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及其成纱质量和产品开发情况,测试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摩擦性、悬垂性和舒适性,并与真丝、棉、毛织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湿热舒适性和悬垂性,其风格总体上与天然纤维织物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4.
麦饭石改性粘胶纤维是添加了麦饭石微粉的粘胶纤维,具有普通粘胶纤维所不具备的抗菌性和远红外保暖性等特殊性能。研究棉、麦饭石改性粘胶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基本性能。在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对比测试了棉麦饭石改性粘胶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的顶破强力、耐磨性、刚柔性、悬垂性、透气性、透湿性等主要性能,同时测试分析了棉麦饭石改性粘胶混纺织物的抗菌性和远红外保暖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FAST织物风格仪测出影响织物悬垂性能的各项指标值,重点分析抗弯性能和剪切性能与织物中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中聚乳酸纤维含量在55%左右时,棉与聚乳酸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悬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将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织成纬平针织物,分别测试针织物的拉伸力学性能、保暖性、透气透湿性和耐磨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牛角瓜纤维/棉/涤纶混纺织物在拉伸力学性能、透气性和耐磨性能方面较优,而牛角瓜纤维/棉混纺织物在保暖性和透湿性能方面较好。指出: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的织物性能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为3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袜子产品开发;牛角瓜纤维含量为4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稍差,但保暖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面料;牛角瓜纤维含量为5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低,但保暖性优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力学性能,使其满足保暖性要求的同时更耐穿。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永  卜佳仙 《纺织学报》2008,29(11):48-51
为更好地了解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近规格的纯聚乳酸纤维织物、聚乳酸纤维/棉(80/20)混纺织物、棉织物、涤纶织物进行强伸度、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交织阻力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伸长变形能力;其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良好;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不如棉织物;具有较高的交织阻力,可防止织物产生纰裂。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减小打纬阻力,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曹毅  王琳 《针织工业》2015,(4):31-33
基于木棉纤维的性能介绍,选择3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木棉混纺针织物及其对比试样(纯莫代尔织物和纯棉织物),分别测试它们的顶破性、耐磨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和导湿性,分析木棉混纺针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木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好,但是在织物的顶破、耐磨、悬垂、透气和导湿性能方面不及莫代尔织物和棉织物;木棉纤维适宜开发防风保暖类针织面料,该研究为木棉针织面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发了棉/酶水解丝空心纱针织物,测试其织物性能并与普通棉针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空心纱织物的垂直吸水性、平行吸水性、保暖性、透气性均优于普通织物的相应性能,而顶破强力和悬垂性相对要差。  相似文献   

10.
混纺比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下降,顶破强力逐渐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柔软性提高,悬垂性和保暖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1.
再生角蛋白纤维含量对多元交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混纺比的再生角蛋白/棉混纺纱与涤棉纱交织,开发出休闲风格的棉型交织产品。分析再生角蛋白纤维含量对面料风格及服用性能的影响,在织物的各单项性能与混纺比之间建立了回归模型。经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交织物的耐磨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刚柔性、透气性与再生角蛋白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再生角蛋白纤维与棉的混纺比控制在60∶40左右,织物的综合性能较优,为再生角蛋白纤维交织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适合春夏秋季的大麻、棉针织面料,设计大麻与棉混纺的毛圈织物和纬平针织物,经过煮漂、酶洗和染色工艺制成面料;评价两种织物的顶破强力、悬垂性和柔软度,以及织物的拉伸、剪切、弯曲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毛圈织物具有更好的顶破强力和剪切性能,纬平针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柔软度,以及拉伸、弯曲和摩擦性能;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明显改善织物风格,并且对织物的损伤在允许范围内;酶洗大麻与棉混纺毛圈织物柔软厚实,适合做春秋卫衣面料;酶洗棉与大麻混纺纬平针织物清爽轻薄,适合做夏季轻薄面料。  相似文献   

13.
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织物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对比研究了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织物的断裂强力、顶破强力、耐磨牢度、折皱弹性、悬垂性、起毛起球、透气性、保暖性等性能。实验证明:牛奶蛋白纤维适宜与天然、合成纤维混纺;其中与棉混纺织物柔软、透气性、保暖性能好,适合做内衣、袜子等服装用面料。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风格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为了了解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风格特点,利用KES型织物手感仪和YG811型织物悬垂仪测试了纯纺、交织等不同类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手感风格和形态风格,并与典型的真丝织物、棉织物和毛织物进行了风格对比,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的品种适应性广,可纯纺、混纺或交织,其织物的风格总体上与天然纤维织物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一种测试含有大豆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莱赛尔纤维和棉组成的混纺织物纤维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大豆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织物的溶解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溶解方案的测试数据与不同检测机构间的测试数据,得出了用88%(m/m)甲酸和甲酸/氯化锌测试该混纺织物的成分含量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各种性能分析比较,发现了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随大豆纤维含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及同规格的棉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强伸性、耐磨性及悬垂性能均优于棉,其手感比棉柔软,而折皱弹性和抗起毛起球性比棉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新型内衣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通过测试织物的悬垂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和毛细效应,对相近规格的棉、棉/氨纶、莫代尔/氨纶、珍珠纤维/氨纶、甲壳素/丽赛/氨纶和棉/莫代尔/氨纶针织内衣面料的服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莫代尔、珍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优于棉织物,适合作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对5种不同混纺比的竹炭改性涤纶棉混纺针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悬垂性、刚柔性和保暖性越来越好,而耐磨性变化不明显,但顶破强力减小。  相似文献   

20.
大豆纤维针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亮,吸湿和导湿性好,强度较高等特性。大豆纤维特别适于生产圆机和横机针织产品。所开发的产品中有纯纺大豆纤维针织物,大豆纤维/氨纶包芯或交织圆机针织物,大豆纤维/棉混纺针织物,大豆纤维/羊毛混纺圆机和横机衫,大豆纤维/绢丝混纺针织物等。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如何保留大豆蛋白纤维的优良性能,纤维漂白,深浓色染色,提高色泽鲜艳度及织物手感等问题,并对纯纺,混纺,交织,色织针织品的染整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