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儿科临床医嘱执行缺陷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在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期间由各责任护士对发现的医嘱执行缺陷情况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采取改进措施.结果 医护合作可以有效减少儿科临床医嘱执行缺陷,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结论 医生正确、及时在电脑中输入医嘱,护士严格医嘱查对制度是防止医嘱执行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由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了解华西医院眼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现状,探讨多学科协作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眼科参加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病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会诊模式、参与会诊科室、会诊疾病构成。结果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会诊包括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两种模式,共314例。174例多科会诊共涉及19个科室,参与医生418人次,其中两科联合会诊120例(68.97%)。140例多学科团队门诊中,甲状腺相关眼病1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结论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疑难会诊疾病中,以眶、颅、鼻沟通性占位病变为主。联合会诊以眼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合作较为紧密。多学科团队门诊中以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主,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降低了患者就诊难度,有利于医院疑难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设计并实现门诊医嘱管理系统,解决目前“军字一号”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无电子医嘱的现状。方法从“军字一号”数据库提取数据,利用PowerBuilder9.0开发工具进行程序开发。结果系统实现将门诊电子处方转换为门诊电子医嘱数据的功能,并能根据电子医嘱数据自动生成医嘱单、医嘱执行单及输液标签。结论系统的应用减轻门诊医护工作者的工作负担,缩短门诊患者诊治的等待时间,填补了“军字一号”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无电子医嘱的空缺,完善了门诊的计算机自动化办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门诊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肌内注射成功率的原因,针对注射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肌内注射缺陷率明显降低,注射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肌内注射成功率,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门诊注射室作为执行医嘱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与病房护理有明显的区别。病房有固定的床位 ,病人有系统的病情记录 ,有医生的诊断 ,有医嘱 ,在医院的时间相对较长等。而门诊注射室的病人只有注射袋 ,来去匆匆 ,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护士的医学知识、药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经验和护理技巧。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 ,对门诊注射室患者的心理护理 ,谈几点看法。1 门诊注射室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 ,社会各个阶层的都有。在选择心理护理对象时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弱势群体 ,她们最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我院 2 0 0 1年心理护理893人 ,占全年就诊人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医嘱专项点评分析,促进院内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院内合理用药系统点评与医院处方点评小组人工点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医嘱进行专项点评。经合理用药系统初步点评出不合理医嘱,再由处方点评小组对系统点评出的不合理医嘱进行人工审核点评,合理用药系统根据人工点评结果生成点评报告,供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在线学习和参考。结果:288份中药注射剂医嘱中,合格医嘱256份,合格率88.9%,不合格医嘱32份,不合格率11.1%。其中丹参注射液不合格16份、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不合格9份、苦碟子注射液不合格3份、丹红注射液不合格4份;不合理的类型包括:溶剂选择不合适(25份)、适应证不合适(2份)、遴选药品不合适(1份)、联合用药不合适(1份)、溶剂用量不合适(1份)、中药注射剂用量不合适(1份)、疗程不合适(1份)。其中溶剂选择不合适的占比最高。医嘱不合理的科室包括:老年病科(19份)、康复科(6份)、普外科(2份)、针灸科(2份)、肺病科(2份)、骨伤科(1份)。结论:从点评结果看,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不高。医院要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临...  相似文献   

7.
探讨医护关系在医院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病历书写、医嘱执行、护理级别、医护关系紧张、急救患者等方面,提出了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生病历记载一致、注意医嘱的执行、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护沟通等方面的措施。证明部分医护关系处理好的集体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组织因素对杭州市三级公立医院多学科团队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团队氛围和团队领导力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为充分调动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效能提出建议。方法:2022年1—3月,采用目的抽样对杭州市三级公立医院中的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2份;应用SPSS 26.0软件中的Process插件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积极的组织因素对多学科团队合作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β=0.128,P<0.001),团队氛围在组织因素和多学科团队合作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63,P<0.001),团队领导力在组织因素和团队氛围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β=-0.011,P<0.001)。讨论和建议:多学科团队合作行为受组织因素、团队氛围和团队领导力的多重影响,院方应积极探索符合本院特色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投入,在团队内营造融洽的合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运用共享式领导进行团队决策,授予团队成员足够的自主权与决策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在肿瘤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肝脏手术及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共计1 6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医护合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进展率、...  相似文献   

10.
多学科综合诊疗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多学科综合诊疗存在病种较少、工作模式单一、准备不充分、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6大改进策略:扩大多学科综合诊疗适用范围,创新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完善准备工作,加强沟通与合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门诊多学科综合诊疗开展等。  相似文献   

11.
赵洋 《工企医刊》2013,26(1):75-76
门诊注射室担负着全院门诊病人的注射工作.门诊病人多,流动性大,病情复杂,各种医嘱没有相对固定的查对制度和治疗流程,因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对门诊注射室的注射环境、药品因素、患者流动性大、护患沟通不畅等客观因素和护士每天面临的职业危害、护士的责任心问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护士的法律观念意识等主观因素容易造成的各种不同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护理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注射流程,认真做好相应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从而提高门诊注射室的护理服务质量,保证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借助电子医嘱平台,建立医护之间沟通的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安全治疗病人、防范医疗事故,减少医疗差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上半年我市医护工作质量检查时,发现基层医院的中西药不合理联用问题比较严重。仅随机抽查我市10个乡镇卫生院的处方2000张及我院内儿科病例500份(查医嘱单)中,就发现中西药不合理联用200例(8%),现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注射过度使用行为严重,这对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文章在阐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滥用注射现状的基础上,对滥用注射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在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减少滥用注射行为的控制策略,从而为改进我国农村地区不合理注射现状,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用药水平,规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医生处方行为,使药品真正安全、有效及经济地服务于患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为活动主题,拟定计划,对ICU床头抬高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规范床头抬高标准,圈员共同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床头拾高,培训一线医护人员,运用于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的全面质量改进.结果 经过品管圈小组6个月的实践,护士对床头抬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床头抬高依从性及正确性有明显提高,角度合格率由30.28%提高至91.08%,未下滑合格率由46.79%提高至91.8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从47.15‰降至29.2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床头抬高依从性,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更年期1日门诊采用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式医疗模式,医疗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以及药师。根据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全身系统性的检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更年期状况,并提供生活方式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强化中心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和规范化书写处方意识,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保障临床医疗安全,从2013年6月起,中心医务科及药剂科成立了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随机抽取中心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处方938张,对门诊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持续提高中心处方质量,规范药品使用,并针对不合理处方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就诊的必经之路,门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应有熟练的技术和较高的理论水平。门诊注射室护士决不能满足于单纯遵照医嘱执行注射任务,而是应该起到协助医生观察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作用。同时强化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增强法律意识,是当前护理工作发展,保证护理质量必须做好的工作。因此,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中,为防范差错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医护(技)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暴露因素以及防护的认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护(技)人员艾滋病诊疗技术和职业防护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家市级综合医院的相关医护(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技)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一些较专业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认识误区,对艾滋病防治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职业防护意识存在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医护(技)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强化培训,提高对不同暴露环节和暴露因素的个人职业防护意识,以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和医源性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6,(8):1208-1210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的调配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医院PIVAS出现的各种类型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PIVAS主要差错按人员分为药师因素、医师因素和护师因素,具体为不合理医嘱、医嘱传递差错、审方差错、摆药差错、配置差错等,对各类差错实施相应改进措施后,各个环节的差错明显减少。结论规范并持续改进PIVAS操作流程可减少差错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