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各种欺凌行为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3所普通初级中学的2 704名15岁以下中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情况,并自我评价青春期发育状况.结果 初中生各种欺凌行为中被他人言语欺凌报告率最高(53.8%),对他人网络欺凌报告率最低(4.5%);除被他人关系欺凌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欺凌与被欺凌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男生,欺凌他人行为中的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被他人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43,27.015,10.602,8.398,8.118,P<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女生,仅言语欺凌他人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5,P<0.05);男、女生均表现为发育中晚期的同伴欺凌行为报告率高于发育早期.结论 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生随着发育阶段的上升,多种欺凌行为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加强对青春发育期男生欺凌行为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
探讨蚌埠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问题的关系,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好基础.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五至八年级的学生共831名,采用青春发动问卷(Puberty Development Scale,PDS)和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青春发动提前组20名,适时组316名,延迟组102名;女生提前组102名,适时组264名,延迟组27名.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瘦身倾向、贪食、完美主义、成熟恐惧、无效能感5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8,4.87,6.46,3.07,5.49,P值均<0.05).男生仅人际不信任维度表现为青春发动延迟组得分高于发动提前组和适时组;而女生瘦身倾向、不满体型和进食障碍总分均为青春发动提前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春发动时相与青少年进食问题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时相的提前和延迟均会影响青少年的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春期性征发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通常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但初现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相比,可表现为提前、适时或推迟.这种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为青春发动时相(pubertal timing)[1].青春发动时相提前趋势已被多篇报道证实,提示与肥胖有密切关系[2].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太原农村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进食障碍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进食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洛阳市、项城市3所初中学校的763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填式青春期发育量表中译版(C-PDS)和进食问题调查量表(EDI).结果 女生对身体不满、对瘦的追求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2.79,P值均<0.01);九年级学生的进食问题总分和对瘦的追求、贪食、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对他人不信任、内省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对瘦的追求、对身体不满意、内省呈正相关,与贪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18,0.11,-0.09,P值均<0.01).提前组女生进食问题总分高于适时组,对身体不满因子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前组男生进食问题总分和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因子的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障碍得分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提前可能会导致初中生进食障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的不断升高,超重肥胖对青春发动时相的影响受到学者关注。为了解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儿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与营养和代谢信号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功能的调节有关。女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正相关,男童肥胖与青春发动时相关联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男童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男童肥胖既可导致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也可导致其推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刘艳艳  侯振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64-1868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社会适应性水平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2021年9—12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4座城市抽取3 591名初中生,使用“青春发育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5.64,2.48,3.65,4.01,P值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青春发育时相延迟组社会适应得分高于适中组,适中组高于提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适中组,青春发育时相提前与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心理弹性各维度和社会适应总分均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30,-0.31,-0.31,-0.32,-0.35,P值均<0.01)。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社会适应水平密切相关,青春发育时相提前会对社会适应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建议学校采取科学方法加强对青春发育时相提前学生的心理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招募深圳市宝安区124 35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家庭APAGR指数问卷、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分别考察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功能、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结果 34.6%的学生存在中度障碍的家庭功能,8.7%存在严重障碍的家庭功能;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0%和13.1%,其中女生的睡眠障碍(14.6%)和抑郁症状检出率(16.8%)高于男生(11.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5.25,1 269.50,P值均<0.01);抑郁症状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61),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31)(P值均<0.01);家庭功能在睡眠障碍和中小学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调节效应,随着家庭功能水平的增加,睡眠障碍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效应减小。结论 家庭功能可以缓冲睡眠障碍对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应关注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提升家庭功能,从而更好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学习适应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南省周口市和项城市的3所初级中学抽取1 677名学生,使用《青春发育量表中译版》和《学习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在学习任务、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郑州市儿童青春发动时相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为青春发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郑州市4所城市学校、5所乡村学校7~18岁中小学生5 140名进行体格检查和第二性征发育检查。