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当代城市普遍涌现的社会隔离现象为切入点,引出上海里弄街区中出现的毗邻隔离问题,并以此展开毗邻隔离与居住混合辩证关系的论述。指出,物理空间的接近并不能带来社会层面的混合。在对历史向度的里弄变迁进行梳理之后,选取虹口港里弄街区的日常生活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认知边界的测定和生活空间利用模式的分析,对里弄街区中有关"三个世界"的日常生活空间异化与毗邻隔离展开讨论。最后,在明确日常生活空间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从国与家两个维度对社区融合视角下的日常生活空间组织做出总结。认为基于物质层面的日常生活空间维系,与社会层面的社区参与和居民赋权,是当前语境下上海里弄街区修补毗邻隔离问题,实现公共空间统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上海当代旧区改造的速度和规模日益提高,使一些具有遗产价值但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石库门里弄民居建筑面临即将消失的威胁。本文对位于上海闸北区安庆路的一条石库门里弄"成德里"展开相关实证研究,对其6栋石库门里弄民居的遗产价值进行分析定义,并探讨将之纳入保护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近代上海中英宅形两次交替为线索,梳理英国18—19世纪Townhouse和近代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形态特征与演变关联,构建从Townhouse到石库门的上海石库门民居演化谱系。选取主要阶段典型样本,从“气候-空间-能量”协同的视角出发,以能量构型图示的方法比较分析典型样本民居的空间气候机理历时性变化,为石库门里弄绿色、可持续的再生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建造的历史沿革,对石库门里弄房屋在房屋管理中不同时期的分类情况和学术研究中不同学者的分类思路、成果及分类异同点展开分析,认为在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的范围、特点和大类划分上,各方的主要意见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带来混淆和困惑。建议上海石库门里弄房屋可以分为老式石库门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其中,老式石库门里弄和广式里弄又可细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小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历来是一大难题。有别于以往盲目拆除或改建的模式,田子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既保留了上海独特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同时也为上海塑造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园,其运作模式以及改造方式值得其他城市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于洋  张彤 《当代建筑》2023,(7):25-31
本文以上海市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模拟分析及交互验证,探析样本建筑构形要素与环境性能表现的关联性,探求石库门气候适应性的建筑构形要素区间。本文将“气候—空间—能量”的视野由单体向群组延伸,运用能量构形图示的创新方法,耦合展现经典建构特征的剖切图示与性能计算分析结果,探究上海市石库门里弄空间气候机理。  相似文献   

7.
迷失的空间     
Alter服饰店位于上海新天地繁华的娱乐区和购物区。众所周知,新天地由一片古老的石库门住宅区改造而成.并且被认为是城市改造与更新的成功案例。在新天地的周围。遍布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然而新天地内部.却保留了老上海独具特色的建筑语言.并以相对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打造了一个休闲的社区.将一处处破败的石库门住宅改造为高端奢侈品牌售卖店。这里也以其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相似文献   

8.
模数与盒子     
首先总结了维持鲁威、柯布西耶、贝聿铭三位建筑大师追寻模数所取得的成就,继而剖析了上海传统的规整、几何化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指出模数是建筑师进行创作的有效手段之一。随后介绍了以"模数"为设计依据的"上海盒子"住宅区设计创作,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既有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场所精神又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居住区。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作为上海市重要建筑文化遗产的石库门里弄正在不断消亡;继之而起的是不同保护更新模式的发展与探索。本文以上海现存最大石库门里弄建筑群落建业里的保护更新为例,结合不同的历史建筑现状,分别提出修旧如旧和建新如旧两种改造设计策略,对石库门里弄保护更新的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黄岩松 《安徽建筑》2006,13(6):41-43
通过对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变迁所做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上海石库门里弄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上海石库门里弄保护与更新的4类案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997年以来上海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与更新的4种具体方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在特定时间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某些案例得以成功实施的政策、资金与社会多层面合力推动的原因。指出在4类保护更新的实践中,那些居住在中心城区中低收入的群体通过一定的投入,能因地制宜地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取刘海粟之"粟"与塑造之"塑"谐音,致力于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激发建筑活力、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美好生活。营造计划的首个案例是位于愚园路1088弄的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由刘海粟美术馆与CREATER创邑、建筑师张海翱协力共建,并由金地华东给予支持。社区美术馆不是冰冷的艺术展示空间,而希望通过艺术和互动的方式呈现、述说、传递更有温度的社区历史、城市精神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翟宇琦  白雪燕  童明 《城市规划》2023,(7):41-50+63
在近百年的城市发展演变中,上海传统里弄空间与内部社群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错综复杂,其更新改造也常常因此陷入困境。为有效推进里弄社区的精细化更新,挖掘社区空间更新的症结所在,本文以微观城市形态学为研究方法,以上海市贵州西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形态的研究,阐释里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内部社区变化的互动演化过程,辨析里弄空间物质性要素与社区社会关系的互动演化特征,并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以空间公私领域再结构化为路径指引的里弄更新策略,以及微观城市形态学研究于中国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广式里弄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通过对广式里弄与广东移民的关系的考察、广式里弄与广东近代房屋比较、广式里弄与石库门里弄的比较,说明广式里弄的特点,分析广式里弄产生的原因,并试图纠正以往对“广式里弄”名称来由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里弄"、"石库门"的由来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随之英法各国在此建立了租界.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撇开中国政府,建屋出租给中国人居住.这种住宅一般采用联排式总体布局,木制结构,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并取某某"里"为名称,是后来上海里弄住宅的雏形(图1).1870年以后,施工考究的石库门里弄取而代之,改进后的住宅是根据江南地方传统的生活习惯而构成住宅平面与空间,并在原来简朴的建筑外立面上施以西洋古典装饰.一时间风靡上海,成为老上海中产阶级主要的居住场所.  相似文献   

16.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从此各国洋人纷纷来沪开行经商,传教建堂,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刺激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人口也逐渐增长,住房日趋紧张,房产开发就成为当时生财热点,中外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投资买地建房。从1872年上海最早的兴仁里石库门式住宅建成算起,到1940年建国西路花园式里弄——懿园的落成为止,在这近70年中,上海共建了约20万幢各式住宅建筑,面积估计在2000万m~2左右。这些住宅大致分成五种类型:早期旧式石库门、后期石库门、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包括公寓)和独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梳理了近代上海异质文化交流碰撞背景下的中西建筑互动过程.以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为例,从类型学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具体论证.上海石库门里弄山墙样式的转变,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从对峙混乱到调和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石库门里弄山墙可视为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融合视觉化、符号化、象征性的表征之一,是海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上海独有的城市形态和城市肌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塑造上海的城市品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对张园传统居住形态有一定的研究,但从环境与行为研究的视角对居民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仍较少。该文选取张园为调查现场,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张园传统石库门建筑群的户外空间环境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揭示传统石库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及行为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与更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同为联排式住宅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与锦秋加州花园,指出了锦秋加州花园在人车分流、前后院的围合性、楼梯布置及主要房间层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富有邻里感、人情味的现代联排住宅区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两条上海里弄——步高里和建业里的关系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东海  朱晓明 《住宅科技》2010,30(12):38-42
步高里和建业里都是上海晚期石库门里弄住宅的代表。前者于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存完好;后者1994年被列入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现在正进行保护性改造。文章通过对一些珍贵图像与传媒资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步高里与建业里不为人知的"血缘"关系,并对两者不同现状和将来表示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