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3例肝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记录其超声造影过程和结果,对观察区的造影剂灌注过程以及造影前后声像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肝占位性疾病分别为33例肝血管瘤,30例肝癌,15例局灶性增生,5例不均匀肝脂肪浸润。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其中肝血管瘤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典型的向心性环状增强,肝癌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快进快出",局灶性增生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离心性轮辐状增强,不均匀肝脂肪浸润患者的造影结果未见明显聚集的造影剂。结论:不同肝占位性疾病患者的实时超声造影结果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提高肝占位性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可在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3例肝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记录其超声造影过程和结果,对观察区的造影剂灌注过程以及造影前后声像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肝占位性疾病分别为33例肝血管瘤,30例肝癌,15例局灶性增生,5例不均匀肝脂肪浸润。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其中肝血管瘤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典型的向心性环状增强,肝癌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快进快出",局灶性增生患者的造影结果显示为离心性轮辐状增强,不均匀肝脂肪浸润患者的造影结果未见明显聚集的造影剂。结论:不同肝占位性疾病患者的实时超声造影结果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提高肝占位性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可在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共106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胆管癌2例.转移性肝癌11例,血管瘤2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局灶性脂肪缺失1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7例。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结果106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在实质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进一步增强,持续较长时间;局造性结节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整体增强,部分病例显示为车轮状;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局灶性脂肪缺失的造影增强特征与肝实质一致。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慢乙肝肝内微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慢乙肝患者共85个肝脏微小占位性病变(≤2.0cm)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或MRI对照,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其中原发性肝癌14例,血管瘤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6例,局灶性增生结节2例,局灶性脂肪缺失5例。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uL/ml,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结果 85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表现,14例肝癌动脉相表现为均匀性快速增强,10例门脉相快速消退为低增强,4例延迟相缓慢消退为低增强;18例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高增强,门脉及延迟相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较长;4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也与肝实质同步增强。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慢乙肝患者肝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增强CT/MRI对照,探讨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Vne对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28例,3例为肝内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为肝硬化结节,3例为局灶性肝内脂肪缺失。通过造影还可明确:(1)肿瘤内坏死区;(2)在延迟期发现了肝内小转移灶;(4)门静脉内栓子的鉴别诊断。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先行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CPI)与造影剂SonoVue对局灶性病变(共89个)进行实时造影检查,完全记录整个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前后的图像特点。结果:7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转移性肝癌12例、血管瘤20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5例、非均质脂肪肝8例、肝硬化结节7例。超声造影显示不同病变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特点,而且病灶图像清晰。超声造影前30例恶性病变仅20例被明确,经造影后明确诊断达28例。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的动态灰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研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增强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共58个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29个,转移性肝癌4个,肝血管瘤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个,肝脏炎性假瘤2个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个。造影剂选用浓度为400mg/ml的Levovist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注射。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肝肿瘤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增强方式可分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斑片状增强和无增强四种。肝恶性肿瘤的增强特征为动脉期快速增强而门脉期消退;肝血管瘤表现为肿块增强呈周边增强型,并逐渐向肿块中央填充: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增强并持续整个门脉期;而肝脏炎性假瘤始终未见增强。结论: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各个时相影像改变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肝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共发现38个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其中19个为原发性肝癌,5个为转移性肝癌,9个为肝血管瘤,5个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不同的良恶性肝肿瘤有不同的灌注时相,呈现不同的增强及廓清过程。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对肝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增强特征,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明确诊断,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31例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4例,肝炎性假瘤2例,病变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增强CT和MRI的典型表现及随诊等作为最终确诊依据。2例经组织学活检未能明确病理性质,经严密动态观察4mo无变化,目前仍在随诊中。结果31例患者29例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原发性肝癌9例表现为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转移性肝癌8例增强模式表现不同,5例动脉期快速增强,但增强的程度不同,3例增强不明显,但延迟期均减退;肝血管瘤6例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周边环状或结节状增强并向心性填充,延迟期无退出,增强的时间明显长于肝脏恶性病变;肝局灶性增生结节4例增强较明显,其中3例动脉早期可见自中心向外周放射状分布的增强血管影,1例呈均匀团状增强,之后持续增强至大部分延迟期,明显长于肝脏恶性病变,延迟期开始轻度退出;肝炎性假瘤2例在动脉期不均匀增强并呈网格样灌注;消退时间不一;2例增强不明显,无明确改变,经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活检也未能得出明确结果。结论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中形成不同的增强方式,从而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0.
康江  周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51-55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证实。结果造影剂SonoVue 2.4 mL静脉注射后,肝癌动脉相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静脉相快速消退,在实质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静脉相及实质相进一步增强,持续较长时间;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整体增强,部分病例显示为车轮状;肝硬化增生结节的造影增强特征与肝实质一致。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慧华  范小明  胡巧洪  徐海珊 《浙江医学》2007,29(7):653-654,657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病变(FLL)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FLL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整理与归纳,分析其造影增强时间(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增强模式。结果121例FLL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HCC)表现为“快进快出”,整体增强者82.5%(52/63),大部分增强11.1%(7/63),消退缓慢6.3%(4/63);肝血管瘤表现为向心性增强85.7%(18/21),快速增强14.3%(3/21,瘤体直径≤20mm);转移性肿瘤(MLC)呈快速环形边周增强,快速消退72.7%(8/11),瘤体始终不增强27.3%(3/11);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中央至整个瘤体的增强75.0%(3/4);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癌全部表现为环形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局灶性脂肪肝均表现为与肝组织同时增强及消退,且强度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模式与肿瘤的血供特点关系密切,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观察分析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均可小于30秒;始退时间小于90秒全部为恶性病灶,大于180秒消退者主要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主要呈整体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肝转移癌呈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肝血管瘤主要呈周边节结状增强;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动态灌注过程,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9例共101个肝内占位病灶进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36例38个病灶,转移性肝癌24例32个病灶,肝血管瘤16例18个病灶,肝脓肿2例,硬化结节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腺瘤1例,局灶性脂肪肝3例。选用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GE Logiq 9超声诊断仪和Bracco公司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结果 注入造影剂后,实时谐波超声造影能显示不同肝肿瘤的造影特点,并能显示肿瘤的血流灌注信号。超声造影正确诊断肝癌和肝良性肿瘤病灶分别为67个(/70)和29个(/31)。其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7%、93.5%、95%。结论 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增强模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帮助提高肝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患者的119个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或增强CT(contrast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9个常规超声检查不能明确性质的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中,确定87个占位性病变,其中39个病灶CEUS考虑恶性病变,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或CECT、CEMRI等确诊恶性病灶36个,临床最终诊断恶性病灶37个;CEUS诊断48个良性病灶,误诊1例,临床最终诊断良性病灶50个;CEUS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32个,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9个,再生结节13个.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声像图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2.2%、97.0%、0.892、97.9%、90.2%.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肝脏不典型局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各期相的增强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实时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成像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选择25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增强MRI证实.结果 动脉相100%高增强,早期动脉相72%见从中心至周边“星形”或“轮辐样”动脉强化,16%从中心向周边强化范围逐渐扩大,周边出现一过性未强化带,12%未观察到上述特征性征象;门脉相100%高增强;延迟相84%等或略高增强,16%中心部造影剂退出呈低增强.44%可检出三相均不强化的“瘢痕组织”.结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星形”动脉供血、离心性填充并持续至门脉相是其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者需与肝腺瘤、高分化肝细胞癌等高血供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卢造影剂SonoVue,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卢造影检查,观察各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性质的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增强表现。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而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肝血管瘤动脉相见周边环状增强、而后呈向心性填充;肝硬化结节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改变。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