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比重越来越大,但普遍存在含水高、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改善其开发效果显得日益重要.针对胜利油田四种低渗透油藏类型,总结了各自地质特点和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和油藏开发特征,提出了挖掘剩余油潜力、完善井网、优化层系组合、减小注采井距等相应的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技术措施,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蒋子月 《石化技术》2022,(12):145-147
低渗透油藏可以根据渗透率情况分为低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油藏、超低渗透油藏三种类型。目前,超低渗透油藏在开发的过程中的难度较高并且开发的效果不好、产量不稳定。我国的超低渗透油藏占勘探开发油藏比例持续上升,因此需要加强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力度。本文对超低渗透油藏特征进行分析,并从超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技术、产能快速预测技术、井网优化技术、超前注水技术、压力系统优化技术、油藏描述技术、吞吐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几个方面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超低渗透油藏科学管理效果及油藏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老井综合挖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油藏石油资源潜力巨大,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在开发特征上主要表现为:注入水方向性明显、采油指数降低、储层不同程度的堵塞,通过油藏模拟和检查井取心观察表明;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道砂主体两侧、注水水线两侧、井网不完善区域.在系统分析低渗透油藏中后期开发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对长庆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认识,提出了相应的老井挖潜对策:缝内转向压裂技术、油井堵水技术、酸性压裂液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这些老井综合挖潜技术的应用对挖掘油藏潜力,提高长庆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开发本来就十分困难,现在油价下跌,更面临严重的考验。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主要矛盾,分析了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场实践经验,提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好低渗透油藏的主要途径。在科学合理油藏开发方案的基础,一方面努力提高油井产量、要速度和采收率,同时要改进工艺技术,千方百计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这样低渗透油藏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流体流动困难、孔隙度低、储量丰度较低等地质特点,以及采油井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开发特点,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条件,研究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极限注采井距、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平衡等问题,分析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即"少井开发"与"建立有效注采"的矛盾、"高效动用"与"波及程度低"的矛盾、"高速开发"与"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指出矛盾产生的主控因素是海上油田开发井少,导致原因是海洋环境和开采高成本。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突破方向,指出应从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单井工程投资分摊两方面入手,在井型井网和注采方式上探索有效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低渗油藏注气发展潜力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低渗透储量大,动用难度大,动用程度低,注气对这类油藏有独到优势,尤其是目前全世界对环保越来越重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共识,CO2驱开发油藏已越来越多,注气已逐渐形成一种主流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本文分析了国外现执行的低渗透油藏注气项目情况,总结了其渗透率及流体粘度、密度和油藏深度等特点,说明了国外注气的主要对象是低渗透油藏;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藏特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的实施情况,分析讨论了低渗透油藏注气过程中应当考虑的技术问题,根据我国部分油田的实施与研究情况说明了注气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巨大潜力,对指导我国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丰富,据初步统计,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非稠油低渗透油藏中的未动用储量占全国未动用储量总数的50%以上。低渗透油田虽然地质条件差、开发难度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低渗透油田的丰富石油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论述了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改善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和原油性质因素的影响,容易形成油井堵塞、驱油效率低等问题,造成开发效果较差。将生物活性剂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应用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改善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低渗透油藏开发本来就十分困难,现在油价下跌更面临严重的考验。文中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分析了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经验提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途径。在科学合理油藏开发方案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油井产量、开发速度和采收率,同时要改进工艺技术,千方百计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这样,低渗透油藏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渗透稀油油藏的储量比例逐年增加,注空气驱油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空气驱并不适合所有的低渗透油藏。