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简称平一矿)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灰色综合评判,指出了影响运输安全的人、机、环境各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井下运输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对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三大要素及其对运输事故的影响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人为失误的原因及其控制,人的模糊可靠性,运输事故与人的因素的关系,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模糊聚类分析以及灰色综合评判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井下运输人—机—环境系统安全性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分析与评价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状况,笔者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确定了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状况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灰色多层次安全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对影响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的人、机、环境的11 种因素进行的实际分析与计算,指出了井下不同运输子系统的安全状况及其薄弱环节。该方法使评判结果更具科学性、可比性和实用性,而且为进一步搞好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简称平一矿)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灰色综合评判,指出了影响运输安全的人,机,环境各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为例,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电机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指出了影响安全的人、机、环境各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采煤人-机-环境系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指明系统三要素的本身缺陷,同时运用煤矿安全心理学原理和典型事故案例,对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的行为人在采煤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找出了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机车运输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为例,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电机车运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指出了影响安全的人、机,环境各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受人、机、物、环、管单因素耦合风险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各单因素耦合风险折叠突变模型,采用1985—2016年中国发生的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统计数据分析模型,显示出人的单因素耦合风险突变对于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机、物、环因素。基于此分别建立了含系统内部风险防御阻尼控制系数和外部影响因素幅值调节系数的杜芬震荡分叉响应方程研究单因素耦合风险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内部阻尼不断增强,或是外部影响幅值得到控制,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都将不再产生折叠突变,系统将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9.
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瓦斯爆炸的人-机-环境系统危险源评估模型,并介绍相关参数和选取方法,对瓦斯爆炸危险源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瓦斯爆炸的人-机-环境系统危险源评估模型,并介绍相关参数和选取方法,对瓦斯爆炸危险源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航空运输系统脆弱性,提升航空运输系统安全水平。基于脆弱性理论,针对航空运输系统运行特点,提出航空运输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归纳分析航空运输系统安全影响因素;采用触发器原理建立基于航空运输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耦合的事故形成机理模型,选取1973—2019年的120起全球重大航空事故为数据基础,构建可量化航空运输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耦合关系的N-K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航空运输系统耦合关系的关键因素为管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航空运输系统安全脆弱性关键耦合因素的管控,能更好地提高航空运输系统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与中国的交通安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交通运输中 ,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 ,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但当前的交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高科技集成系统 ,它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之中 ,可以系统、全面、高效地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笔者研究了我国的交通安全问题 ,尤其是公路交通安全问题 ,阐明了如何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 ,改善交通安全状况 ;指出了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对于改善交通安全 ,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空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航空运输安全水平,政府安全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美国航空运输安全监管体系的发展规律及经验可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着重对美国监管机构变化、监管方法变化、监管手段变化与事故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分析得出发生在美国历史上的特定的监管机构变化、监管方法变化及监管手段变化都对安全水平提高起到了明显积极作用.结果表明,以行业发展变化为驱动而发生的以实施风险管理为目的的监管机构变革、系统安全方法的应用及不断推广、更加深入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监管手段,可以对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此外,监管体系的设计还应从更高的层面考虑,将其应用于对监管当局自身安全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通过对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的讨论,建立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优化模型,并对陕西关中地区到陕西南部地区的三条主要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代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问题,以运输费用、事故风险、灾害致灾、补救能力为运输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建立安全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应用转换规则给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模糊Petri网表示和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的模糊推理算法,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最后给出基于ArcGIS的评估模型实现方法,并应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模糊Petri网的数学特性及易于实现的特性,使得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运输安全评估策略的形式化、定量化和动态决策,而基于安全评估模型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表明评估模型、推理算法和实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对油港运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分析,找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过程中优先级较高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表层风险因素多为设备因素,中层风险因素集中于港内自身和港外环境因素,深层风险因素主要为人为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航空运输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航空运输安全监管的现状,应用博弈论建立航空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的博弈模型,探讨航空运输安全监管制度的内在机理,对航空公司与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博弈关系的策略集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博弈模型的纯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与分析,最后给出了航空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航空运输安全监管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同时为我国航空运输安全监管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航空运输中 ,飞行安全最为重要 ,空管指挥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 (GIS)能够将空间位置和性质属性结合在一起 ,非常适合空管指挥中直观性、安全性方面的需要。笔者在研究开发多功能空管系统的基础上 ,讨论了对地形、地物、航道、空管区、禁飞区等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提出了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 ,介绍了多功能空管系统的显示、控制、示警、辅助决策、智能纠错等功能 ,指出了空管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安全管理的需求,提出基于互联网+的轨道交通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的框架,运用J2EE开发工具,采用嵌入式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构建形成集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轨道交通动力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完善智能的设备安全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动力设备的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客运专线联合运输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旅客联合运输安全问题的关键在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处,其核心因素包括:信息不共享、安全管理缺乏统一规范、交通枢纽软硬件设施有缺陷3个方面,进而针对上述缺陷问题提出相应措施,采用安全审计方法来具体地实现对联合运输安全问题的整改、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并对交通枢纽疏散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