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天麻为兰科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其药材有“春麻”与“冬麻”之别,后者质优于前者。药材洗净后煮透或蒸熟,压平,微火烤干,再以清水浸润切片,即得饮片。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谓“天麻”为“赤箭”,列之为上品,并曰:“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相似文献   

2.
李坚  陈伟平  陈葵 《中草药》1996,27(5):304-305
毛谷精草EriocaulonaustraleR.Br.为谷植草科谷粮草属多年生草本。在海南地区谷精草生产和历来靠分株繁殖,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会影响谷精单的产量,我们于1990年采用有性繁殖方法取得成功,现报道于下。1留种田的选择与管理选择靠近水源,排油方便、避风、株丛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田块作因种田,加强管理和看护,不让牲畜糟蹋破坏,每次来种后需在行间开沟施复合肥22~30g/m2,以保证以后抽出的果序肥大,注意控制水份保持畦面温润。一般留种田一年可提供种子6~9g/100m2,可培育种苗3.3~49万株/100m2。2采种与种子处理毛谷精草…  相似文献   

3.
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侠 《基层中药杂志》1998,12(1):5-5,19
  相似文献   

4.
缩短冬虫夏草有性阶段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仕江  扎西  李黎  张纲  尹定华 《中药材》2003,26(4):242-243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系我国特产珍稀名贵中药材,因生长缓慢,以及自然环境恶化和掠夺式的采挖,已濒临灭绝。对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的研究一直是近二十年来中药资源保护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 冬虫夏草的生活史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真菌从单倍体的菌丝体上形成子囊,经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核配形成双倍体的细胞核,减数分裂形  相似文献   

5.
半夏有性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有性繁殖方式,为半夏新品种繁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的去雄方式、不同的套袋材料、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半夏的授粉方式。结果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实验都有种子发育,但百分比很低。结论初步认为半夏为常异花授粉,但以自花为主,此为杂交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半夏有性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斌  唐养璇  雷艳妮 《中药材》2007,30(7):765-767
温度、光照对半夏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以浸种12 h,20℃和光照条件下,最适宜半夏种子的萌发;在试验小区与无性繁殖对比,半夏的产量和质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
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叶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变异情况。方法以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的3个月和12个月实生苗为材料,对其叶片的挥发油进行GC和GC-MS分析,以主要的9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并对主要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栽培3个月的幼苗产生2种化学型,即黄樟油素型和丁香酚甲醚型;栽培12个月的幼苗成分较栽培3个月的幼苗成分复杂,形成了龙脑型,同时形成了樟脑型、桉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结论龙脑樟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化学变异,其中只有60%保持了母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天麻有性繁殖速生箭麻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麻有性繁殖速生箭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人工快速栽培天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海拔、气候条件下,选择微酸性、透气和渗透性良好的沙质土壤,进行人工室内、外有性栽培天麻的环境因子与箭麻生长量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天麻有性繁殖,在海拔1200m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当年只形成米麻和部分小白麻;海拔600m的室内、外播种当年形成白麻和米麻;海拔400m的室内、外播种当年可形成白麻及箭麻,其中室外播种形成的箭麻最大单重达114.19g。结论 天麻有性繁殖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长周期可由过去的一年半缩短到半年(5~10月)完成。  相似文献   

9.
茯苓中茯苓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江苏震泽人。公元1641年,山东、浙江、河北、河南等省疫病流行,阖门传染,当时很多医家对疫病的认识不足,墨守《伤寒论》六经辨证治则,误治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根据病情,提出致病病因为天地间“异气”所感,在病机、病证、治疗方面,自成体系,著成《温疫论》,发前人所未发,对温热病学中有关疫病学说作出了贡献,对后世温病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就其学术思想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江苏震泽人。公元1641年,山东、浙江、河北、河南等省疫病流行,阖门传染,当时很多医家对疫病的认识不足,墨守《伤寒论》六经辨证治则,误治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根据病情,提出致病病因为天地间“异气”所感,在病机、病证、治疗方面,自成体系,著成《温疫论》,发前人所未发,对温热病学中有关疫病学说作出了贡献,对后世温病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就其学术思想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摸清了目前天麻生产的现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成因和问题。为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重点介绍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与科学种植方法。试图为广大天麻栽培者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提取茯苓中茯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聂金媛  吴成岩  吴世容  李志良 《中草药》2004,35(12):1346-1348
目的将微波辅助提取新技术应用于茯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寻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优化设计试验条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对超声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提法比较,并对水解前后的微波提取多糖衍生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最佳提取条件:时间为18min;固液比为1:50;微波占空比42%,此时提取率为2.792%。优于传统。结论微波辅助提取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微波提取茯苓多糖过程合理,能得到较理想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茯苓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茯苓与茯苓皮之间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注(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70:30):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结果 茯苓酸在0.362~9.0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4%,RSD=1.01%.结论 该方法 稳定,可靠,简便,适于茯苓与茯苓皮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27种菌种茯苓中茯苓酸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茯苓中茯苓酸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菌种培育的茯苓中茯苓酸的量,为评价不同菌株培育茯苓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定优良菌种,控制茯苓资源品质.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LHPLC),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80:20),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42 nm.结果 茯苓酸在0.48~2.40 μg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100.26%,RSD为1.26%.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的量有所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稳定,可用于评价不同菌种培育茯苓中茯苓酸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茯苓诱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茯苓定点培育的新型栽培技术。方法:在使用传统“菌种”栽培茯苓的过程中,当茯苓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再补充植入一块新鲜的幼菌核块(称为诱引),以其为“基核”诱导周围菌丝体进行聚集、纽结,进而形成个体较大的菌核。结果:诱引栽培试验与传统栽培试验比较,每窖形成菌核(结苓)数量由平均3个减少为1个;平均单产由1kg(干品)提高到1.3kg,增产约30%;药材商品成品产出率由80%提高到90%,增长约10%;药材主要成分含量相似,基本达到了定点培育的目的。结论:诱引栽培具有定点培育、便于管理、产量较高、质量稳定等优势,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力 《河北中医》1996,18(3):20-20
再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徐力(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210029)陈亦人指导茯苓四逆汤系《伤寒论》方,为张仲景所创,关于方中茯苓之功效,历来争论颇多。今人也多有主张其功效为利水渗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方中茯苓之功用。1茯苓四逆汤证的病...  相似文献   

18.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斌  杨益平  叶阳 《中草药》2006,37(5):655-658
目的研究茯苓P 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 C 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完善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茯苓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以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对照品及茯苓对照药材同时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茯苓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茯苓酸和去氢茯苓酸为指标,建立了茯苓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无水葡萄糖为指标,建立了茯苓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批次药材和饮片的测定结果,建立了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茯苓的【含量测定】项,修订了其【薄层鉴别】和【检查】项,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茯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茯苓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茯苓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100%茯苓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_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茯苓对以上细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茯苓在体外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