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潮流追踪的输电网络功率损耗分摊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现有的各种输电网络功率损耗分摊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联营与双边(多边)贸易共存的市场框架下,基于潮流追踪的输电网络功率损耗分摊方案,对双边贸易模式下的功率损耗分摊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在联营与双边贸易共存的市场框架下的损耗分摊原则和计算方法.算例计算过程表明,该方案可根据潮流追踪结果方便地将系统功率损耗分配干每个双边贸易,且具有合理性,解决了已有基于潮流追踪方法不能处理的双边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线路损耗达到最小,针对网状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下垂控制的负荷分配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目标变换器相邻两台变换器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取其平均值为补偿分量投入到传统的下垂控制中,同时利用低带宽通信网络,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提升并实现了负荷功率在线路阻抗不同的情况下的最优分配。利用上述控制方法对线路阻抗的不同取值和通信延迟情况下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网状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化负荷分配,实现了系统的优化稳定运行。所提出的方法确保了直流输出偏差的最大值保持在额定电压参考值的5%以内,保证了网状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线路损耗最小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电力能源运输需要以输电线路为主要支撑,因而,线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效益。输电线路的功能在于电能分配以及电能输送,所以,其是电力系统的基础构成。为了确保输电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在日常管理中,就要重视做好相应的维护工作。本文对输电线路维护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准确的线损计算是分析线损构成、制定降损措施,实现电网经济运行的基础.配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因谐波因素导致配电网运行状态及设备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由此产生的附加损耗已不容忽视.在分析传统线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谐波对配电变压器及线路损耗的影响机理.通过引入输电线路交流电阻系数和变压器谐波损耗因子,提出一种计及谐波因素的线损计算模型,并结合典型配电变压器及线路,完成谐波对其损耗影响的量化计算.最后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作为交流输电系统和直流输电系统的桥梁,其安全运行对直流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计算换流变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磁场及损耗,在PSCAD/EMTDC环境下搭建了云广直流输电工程仿真模型,改变参数模拟了换流变压器在不同工况下(额定运行和短时过负荷)网侧绕组和阀侧绕组的电流,并对绕组电流的谐波分量进行了分析,基于这些数据可进一步分析换流变压器谐波磁场和损耗。  相似文献   

6.
合作博弈方法在输电费用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输电费用的研究日益重要。引入合作博弈理论,并对其特征函数进行修改,利用夏普利公式对输电费用进行分配。此方法克服了传统的输电费用分配方法没有经济信号的缺点,可以鼓励电网的有效利用,同时可以对输电费用进行完全回收。通过算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新能源场站出力的不确定性,基于分布鲁棒优化方法,建立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交直流并联输电通道功率分配的两阶段优化模型。第1阶段目标函数为新能源场站出力预测场景下所有交直流输电线路有功损耗费用之和最小;第2阶段目标函数为新能源场站出力的最劣概率分布下直调电厂出力和直流输电线路功率的调整成本的期望值最小。在构建概率分布的模糊集时,提出以Hellinger距离衡量实际概率与参考概率分布之间的距离,并采用Markov链描述新能源场站出力的时间相关性。通过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求解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以获得各回交直流并联输电通道日前功率传输计划。最后,以某个实际交直流混联电网为例,分析计算结果可以验证所提出模型、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础工程是输电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基础选型、设计的优劣关系到整条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工程基础型式的选择和铁塔基础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实际工程,对同塔双回架设的750 kV输电线路的空间工频电场、导线表面场强及电晕损耗、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相序排列方式和导线高度对上述电场综合环境的影响,对同塔双回架设的75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有功功率经济分配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年代末期已经有人开始进行研究,最初阶段主要是靠手算或利用专用计算尺计算,对较小的电力系统和有功功率经济分配中忽略线路功率损耗的情况,采用这种手段还是可行的。然而,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地发展和扩大,线路损耗在有功功率经济分配中已不容忽略,则开始利用交流计算台和模拟计算机等工具来解决这一繁重的计算问题,在50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能有效地代替了上述一些计算工具,当时,用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的线路损耗和电厂间有功功率分配,主要是采用B系数法计算,一直到60年代末期,这一方法始终处于统治地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