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产地枸杞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枸杞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对提取的β-胡萝卜素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以β-胡萝卜素为标准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枸杞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稳定性、精密度以及加样回收率实验;以清除DPPH自由基为指标测定不同产地枸杞中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所选四种产地枸杞中,宁夏中宁枸杞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为12.70mg/g;其对DPPH的清除率IC50值为37.2μg/ml。结论四个产地的枸杞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为:宁夏中宁枸杞>内蒙古临河枸杞>新疆精河枸杞>黑龙江大兴安岭枸杞。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酸藤子根总黄酮含量及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广西、广东11种不同产地酸藤子,采用超声提取法对酸藤子根总黄酮进行提取,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测定酸藤子根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酸藤子根体外抗氧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卫矛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卫矛中总黄酮的含量,为合理利用该药材提供依据。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卫矛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山东、黑龙江、山西、北京、云南、湖南、河南、吉林、江苏、上海产卫矛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180、0.229、0.063、0.283、0.211、0.238.0.148、0.117、0.287、0.175%。结论:不同产地卫矛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应注意生长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对叶百部多糖(STP)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对叶百部多糖,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对叶百部多糖在不同体系中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对叶百部多糖对.O2-、.OH和DPPH.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218.6±16.1),(319.1±18.2)和(375.3±16.4)μg/ml。结论对叶百部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白及多糖含量差异,考察白及多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白及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含量,考察陕西汉中、云南普洱、湖南洪江及四川绵阳白及多糖含量产地差异;以化学方法考察白及多糖稳定性,并比较白及多糖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温度80 ℃、超声时间10 min;四川绵阳白及多糖含量最高,达到60.81%,湖南洪江次之,云南普洱最低;白及多糖在柠檬酸及中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好,在苯甲酸钠、过酸性或过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白及多糖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具有潜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白及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可为白及多糖提取及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荆芥作为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疾病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通过对比不同产地荆芥中多糖的含量,评价荆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清除羟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对不同浓度的荆芥多糖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抗氧化研究表明,荆芥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为76. 29%、1 730. 15 U/m L、130. 18 U/m L。结论:荆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野生和林下种植金线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野生金线莲和林下种植金线莲水提液及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野生金线莲和林下种植金线莲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活性均为水提液优于醇提液;野生金线莲与林下种植金线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总体差异不大。结论:林下种植可以作为缓解金线莲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英霞  韦朋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93-93,128
目的:比较山东不同产地香附中多糖和总糖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2nm处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香附中总糖含量为17.53% ~38.66%,以潍坊产的含量最高,为36.97%~38.66%;多糖含量在1.88%~20.26%,也以潍坊产的含量最高,为18.57%~20.26%.结论:不同产地香附中多糖含量差别较大,与产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黄芪中多糖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并通过与Vc对比,比较不同产地的黄芪多糖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工艺优化的条件为:时间:28 min;温度:72℃;料液比:1∶15,黄芪多糖具有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论该研究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黄芪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不同产地黄芪多糖抗氧化性强弱:蒙古黄芪浙江省黄芪维生素C黑龙江省黄芪。  相似文献   

10.
