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秀艳  丁宝锁 《中国药业》2013,22(17):67-67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并予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配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1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1.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11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11d及90 d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氟西汀20~60 mg/d,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量表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检测。结果治疗组抑郁量表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氟西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脑卒中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长春西汀治疗,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自理量表(BI)对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智能测定,观察2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HDS及MMSE、BI评分均升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数值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长春西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降纤酶、长春西汀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降纤酶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组和长春西汀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治疗15 d后检查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15 d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纤酶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良好,治愈率和有效率较高,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有效率(93%)高于常规治疗组(71%)(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头痛疗效显着,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龙安  李静宇  张燕柳 《药学进展》2006,30(12):563-565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促进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在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和功能康复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mg,连用14天。采有Fugle-Meyer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价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减轻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3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3.9%)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VA、LVA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增加患者BA、RVA、LVA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瓜蒌皮注射液与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激素、护胃及高压氧治疗,其中对照组辅以长春西汀注射液,观察组给予瓜蒌皮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共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有效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1,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较传统的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12月来某院治疗的128名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缓慢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神经妥乐平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分值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神经妥乐平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急性梗塞NIHSS评分,同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0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查颈动脉彩超,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6个月后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2.
依诺肝素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 防、治疗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起病24h以内的 3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 150例用常规治疗,依诺肝素组162例除常规治疗 外给依诺肝素0.4mL(相当于4000AxaIU),sc,q 12h×10d,治疗后观察2组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 率,治疗前后检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纤溶酶原活性、 凝血因子Ⅹ活性及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变化。治疗前 后评估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结果:依诺肝素组发生进展性脑梗死23 例,常规治疗组为35例(P<0.05),依诺肝素组进 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脑梗死病灶的进展程 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诺肝素组进 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 性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期间不 良反应轻微。结论:依诺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脑 梗死的发病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 恢复。  相似文献   

13.
欧巧玲  冯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02-260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28天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康复组NDS、M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斌  张强  张晋霞  李世英 《中国药房》2006,17(6):449-450
目的:观察悦安欣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悦安欣注射液20ml,对照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10ml,1次/d,疗程均为3wk。比较2组疗效及头颅CT改变情况,并观察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4%、86.7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头颅病灶缩小或密度减低率分别为63.89%、42.42%(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悦安欣能改善脑供血、血脂代谢,降低全血粘度,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刘滋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2-217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溶栓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入,每天2次,共用14d。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RP水平,对脑梗死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溶栓后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中胱氩酸(Hcy)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发病7天内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20mg/d,其6周;对照组则不用调脂药,其它治疗相同。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Hcy浓度、血脂水平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5),血脂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血浆Hcy浓度稍降低,而对照组不明监。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水平,有效治疗脑梗死,但对Hcy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组)48例和对照组(尿激酶组)47例,治疗组: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qd×14天,对照组:尿激酶60 000单位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7天,分别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0.21%(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定,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彩云 《中国处方药》2012,10(2):35-36,5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130例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②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第4次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良海  潘涛  张龙 《中国药房》2006,17(19):1489-1490
目的观察2种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2组,小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1.2mg/d;大剂量组40例为常规治疗+纳络酮4.0mg/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治疗后3d,大剂量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较小剂量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0d及30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性及产生的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结论与大剂量纳络酮治疗脑梗死比较,小剂量纳络酮不但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效敏  孙慧  阎玲  孙金凤 《中国药房》2005,16(8):610-612
目的:探讨川芎嗪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为A组,68例脑梗死患者为B组,测定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内皮素-1(ET -1)和一氧化氮(NO)含量,比较B组应用川芎嗪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TNF -α、ET -1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P<0 05) ;经川芎嗪治疗后,B组血浆TNF -α、ET -1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 05)。结论:川芎嗪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浆TNF -α、ET -1和NO的含量水平,并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