血组的残留蜕膜中血液供应较好,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所分泌hPL和PSβ1G能营养蜕膜,这些因素会导致蜕膜残留;而蜕膜残留、子宫内膜不同步发育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药物流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益肾固泉液抗前列腺增生及解痉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丙酸睾丸酮致正常小鼠及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乙酰胆碱、氯化钡致大鼠离体十二指肠痉挛。观察益肾固泉液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及痉挛肠肌的影响。结果益肾固泉液有明显的抗雄性激素样作用,能显对抗丙酸睾丸酮致正常小鼠和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致痉挛肠肌有松驰作用,使痉挛肠肌恢复正常的收缩性。  相似文献   

6.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是一种分子量约31000~33500的糖蛋白,主要由滋养层细胞分泌产生,分布在羊水、胎盘组织及绒毛蜕膜交界面,在胎盘绒毛膜和蜕膜的相互粘附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孕周前孕囊种植和附着于子宫内膜,但胎膜和蜕膜连接尚不紧密,宫颈分泌物中可检测到fFN,之后绒毛膜与蜕膜逐渐融合阻止了fFN的释放,所以正常妊娠情况下,在22—35孕周期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和正常人流患者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胎盘组织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ing,TUNEL)检测第40-90天自然流产和正常人流患者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状况。结果第40-90天的正常人流患者的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的增殖占主导地位,大部分细胞增殖活跃,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大,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结论妊娠妇女胎盘组织内细胞凋亡比例增高,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丙酸睾丸酮(丙睾)、米非司酮、或两者合用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睾组出现蜕膜细胞缩小、结构不清、核固缩、合体滋养细胞核密度增高、核膜不清等严重改变。米非司酮组则见合体滋养层细胞内质网扩大、溶酶体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核异染色质边聚;朗罕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细胞核异染色质边聚等严重损害改变。而两药合用组出现较其中任何一组更严重的损害作用(P<0.01)。揭示了丙睾和米非司酮有协同的抗早孕作用,对应用于临床抗早孕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流产过程出血量及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丙酸睾丸酮(丙睾),米非司酮,或两者合用对早孕蜕膜,绒毛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睾组出现蜕膜细胞缩小,结构不清,核固缩,合体滋养细胞核密度增高,核膜不清等严重改变,米非司酮组则合体滋养层细胞内质网扩大,溶酶体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核异染色质边聚;朗罕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细胞核异染色介质边聚等严重损害改变,而两药合用组出现较其中任何一组更严重的损害作用(P〈0.01)。提  相似文献   

10.
人胎盘组织30例,其中24例取自rivanol引产;另外6例取自剖腹取胎、钳刮取胎和水囊引产。我们从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并比较这两组标本,发现rivanol引产的全部标本,其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的Δ~5-3 β-羟甾脱氢酶活性及细小脂滴明显下降;多数标本ACP酶活性升高和少数标本RNA减少。我们还发现蜕膜细胞RNA减弱;大量蜕膜细胞、少量滋养层细胞及绒毛膜板均有变性坏死;绒毛膜板有明显炎症现象以及胎盘胎儿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这表明rivanol对胎盘有损害作用,并使其孕酮的合成功能降低。我们认为这些影响对终止妊娠起一定的作用,并认为羊膜腔内注射rivanol的引产优于羊膜腔外注射。本文材料由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提供。乔根梅医师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1.
炔诺酮对妊娠大鼠垂体,卵巢,胎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炔酮对妊娠大鼠垂体、卵巢和胎盘的影响。妊娠第7天至11天大鼠每日灌服炔诺槽7.8mg/只,于第12天杀动物。实验组13例有6例为不完全流产,其胎盘对比组小与蜕膜均有明显淤血现象。7例完全流产标本,胎盘多剥脱并和胚胎穿破膜流落宫腔,着床处充满血液。  相似文献   

12.
丙酸睾丸酮、地塞米松对大鼠快慢肌运动神经元群树突芽生的影响石葛明谭会兵万选才曹承刚刘克(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解剖学及神经生物学室)为确定两种甾醇类激素—丙酸睾丸酮及地塞米松是否参与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的芽生,本文对生后30天的36只...  相似文献   

13.
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hCG、hPL、PSβ1G,蜕膜中散在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中后二者含量很丰富^〔1〕。它们可促进胎盘生长和提供胚胎营养。米非司酮抗早孕后,部分患者子宫持续出血,原因为蜕膜和绒毛残留^〔2,3〕。本文研究药流刮出组织中绒毛合体滋养层和蜕膜中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功能,探讨它们与蜕膜残留和子宫出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4.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Bc1-2蛋白主要分布于孕5~7周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蛋白表达积分吸光度值依次降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中均未见表达;孕6周,Bax蛋白表达于极少部分蜕膜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Bc1-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过程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分化、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IL-8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H- 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绒毛及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绒毛组织中,IL-8蛋白定位于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且病例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病例组蜕膜细胞的胞质内可见IL-8蛋白表达,且高于对照组;H- E染色可见病例组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组织中蜕膜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部分蜕膜细胞解体、核消失。结论:病例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IL-8蛋白表达的增强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关,IL-8可能参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8岁,汉族,已婚。平素月经规律,停经50d,阴道出血伴腹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给予药物流产并行清宫术,刮宫病理镜下所见:可见蜕膜组织,未见胎盘绒毛及滋养层细胞。术后阴道少量出血并伴腹痛,呈阵发性。后因出现腹胀、恶心,腹痛加剧,呈撕裂样并伴有肛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XCR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XCR2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与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组CXCR2蛋白主要表达于绒毛的滋养层、蜕膜组织中的腺体,病例组绒毛滋养层和腺体CXCR2蛋白表达均强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蜕膜细胞CXCR2蛋白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呈阴性;HE染色可见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滋养层细胞变性甚至坏死、滋养层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组织中蜕膜细胞连接松散、蜕膜细胞空泡化、蜕膜组织中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 CXCR2可能通过与其配体白细胞介素-8结合而参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分别对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2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应用显微镜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IL-2蛋白定位于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组织的蜕膜细胞细胞质内,且病例组的I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病例组的蜕膜组织结构模糊、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细胞连接消失,血管内皮有缺损;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2蛋白的高表达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吸烟对胎盘影响的组织学变化。方法标本取自妊娠早期人工流产胎盘,行常规和血管FⅧRAg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妊娠早期胎盘组织学变化。孕妇以吸烟和不吸烟相匹配的方法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结果吸烟组中胎盘的炎症、绒毛间质内造血灶、绒毛表面和间质中的合体细胞结与不吸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吸烟孕妇胎盘蜕膜炎症的发生率较高,绒毛间质内造血灶、绒毛表面和间质中的合体细胞结与不吸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早孕时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妊娠绒毛、蜕膜组织中SOCS3及IDO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IDO及SOCS3蛋白的表达,SOCS3与IDO表达呈高度负相关。SOCS3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而IDO在蜕膜组织中表达较高。结论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OCS3参与调节IDO的表达,在妊娠免疫耐受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