马齿苋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齿苋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马齿苋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齿苋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采用Fenton反应法和模拟机体中黄嘌呤与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分别测定马齿苋多糖、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马齿苋多糖提取物中多糖百分含量为39.6%,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百分含量为10.51%;多糖剂量为4.53 mg/ml对O2.-的抑制率只有2.4%,与多糖比较,黄酮对O2.-和OH.均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剂量为0.59 mg/ml时清除O2.-可达43.7%,剂量在0.59 mg/ml~4.92 mg/ml对O2.-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而两者对OH.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O2.-,多糖在剂量为0.04 mg/ml~0.49 mg/ml,对OH.的抑制率为37.0%~90.7%,黄酮提取物剂量在0.02 mg/ml~0.18 mg/ml时对OH.的抑制率为32.0%~90.2%,且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在两种测定方法中马齿苋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多糖,表明总黄酮是马齿苋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全国13个产地15批菊苣和毛菊苣地上部分药材中绿原酸、多糖含量,为菊苣地上部分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绿原酸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药材中多糖含量。结果:绿原酸在0.009~0.27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56%。果糖在0.0017~0.0332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06%。15批菊苣地上部分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在00367~1.2986mg/g之间,多糖含量在2.5933~7.0745mg/g之间。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菊苣地上部分药材中绿原酸、多糖的含量测定。不同产地菊苣地上部分药材中多糖含量稳定,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倩 《中医药学刊》2010,(5):1100-1102
目的:比较省沽油属4种植物干燥叶片中不同提取部位总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为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用70%乙醇提取各植物干燥叶片,浓缩得乙醇浸膏,并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得到乙酸乙酯和氯仿两个部位;然后采用改良的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各植物各部位总酚类物质含量,并通过DPPH氧化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及抗过氧化亚硝酸盐硝化活性实验分析各总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结果:比色法结果表明,四种植物中乙酸乙酯部位总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氯仿部位,其中省沽油干燥叶片乙酸乙酯部位总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省沽油属植物叶片中含有活性酚类物质,其中省沽油叶片乙酸乙酯部位含量最高,活性最强,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在辽宁省、吉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不同地区采收的苦碟子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研究其差异。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及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苦碟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论:辽宁省、吉林省、河南省、安徽省苦碟子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山东省苦碟子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能力的关系。方法:连翘叶样品粉末脱脂后用60%甲醇超声波提取。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抗氧化能力。样品粗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亚硝酸钠法,总酚酸含量的测定采用Folin试剂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采摘时期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月采摘的刚萌发幼叶表现出最高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相关性研究表明,连翘叶的总黄酮、总酚酸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0.841。结论:3月连翘叶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生长时期连翘叶,这显示从抗氧化方面而言连翘嫩叶刚萌发的时期是最佳的采摘时期,为较好的开发和利用连翘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苍耳七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三种不同有机溶剂依次对苍耳七 50 %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氯仿提取物(C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E)和水相提取物(WE)。总黄酮含量采用 NaNO2- Al (NO3)3-NaOH 显色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DPPH 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金属离子螯合试验进行综合评价,以 BHT(2, 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参考物质。结果:EAE 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 BE, WE 和 CE。WE 和 BE 的抗氧化活性强于 CE 和 EAE. 每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都显示出浓度依赖性和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论:苍耳七提取物可以被用作天然抗氧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黄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黄酮含量。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黄芩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利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自由基体系对黄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黄芩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且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黄芩的抗氧化活性受到不同溶剂的影响,并且与其含的黄酮含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泽庆  田应娟  张静 《中药材》2008,31(2):268-272
目的研究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防风多糖,利用CTAB沉淀法对防风多糖进行分离,得到酸性防风多糖(A-SPS)和中性防风多糖(N-SPS).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不同防风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O-2 ·)、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和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防风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其中对·OH和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几种防风多糖中,以A-SPS的效果较好,当实验浓度为8 mg/ml时,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均接近于70%.结论A-SP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防风多糖的主要活性组分,可作为潜在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相似文献   

18.
超微粉碎云芝子实体对云芝多糖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义涛  陈洪章 《中药材》2005,28(9):821-823
目的:探讨超微粉碎云芝子实体的云芝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对云芝进行预处理,所得微粉(5μm)与云芝子实体进行多糖提取的对比试验,然后对云芝微粉提取多糖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云芝微粉的多糖提取收率比云芝子实体的多糖得率平均高出61%,云芝超微粉碎处理后最优提取工艺为:100℃,80 min,提取3次.结论:超微粉碎有利于云芝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rganic extracts of eight fungal species, Ganoderma lucidum, Ganoderma applanatum, Meripilus giganteus, Laetiporus sulphureus, Flammulina velutipes, Coriolus versicolor,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Panus tigrinus, was evaluated for free radical (DPPH· and OH·) scavenging capacity and an effect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tested by the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The highest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was found in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G. applanatum (12.5 μg/mL, 82.80%) and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G. lucidum (510.2 μg/mL, 69.12%). The same extracts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LP inhibition (91.83%, 85.09%) at 500 μg/mL, while 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G. applanatum and L. sulphureus showed the highest scavenging effect on OH· radicals (68.47%, 57.06%, respectively) at 400 μg/mL. A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was also manifested. The antioxidative potencies correlated generally with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0.19–9.98 mg/g). The HPLC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analysed species contained gallic and protocatechic acids. Consequently, these fungi are shown to be potential sources of antioxidative and antibacterial agent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