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空间信息是区域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信息 ,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迫切需要掌握全面的、系统的、可靠的基础资料 ,但是目前尚无系统的、全面的基础数据 ,需要数字化并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集成 ,集成后的林业空间数据 ,不仅能够反映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还能够反映其准确地理分布和特征。具有准确地理分布的林业资源信息 ,通过统一空间基底技术 ,也可方便地与其他社会经济信息和资源环境信息复合、集成 ,形成综合的信息 ,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传递时效和价值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灰色文献作为当今图书馆界普通认定的重要信息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林业灰色文献在林业科研生产中的作用由于其时效和信息价值无法被正式出版物的知识信息所替代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旨在对林业灰色文献的收集和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建国以来,山东省林业系统共取得科技成果1000项,其中1979年以后取得865项,占成果总数的86.5%,有272项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这些成果对促进林业生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分析,林业取得的这些技术和成果,80%以上属于基础科技研究取得的,因此,加强林业基础科技研究是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高效科技  相似文献   

4.
忻州市林业资源丰富,境内有五台山、禹王洞、赵杲观和管涔山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2.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09%。近年来,忻州市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及通道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林业事业的发展为林业图书情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地方图书馆开发馆藏林业文献资源、开展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地方图书馆林业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林业科技情报主要来源于地区文献信息部门——林业科研单位、公共图…  相似文献   

5.
<正> 林业科技期刊是宣传林业科技政策、普及林业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林业科技信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和科技成果重要的扩散推广渠道,也是林业科技工作者交流科研经验、获取新的信息资源的园地和途径。同时,  相似文献   

6.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国家智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的生产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八五”期间,山东省林业科技硕果累累,生产发展迅速。如何保持林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将林业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开展名特优林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实现林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物质、能源、信息。其中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是经人们处理和组织的,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其中林业科技信息是记录在图书、期刊等载体与媒介上的林业科技知识。这些林业科技信息是重要的林业信息资  相似文献   

9.
<正> 林业技术开发是林业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的技术、成果、资源、人才及设备创造社会性效益的特有形式;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将科研与生产结合,形成林业研究良性循环的保证。同时,林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使其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促进市场繁荣,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显著效果 北京林科林业技术公司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看准市场需求,引进和推广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经过10多年的探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测量和制图的研究,到开创中国地理信息学科,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是中国特色原创地理信息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具备自主研发世界级地理信息软件的历史,是地理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历史。本文主要从地图学、地学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地学数据共享、重大技术突破和国家战略支撑等方面进行概述,最后从地学知识图谱、地理大数据分析、遥感人工智能、地理系统模拟和知识服务角度展望地理科学发展的新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集群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结合统计数据、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数据,以37个实地调研的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的演变及延伸。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媒介,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变革过程中既有集聚又有扩散。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种模式,即网络式集群"、信息港"式集群、虚拟集群、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13.
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作为一种创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为经济学界、规划学界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关注。本文系统的讨论了都市圈的定义、特征及基本理论问题,阐述了都市圈的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等要素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探讨都市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院与日本、以色列、墨西哥、美国、奥地利、埃及、韩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合作的关系,其中与日本鸟取大学的科技合作长达15年。近几年来,我院在对外交流和引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合作面和合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城乡统筹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统筹是中国当前针对城乡问题提出的美好愿景,其实现过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地理学因其区域研究方面独特优势成为城乡统筹研究的重要学科.总结了国外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典理论、研究特点和新趋向,国内城乡统筹研究现状、发展目标及主要研究特点;评析了国内外地理学有关城乡统筹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全世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8%,年均水土流失量260亿吨,其中,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水土流失使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据估计,中国由于水土流失每年损失土地约13.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8.
<正> 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是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也叫野葛、葛麻藤、粉葛藤等。在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区均有野生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也有广泛分布或栽培。  相似文献   

19.
水菱镁石和斜方云石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如新 《盐湖研究》2009,17(3):63-68
对水菱镁石(3MgCO3.Mg(OH)2.3H2O)和斜方云石(3MgCO3.CaCO3)的开发与应用做了评述。内容包括简史、物化性能和开采加工,以及在氧化镁、重质碱式碳酸镁和镁质阻燃剂制取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尼口岸作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窗口,其贸易和交通发展是中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论文探讨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机理,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和可达性模型分别评估中尼口岸的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跨境交通可达性,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0—2019年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性与跨境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交互耦合关系的有机整体,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高水平同步发展是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的关键。② 中尼口岸贸易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偏低,贸易流量是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尼口岸的跨境交通可达性提升缓慢,樟木口岸的跨境运输优势明显。③ 中尼口岸贸易与交通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贸易滞后于交通发展,交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推进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中尼口岸的货运职能,大力发展尼泊尔转口贸易,打通南亚大市场。加快建设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远期打造新通道以发挥樟木口岸大宗货物运输功能;利用直升机发展普兰(斜尔瓦)口岸的“神山圣湖”旅游经济,促进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