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危险的关系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目前已经成为心内科和内分泌医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因为MS最早被人们所认识就是源于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1988年,Reaven就提出,将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及高血糖集中发生于同一个体的情况命名为“X综合征”,并将该综合征与心血管病危险联系起来。本文就MS的工作定义、流行情况、发生机制、与心血管病危险的关系及其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 6例 ,使用统一的表格询问和记录相关病史和检测、检查结果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据危险分层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治疗 ,2个月后复诊。结果  (1) 76 9%的男性患者有 2个和 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 ,而女性只有 5 7 4% (P <0 0 5 ) ;(2 )约 6 0 %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很高危 ,34 0 %为中危 ,7 5 %为低危。 (3)经过规则治疗后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 ,收缩压从 16 3 77± 16 82mmHg下降到 134 5 6± 14 45mmHg ,舒张压从 94 5 5± 11 79mmHg下降为 81 2 0± 8 37mmHg(P <0 0 5 )。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下降 ,从 31 1%下降为 14 2 % (P <0 0 1)。低危百分比上升 ,从 7 5 %上升为 14 2 % (P <0 0 5 )。结论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助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张隽  黄久仪 《心脏杂志》2011,23(5):658-660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323医院门诊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压水平测量,调查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血压水平、并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及同时并发多种危险因素的情况。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并完成调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 002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49±20) mmHg和(82±11) mmHg;男性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女性,65~69岁组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较年长组(P<0.0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9.8%、16.2%、36.8%和10.3%。女性高血脂的暴露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的饮酒和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同时并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2种或以上者男性为20.1%,女性为26.8%;女性同时并发心脏病和高血脂者显著高于男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控制情况优于收缩压,并发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当普遍,22.8%患者并发有2种或以上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病人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代谢综合征175例,根据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高C反应蛋白组和正常C反应蛋白组.检测两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高C反应蛋白组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正常C反应蛋白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1);C反应蛋白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病人中C反应蛋白升高者往往伴随多种代谢紊乱加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亦随之加重,故对此类病人更要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增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高尿酸血症常合并有肥胖、肾疾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早发冠心病。但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Fessel等 [1 ]经 1 0年随访研究 ,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或高血压者 ,其危险性增加 1 0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者发生痛风的危险性增加 3倍。 Framingham研究 [2 ] 每两年作一次体检及血脂、血尿酸等测定的患者 ,在第 4次时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 5 mg/dl (2 97μmol/l) ,第 1 3次时为 5 .7mg/dl(3 3 9μmol/l) ;女性分别为 3 .9mg/dl (2 3 2 μmol/l)和4.7mg/dl(2…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使用统一的表格询问和记录相关病史和检测、检查结果,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据危险分层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治疗,2个月后复诊.结果(1)76.9%的男性患者有2个和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只有57.4%(P<0.05);(2)约60%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很高危,34.0%为中危,7.5%为低危.(3)经过规则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收缩压从163.77±16.82mmHg下降到134.56±14.45mmHg,舒张压从94.55±11.79mmHg下降为81.20±8.37mmHg(P<0.05).心血管危险分层很高危百分比下降,从31.1%下降为14.2%(P<0.01).低危百分比上升,从7.5%上升为14.2%(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助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危险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一、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 ,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已经表明 ,通过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干预能降低心脑血管病 (CVD)发生率与死亡率 ,例如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现代心血管病预防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确定那些非常可能发生CVD的个体 ,从而对这些个体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1991年著名学者Dzau和Braunwald提出心血管事件链(cardiovascularcontinuum) ,将现代心血管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防治 ,从而形成一个重要的概念 ,即心血管危险(cardiovascularrisk)。心血…  相似文献   

8.
郑州心血管病监测区于1984、1985、1988三年中的9~10月间,对206,502人城市居民25~64岁人群115,728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988年与1984、1985年比,高年龄组男、女两性收缩压均值,和男、女两性各年龄组舒张压均值明显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仍在上升。血清总胆固醇均值逐年上升,而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较小。吸烟率尤其是低年龄组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高校社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大学社区1999年底中老年人群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体重指数(BMI,kg/m^2)及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影响。结果:BMI≥25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或P<0.05),某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为中老年人群减肥,或控制其钠盐摄入及饮酒量,就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12.
Chronic cortisol hypersecretion causes central obesity, hypertension, insulin resistance, dyslipidemia, protrombotic state, manifestations which form a metabolic syndrome in all patients with Cushing's syndrome. These associated abnormalities determine an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 not only during the active phase of the disease but also long after the “biomedical remiss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should be particularly careful in identifyin global cardiovascular risk. Considering that remission from hypercortisolism is often difficult to achieve care and controlof al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hould be one of the primary goals during the follow up of these patients. Extending theindications of the recent consensus on Cushing's syndrome, we suggest to carry out an OGTT to avoid underestim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 echocardi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of the epiaortic vessels in all patients at diagnosisand during follow-up.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grant MIUR-PRIN 2004 prot. 2004058593 to Marco Boscaro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高血压为全球高发疾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最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特别强调根据诊所血压值、动态血压值、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等评价病人的总危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长期的心血管总危险。需要降压达标、控制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至少需降至140/9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于糖尿病及其它高危、极高危病人血压应尽量降至130/80mmHg以下。主张及早考虑联合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另外所有高血压病人均应积极评价是否有指征使用他汀类降脂药以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4.
15.
已知维生素D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钙离子代谢的平衡。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因此维生素D是否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颇为引人注目。一些研究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但其致病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了目前有关维生素D状态与心血管危险间关系的假设机制,并探讨为验证有关假设已进行的一些重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比较少见,主要为心包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疾病等,罕见报道有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RA心血管风险。炎性反应在RA和心血管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内皮功能障碍、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且还能加速传统心血管风险,如血脂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关于RA和心血管病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RA心血管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各均组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筛查并发现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对于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抗磷脂综合征是具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和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但许多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对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充分认识,以至于误诊和漏诊。现对其合并的心血管表现和基本处理策略进行综述,以加强对该病的识别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个体心血管危险的准确评估是做出临床决策的必要条件。随着新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的不断出现,对其进行系统而规范的评价显得日益重要。对新标志物的正确评估及评估方法的改善,将有助于优化临床决策和实践,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