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早期行功能锻炼,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MEP定位下取穴的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针(双侧顶颞前斜线)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及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01),对照组患者下肢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MEP定位下头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AD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站立斜板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脑梗死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外加站立斜板训练。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两个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斜板训练有助于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脑梗死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脑顶核电刺激、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中草药治疗。治疗前后行简式Fugl-eyer运动功能(FMA)与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组FMA与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者占75%,对照组占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小脑顶核电刺激、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中草药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通塞脉片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病20~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通塞脉片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2月后采用简式FMA、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MMESE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经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提高(P〈0.01),认知功能MMESE评分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MESE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塞脉片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评估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将11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3个月时的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善情况、改良Rankin评分(mR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3个月时,治疗组NIHSS得分明显改善的病例数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mRs有较好的比例(53%vs31%,P〈0.05),两组BI也有较好的比例(60%vs37%,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辅以经颅低频交变电磁刺激物理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在镐小时后开始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银杏达莫与早期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强化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强化康复锻炼,疗程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I)积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FMA和B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可促进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成为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早期治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胫前肌与腓肠肌肌力。  相似文献   

12.
郝艳萍 《中医药研究》2014,(11):1422-142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20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疗程15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30 d 随访,分别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Barthel 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ESS 评分、Barthel 指数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病人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治疗后15 d、30 d 随访,ESS 评分、Barthel 指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为低频经颅磁+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的治疗方案。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2组进行Barthel指数、FMA值、WMFT值、第一骨间肌背侧肌电值、肱二头肌肌电值、拇短屈肌肌电值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值、WMFT值、第一骨间肌背侧肌电值、肱二头肌肌电值、拇短屈肌肌电值均有提高(P 0.01),且治疗组在WMFT值和拇短屈肌肌电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针刺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Bobath技术即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时间20天.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子改良头皮针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针刺疗法。2组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通用的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FMA及MBI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偏瘫功能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针药结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洪  周敏  周平 《中医药研究》2010,(4):427-429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果治疗组I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70.7%(P〈0.05)。治疗组治疗后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血清CRP、NO和内皮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用药后两组病人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缺桶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改善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百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与治疗组(116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ES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FMA评分、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早期及时实施神经康复有助于脑功能重塑,加强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并研究神经可塑性关联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2组间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且改良Rankin评级(mRS)在1-4级的患者分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治疗组)、电针联合假低频rTMS治疗组(对照组),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2组mRS、患侧上肢Fua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受损半球M1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最大振幅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FMA、BI评分改善和MEP最大振幅,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FMA和MEP最大振幅的提高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BI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CI恢复期上肢运动障碍疗效更显著,机制与提高患侧半球皮层兴奋性有关,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期中应用运动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均行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加用运动针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F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康复中用运动针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