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冯光荣 《现代养生》2022,(18):1539-154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实施臂丛阻滞麻醉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资料均衡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次数、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均能降低,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解剖定位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试验组麻醉药物剂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起效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高唐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患者94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组,设定先入院的47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后入院的47例为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各项麻醉指标、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6.0±1.9)min,麻醉操作时间为(4.0±1.1)min,短于参照组的(9.5±2.1)min、(4.7±1.3)min;镇痛持续时间为(461.3±18.3)min,长于参照组的(402.4±17.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24、36 h疼痛评分分别为(5.1±1.1)、(4.2±0.9)、(2.9±0.7)分,均低于参照组的(6.0±1.2)、(5.0±1.1)、(3.9±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7.6±2.4)%、心率为(86.5±4.2)次/min,优于参照组的(96.4±2.8)%、(81.2±4.4)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肘关节以下手术的阻滞情况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N组).观察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成功率、术中追加镇痛药情况、镇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U组阻滞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阻滞完善,镇痛时间长.N组有5例血管损伤的发生,U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与单纯神经刺激仪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能满足肘关节以下手术,但与后者相比前者阻滞成功率更高,镇痛时间更长,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20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照组),两组局麻药均采用0.5%罗哌卡因。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采用针刺法评价阻滞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痛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1例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对尺神经阻滞更加完善,定位准确,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少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1]。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6,(3):330-33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仪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穿刺,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超声引导应用效果相较于神经刺激仪定位而言更佳,可以作为首选穿刺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执行腕部及手掌手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超声引导系统,可视下经腋路阻滞臂丛神经;Ⅱ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或以腋动脉解剖标志定位予以阻滞臂丛神经;局麻药均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结果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是(16.23±5.4)和(25.82±7.85)分钟(P〈0.01),镇痛维持时间分别为(388.72±93.65)和(296.33±102.27)分钟(P〈0.01)。阻滞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3.3%)(P〈0.05)。两组副作用误刺血管分别为(1例)和(7例)(P〈0.01)。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异感或血管旁解剖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更快,阻滞时阃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一日病房神经刺激器与超声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组和超声引导组。臂丛每支神经给0.5%罗哌卡因5mL阻滞。观察阻滞成功率、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等。结果:神经刺激器组成功率较低。神经刺激器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及操作时间较长。结论: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一日病房双侧前臂/手外伤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0例,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的35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麻醉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完成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阻滞时间和感觉神经完善阻滞时间,研究组优于参照组,2组间相比较,P 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神经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上干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肩臂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干组的肩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臂丛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臂丛神经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有利于肩臂功能恢复,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江磊 《医疗装备》2022,(2):37-3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进行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及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将针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探究,进一步分析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而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分析应用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结束时间、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自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需要上止血带的上肢成人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段的疼痛分级,术中止血带反应,记录术中镇痛不足需增加镇痛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例数和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肢骨折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为超声引导组,Ⅱ组为传统方法组。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操作时间I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麻醉起效时间I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麻醉持续时间I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I组优于Ⅱ组,辅助用药I组明显少于Ⅱ组。I组患者术中HR、MAP无明显波动;II组由于麻醉效果有时不确切,静脉辅助用药相对较多,患者HR、MAP波动较明显。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的1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传统穿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两组下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患者的麻醉完成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上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组(神经刺激仪引导组)和U组(超声引导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完成阻滞时间和操作相关疼痛、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是否需要辅助应用芬太尼、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N组完成阻滞时间短于U组[(11±5)min比(16±7)min,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于U组[(18±7)min比(13±9)min,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中12例发生操作相关疼痛,而U组仅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达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相同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需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秀率和优良率[75.0%(45/60)和100.0%(60/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2/60)和90.0%(54/60)](P<0.05),麻醉起效时间[(10.76±3.1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9.87±5.34) min](P<0.05),麻醉维持时间[(572.34±124.6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482.95±108.71)min](P<0.05),麻醉药用量[(17.2±2.7)ml]显著少于对照组[(19.8±3.6)ml](P<0.05),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36/60)]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准确性更高,麻醉效果更显著,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上肢手术时接受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彩超定位组(三维彩超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传统定位组(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合剂麻醉。记录所有患者的阻滞定位时间、完成阻滞所需时间、神经阻滞后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彩超定位组的阻滞定位时间、完成阻滞所需时间、神经阻滞后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定位组,而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定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三维彩超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能帮助麻醉师更快和更准确地找到臂丛神经,缩短完成神经阻滞的时间,且维持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