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苯丙乳液五元共聚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性单体、MS-1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合成性能优异的五元共聚苯丙乳液.探讨软硬单体、功能性单体、乳化剂和链转移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3%、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MS-1和OP-10质量比为2∶1、链转移剂质量分数为2%时,乳液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分析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引发剂、功能性单体、单体种类及软硬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工艺,阳离子乳化剂采用31527,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4:1(质量比),阳离子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5%,硬单体为MMA,功能性单体采用NMAM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种子乳液和预乳化工艺,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SP)为引发剂,制备了稳定的苯丙乳液.实验结果表明:当m(St):m (MMA):m (BA):m(AA)=4:10:24:9,复合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合成的乳液用于纸张浆内施胶得到的纸张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反应型乳化剂作用下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1-丙烯基-2-羟基烷磺酸钠(COPS-Ⅰ)与阴离子乳化剂聚氧乙烯-4-酚基醚硫酸铵(CO-436)复配乳化体系,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核壳乳液,主要探讨了不同的制备方法、不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的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用量、种子乳液用量以及乳化剂COPS-Ⅰ与CO-436配比等因素对乳液和乳胶膜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MMA∶St∶BA∶AA质量比为18∶16∶14∶1,种子乳液的质量为10%,COPS-Ⅰ与CO-436质量比为4∶1,APS的质量为0.5%~0.7%时,得到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乳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乳化剂,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良好的静置、稀释性和耐钙离子稳定性的乳液,该乳液作为涂料喷墨印花预处理液时,能够防止渗化透印,且具有良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能够满足一定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采用种子聚合合成了乳胶料表层富集羧基的室温交联核壳复合乳液.着重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不同的加料方式、壳层乳化剂以及交联剂醋酸锌的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取得了丙烯酸加入方式影响核壳乳胶粒表层羧基分布及碱增稠的规律以及生产这类室温交联核壳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K_2S_2O_8-NaHSO_3)和水溶性偶氮(VA-044)复合引发体系,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种类、有机硅单体用量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佳,适宜的乳化剂用量为0.44%~0.66%;偶氮类引发剂引发的乳液稳定性优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宜的VA-044用量为1 000mg·kg~(-1);随有机硅用量的增大,凝胶率不断增加,在有机硅用量不超过15%的情况下,各项稳定性都比较好;乳液在pH为6~8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两亲聚合物 P( C9-AA)作乳化剂 ,制备大颗粒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苯丙乳液的方法 ;讨论了乳化剂 ,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P( C9-AA)作乳化剂时 ,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 .0 %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 1 .2 % ,90℃下可以合成性能良好的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9.
高硅含量硅丙乳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体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乳液涂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乳化剂的配比和用量,电解质的用量以及油水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配比为2/1,用量为2.0%,电解质用量为0.5%,油水比为0.6,合成硅含量占丙烯酸酯单体总量40%的硅丙乳液,其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酸系四元共聚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已酯作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四元共聚物苯丙乳液.通过对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的实验研究,制得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均佳,粘度适宜乳液.  相似文献   

11.
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得可用于木器底漆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反应型乳化剂DADMAC、种子引发剂AIBA、功能单体GMA用量及乳化剂配比、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型乳化剂DADMAC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45%,种子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引发剂总量的0.4%,乳化剂配比m(核)∶m(壳)=1∶1,功能单体GMA质量分数为1.2%,软硬单体配比为m(MMA)∶m(St)∶m(BA)=18∶13∶10时可制得性能较佳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使用由非离子型乳化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复合乳化剂,以及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OS)合成平均粒径为190nm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软硬单体配比、聚合温度7个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配比〉有机硅用量〉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得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4%,引发剂用量0.6%,有机硅用量8%,聚合搅拌速度180r/min,单体滴加时间2h,聚合温度75℃,软硬单体配比43:54.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苯乙烯为硬单体和丙烯酸正丁酯为软单体,通过3种基本丙烯酸酯类单体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水性丙烯酸乳液.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实现水溶性并增加了附着力.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和保温时间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体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配比为5∶17∶20,单体混合物的的滴加时间为2~3h,引发剂过硫酸铵其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7%,加入方式为与单体同时逐滴加入,乳化剂选用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复合乳化剂,其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2%和1%,反应温度为75~85℃,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可以制得到稳定性很好的白色带蓝光的乳液,100℃下烘干可得到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都很好的无色透明涂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体滴加合成了高硅含量,固含量较高的丙烯酸乳液。研究了油水比,引发剂,乳化剂配比、用量,电解质及有机硅含量对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为0.7,引发剂为油性单体总量的0.5%,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2∶1用量为3.0%,电解质为0.75%时乳液固含量为40.35%,有机硅含量占油性单体总量22%的硅丙乳液时,IR分析显示乳液无单体,有机硅与丙烯酸完成了有效交联且没有发生水解。对乳液做了Ca2+稳定性等测试,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  相似文献   

15.
以单体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以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通过控制聚合物乳液玻璃化温度合成丙烯酸乳液,与水泥复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研究了液粉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和低温柔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交联单体,环氧单体(GMA)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KH-570)为偶联剂,制备了水性耐盐雾改性苯丙乳液,考察了AM、GMA、KH-570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用量为1.0%,GMA、KH-570用量均为3.0%,涂膜交联度98.2%、吸水率7.8%、附着力1级、耐盐雾时间600h.  相似文献   

17.
新型苯丙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苯丙乳液聚合中微量功能性单体的添加改性、粒子设计及其聚合工艺改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之比,单体与乳化剂的初始比、总单体中苯乙烯与丙烯酸酯之比及核单体中苯乙烯与丙烯酸酯之比等聚合因素对乳液粒子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RAFT活性聚合的新方法制备衣康酸改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首先合成用于活性聚合的小分子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三硫代碳酸酯(DBTTC)。然后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生物质原料衣康酸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丙酮/水溶液中进行苯乙烯共聚反应,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的聚苯乙烯乳液。分别研究了苯乙烯(St)/衣康酸(IA)单体配比、丙酮/水配比、反应温度以及DBTTC用量等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凝胶渗透色谱(GPC)、表面张力仪和电导率仪对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8 ℃,n(St)/n(IA)为10,n(DBTTC)/n(St)为0.064,n(丙酮)/n(水)为4∶6,可获得平均粒径为98 nm的聚苯乙烯纳米乳胶粒。  相似文献   

19.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vinyl triisopropoxy silane (C-1706) was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anionic emulsifier sodium dodecyl sulphonate(SDS) and nonionic emulsifier OP-10 as the multiple emulsifiers at (78±2)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emulsifier, C-1706 monomer and its feeding manner on the properties of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C-1706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structure, the configuration, the weather durability and stain resistance of copolymer lat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ultraviolet aging instrumen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DS to OP-10 as multiple emulsifiers can lead to coordinated efficiency, the optimal emulsifier dosage is 2.4%?3.2%(mass fraction), and the mass ratio of SDS to OP-10 is 1?1? 1?2. The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an effectively introduce a organic-siloxane bonding in a macromolecule inter polymer, and the obtained acrylate latex modified by organic-siloxane possesses narrow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ize with mean diameter of 51.8?76.6 nm and has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weather durability and stain-resistance especi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