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2-1202,1303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3.6枚/例,淋巴结转移25例(37.31%),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7.59%),本组随访1。5年无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5.06%。结论:原发灶根治+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术式。探索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个体化的适应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18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讨论了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其在喉癌及下咽癌根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原因及术式。方法:对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76例术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再手术切除同侧腺叶68例,同侧颈清扫59例,切除对侧腺叶13例,对侧颈清扫2例,全组甲状腺及(或)颈淋巴结总残癌41例(61.84%)。结论:对肿瘤局部切除,颈淋巴结癌转移,甲状腺癌残留及对侧颈都转移等有必要再次彻底切除病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双侧颈清扫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鹏  戴家训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48-1949
颈淋巴清扫术(RND)在头颈、口腔及颌面部癌瘤中的治疗价值己获肯定,现就其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病例选择与适应证、术式选择、双侧颈淋巴结处理、双侧RND的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手术治疗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168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灶特点、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68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平均发病年龄36.8岁,男女比例1:3.64,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03例,占61.3%。本组行传统颈淋巴结清扫术3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20例,其中5例行保留颈部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全组病人获随访143例,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2例,死亡1例。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良好的恶性肿瘤。实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施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有选择地施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保留颈部感觉神经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增加颈淋巴结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王芳 《吉林医学》2013,34(6):1194-1195
<正>舌癌是口腔颌面部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口腔颌面部的第一位,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的部位;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做患侧舌病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造成舌体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语言、咀嚼和吞咽功能[1]。及时修复舌体组织的缺损,能够维持[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行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方法。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率66%,声音嘶哑3.8%;术后颈丛功能满意(颈部肌肉无僵硬萎缩,无肩下垂、抬肩无力及肩部疼痛,亦无耳后、肩部感觉障碍和面部水肿)。结论: 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治疗作用确切,但对于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且淋巴结较大、肿瘤外浸明显的不在该手术考虑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前哨淋巴结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处理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病例的临床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前哨淋巴结的特性,术中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清除染色阳性组淋巴结,然后行常规的颈淋巴节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区域组淋巴结转移占全颈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对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清除转移淋巴结的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哨淋巴结为气管周围淋巴结、颈部同侧Ⅲ,Ⅳ区淋巴结。结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确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o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时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的资料。结果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55.36%(31/56),原发灶侵出包膜者、肿瘤直径〉1.0cm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75.0%(6/8)、65.9%(29/44)。术中1例食管损伤,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暂时性低血钙,无出血、永久性喉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5年,行甲状腺超声、cT、核素扫描检查无复发、转移。结论根治性原发灶切除时清扫中央区颈淋巴结是eN0甲状腺乳头状癌必要而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状癌96例,滤泡状癌36例,证实有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率28.51%)。Ⅰ期癌31例,Ⅱ期癌42例,Ⅲ期癌10例,Ⅳ期癌4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8例,其中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6例,标准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11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3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包括双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8例。随访89例,仅有8例死亡,其中死于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7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推荐手术方式为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不推荐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如Ⅵ区或颈部肿大淋巴结阳性,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舌癌、颊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治疗原则是在广泛切除原发灶的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及皮瓣转移。由于手术范围大和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常发生感染、出血、皮瓣血运障碍等并发症,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我科不断总结经验,使并发症的发生逐渐减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廓清术创面引流的改进及应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合并有颈淋巴结转移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颈廓手术),术后正确充分引流及护理,有利于创面愈合,减少伤口感染及皮瓣坏死机率。自1992年以来改进了以往引流方法,并用自制负压瓶引流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唐增斌  李军  沈宁  陈伟  蒋榕林  董皓 《广西医学》2011,33(11):1422-1423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液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早期(cN。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3例用纳米炭混悬液对前哨淋巴结示踪并行SLNB,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对前哨淋巴结和颈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100%,准确率100%,假阴性率为0%,灵敏度为100%,特异性100%。结论纳米炭混悬液示踪的SLNB对指导早期(cN0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侧同期颈清扫手术治疗高分化甲状腺癌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对6例高分化甲状腺癌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手术的结果.认为同期双侧颈清扫手术只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对甲状腺的切除行保留一侧背面被膜或薄层组织的次全切除术.(2)对原发灶一侧或是转移灶较重的一侧行传统式颈清扫术,对侧行至少保留颈内静脉的功能性颈清扫术,其手术效果无论从切除的彻底性,手术并发症及颈部外观等方面均不亚于单侧颈清扫术,更为病人节省了开支,一次解决了后顾之忧,取得更佳的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颈淋巴廓清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可能性。方法:头颈部癌伴双颈淋巴转移,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一期行双颈淋巴廓清术。根据淋巴结的大小及分布范围,分别采用4种术式,①经典性全颈清扫术;②改良性全颈清扫术;③分区性颈清扫术;④颈扩大清扫术。结果:经随访,3年生存率为62.1%(23/37),5年生存率为37.8%(14/37)。并发症有乳糜漏2例,血肿2例,颈皮瓣延期愈合1例,严重面部软组织水肿5例。无因手术而死亡或偏瘫者。结论: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至少)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同期行双颈淋巴廓清并发症不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口腔癌及涎腺癌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通过对146例口腔癌及涎腺癌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进行临床分析,为选择合理的口腔癌及涎腺癌颈淋巴组织清扫术术式提供依据。②方法 分析146例颈淋巴组织清扫术病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病理情况以及颌面部恶性肿瘤类型、性质、分期与转移的关系。③结果 在146例颈淋巴组织清扫术中,男女之比为2.47:1.00,就诊构成比以舌癌最高;口咽癌与舌癌发生颈淋巴转移的概率最高,且多转移至平面2和3,高度恶性腺源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鳞癌;口腔癌T1期转移率为7.9%,T2期转移率为35.4%,T3期转移率为47.8%。④结论 口咽癌、舌癌应采用清扫至平面4的颈外侧淋巴组织清扫术;口底癌、牙龈癌及腺源性高度恶性肿瘤采用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组织清扫术即可。对平面2的淋巴结术前可疑转移或已发生转移者可采用保留C2~4的颈部淋巴组织清扫术,作为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组织清扫术的替代术式。对于T1期病人,临床可仅切除原发灶,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观察,而不必行同期颈淋巴组织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G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O13)。而隐灶癌明显低于其他PTC,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2.低危组5年无瘤生存率同高危组比较,明显高于高危组(P=0.048);3.低危组隐灶癌行单侧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均无复发;4.颈淋巴结清扫与颈淋巴结切除比较,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02)。结论1.对低危组PTC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对于隐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低危组可不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3.高危组应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手术中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上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规范性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Ⅲ、Ⅳ、Ⅵ区。Ⅵ区淋巴结阳性者合并其他区淋巴转移占58.3%。颈部无外形明显异常,无肩胛疼痛综合征。81,3%患者无耳后区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并发症。结论 凡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施行功能性颈清术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保存功能及外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生理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方法对55例行甲状腺癌切除+中央区淋巴结及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实时给予心理干预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护、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结果 55例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对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术后有效监护和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CH40)在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22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CH40)混悬液,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作为标记来指导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中可见颈淋巴结有广泛不同程度的黑染,甚至包埋在脂肪组织内的直径1mm大小的淋巴结;注炭组黑染及未黑染的淋巴结转移比率无显著差异;注炭组平均每侧颈部清除42.5个淋巴结,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26.2个淋巴结(P<0.01);注炭组根治性颈清扫与功能性颈清扫清除的淋巴结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肿瘤内或肿瘤周围注入微粒子活性炭对口腔鳞癌颈淋巴清扫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