为了增加注空气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的成功性,在调研国内外油田高压注空气、空气泡沫驱以及部分稀油注空气点火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空气驱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实例经验及油藏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注入方式的空气驱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的适用性以及长庆低渗透油田空气驱开发的潜力,提出了一套采用不同空气驱注入方式开发不同参数低渗透稀油油藏的参考方案,为一段时期内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提供了借鉴作用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F油田长6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问题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油田长6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内较早开发并具规模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矿场开发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长6油藏开发中所应用的8项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些技术的矿场应用,油藏的开发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储层评价中的五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空隙空间结构(孔隙、裂缝和溶洞)十分复杂,完全破坏了传统的储层四性关系,在储层评价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为此,从展示这些矛盾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大量的实例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复杂空隙结构储层中常见孔隙度与渗透率、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电性与含油气性的矛盾,其孔隙的类型、孔喉大小、裂缝产状等因素是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层空隙空间几何特性的概念,并分别探讨了定量或定性描述孔隙、裂缝、溶洞几何特性的方法:①孔隙。孔、喉大小与岩石结构和物性、含流体性质的关系;孔隙类型与含流体性质及测井响应特性的关系。②裂缝。产状与孔隙结构指数(m)的关系;径向延伸与深浅探测电阻率的关系;张开度与裂缝渗透率的关系;产状与储层基质岩块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发育指数与岩性的关系。③溶洞。大小、连通状况与m值和3种测井(中子、密度、声波)孔隙度的关系;充填程度与测井响应特性的关系。所建立的储层空隙空间几何特性与岩性、物性、含流体性和电性的五性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复杂储层(如碳酸盐岩等)评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透裂缝型砂岩油藏新肇油田转成线性注水井网开发中暴露出的矛盾,利用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公式计算新肇油田经济极限井距。根据井点信息,结合数字化沉积相研究成果,建立了新站油田相控地质模型,应用CMG数模软件中的双孔双渗模型开展新肇油田古634区块剩余油研究,主要开发指标历史拟合精度在5%以内,较好地适应新站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定性定量地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剩余油特点,开展该区加密调整研究,设计不同的加密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评价其开发效果,应用经济评价优选出合理的加密调整方式是油井间垂直距离50m中心加密油井。  相似文献   

14.
胡尖山油田A区块自2009年投入超前注水开发以来,受油藏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层物性差、注水不见效,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优势见水方向明显,低产低效井占比大等开发矛盾制约,油藏开发水平逐年变差。论文通过剖析该油藏地质特征、历年开发认识,2018年通过开展油井解堵、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试验排状注水等低产低效治理手段,取得良好效果,为后期该油藏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采油是将生物学与油田开发技术相结合、促使低渗透油藏改变油层内和油层间矛盾、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其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符合环保要求等优势,成为油田开发后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采油微生物具有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油气渗流及提高采收率,尤其是微生物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改善油气运移、乳化原油降低表面张力,微生物及代谢产物还对原油具有降粘作用,对地层水产生有利影响,提高波及系数。研究认为,油藏条件下微生物也有其负面影响,如菌体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微生物的生成物引起地层堵塞、硫化铁的影响、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对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与渗透率表征等技术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藏地质与开发理论为基础,通过矿场实际资料的深入分析,运用超越性思维方法,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新做法。即采取超前注水达到异常高压油藏,不仅可以提高单井产能,还可以延长油井稳产期及低含水开发期。实施这一做法,将更多的有效开发动用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储量;明确提出了油藏描述中以往对储层渗透率采取的常规线性内插的不足,而应以对数规律内插更为科学这种渗透率表征的新思路,将更科学合理描述储层物性变化;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注水井注入压力可以超过油层的破裂压力的设想,突破了多年制定的适用于中高渗透油藏的注水技术政策,将为低渗透油藏工程设计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节省大量的重复建设注水系统的资金。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活性水增注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储层物性以及开发方式影响,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入压力高、压力传导慢、油井产能递减快等矛盾,目前主要通过酸化等方式增注,存在有效期短,对套管损害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复合活性体系,该体系可以降低注入压力,扩大波及系数,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现场先导试验表明,活性水具有降压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低渗透油藏,微裂缝发育,注水开发后,油藏含水上升快,水驱效率低。针对这种开发矛盾,开展以注采双向调整为核心的油藏整体调剖技术研究,应用了油藏描述成果、配套裂缝识别技术,优选适合的调剖剂和措施方式等,及时对F油田长6油藏进行整体治理,有效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水驱采收率,开发指标变好,与调剖前相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上升3.7%,综合含水率下降12.1%,自然递减率下降4.1%,综合递减率下降6.7%,单井产能提高0.1t,油藏整体开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开发与裂隙孔隙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如何搞好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一直被国内外石油工作者所关注。我国著名开发专家秦同洛教授比较早的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研究的重点应不是油藏渗透率的分布和变化,而是油藏中裂隙系统的发育及其分布”。本文利用先进的核磁共振测试仪,对我国低渗透油藏近200块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证实了秦先生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并分布出35块样品的测试和整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