结果 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286名(13.0%),正常组1 052名(47.9%);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301名(11.8%),正常组1 174名(46.2%)。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高于正常组(χ2=35.372,P<0.001);女生提前组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也高于正常组(χ2=31.485,P<0.001)。男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的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脂含量过多及体脂分布与儿童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庆市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肥胖及体成分的关系,比较男女生青春期体格和体脂发育的差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447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皮褶厚度的体格检查,同时进行女生乳房发育、初潮年龄和男生睾丸容积、阴毛发育的调查。结果女生乳房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9.78岁,初潮平均年龄12.32岁。男生睾丸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1.50岁,阴毛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2.62岁。女生青春期发动提前组超重率(18.8%)大于非提前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1,P=0.005);提前组肥胖率(18.7%)高于非提前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3,P0.001),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324,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超重率(17.9%)高于非提前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47),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103,P=0.030)。女生所有体成分指标均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适时组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的瘦体重(46.718±1.186)适时组(42.114±0.437)延迟组(37.899±0.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70,P0.001)。结论重庆市女生超重、肥胖及体成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男生超重及瘦体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冉敏  彭林丽  何芳  罗凤  杨静薇  王宏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785-1788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主城区8所中小学共2 798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肥胖相关KAP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该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9%,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7.6%)明显高于女生(17.8%) (X2 =24.210,P<0.01).30.5%的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体型,小学生(Kappa=0.418)和中学生(Kappa =0.403)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BMI的一致性均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497,95%CI=1.239~1.809)、父亲文化程度高(OR=2.855,95% CI=1.053 ~ 7.741)和家庭经济差(OR=1.827,95%CI=1.340~2.492)是学生低估自我体型的危险因素;中学(OR=1.932,95%CI=1.411 ~ 2.646)、女生(OR=2.558,95%CI=1.854~3.531)、家庭经济状况差(OR=1.967,95%CI=1.131~3.422)、家庭关系差(OR=2.468,95%CI=1.324~4.600)与一般(OR=1.378,95%CI=1.003~ 1.894)是学生自我体型高估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主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学生对自我体型存在低估或高估,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可能导致体型评价错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了解南通市区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南通市区5所初中学校共1 019名学生,进行伤害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并对性别和年级报告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经常步行违规的学生占4.71%;曾在不安全场所游泳的占8.73%,出现溺水情况的占2.26%;经常打架(6次以上)的占3.44%,打架受伤的占6.67%,经常被恶意取笑的占6.28%;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占22.08%,出现离家出走和相关意念的占19.33%;因学习压力大而心情郁闷的高达86.56%,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占54.17%;跌倒受伤的占33.07%,物体砸伤或碰伤的占17.66%,骨折或关节脱臼的占6.48%,火灾烧伤或烫伤的占4.81%,自我伤害受伤占4.51%.结论 南通市初中生伤害相关行为主要表现在交通行为和不良情绪方面,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了解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抽取小学、初中共30所学校,学生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网络膳食调查.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参与调查的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膳食因子分析确定了3种膳食模式(特征根>1的因子共有3个,累积贡献率为42.06%):模式1以鱼、肉、蛋、奶、蔬菜、水果类为主要食物,代表“副食型”膳食模式;模式2以米面类、谷薯类、豆类为主要食物,代表“主食型”膳食模式;模式3以速食、零食为主要食物,代表“不健康饮食型”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模式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有区别,超重肥胖组学生的零食摄入高于非超重肥胖组学生(t=2.13,P=0.03).结论 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生有“副食型”“主食型”和“不健康饮食型”3种膳食模式.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学生的膳食摄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某初中新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个人行为调查表对武汉市某初中605名初一学生进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和个人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症状总阳性检出率为40.7%,玩电子游戏时间、打架次数、对学习的态度、离家出走和自杀行动不同的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开始年龄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打架次数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偏执、敌对、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均呈正相关,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正相关,而对学习的态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发生率呈负相关;对学习不满、采取过自杀行动是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联系,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 465名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并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非条件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被调查的2 465名10~19岁的学生中,营养不良占4.46%,较低体重占44.87%,超重占5.23%,肥胖占8.44%,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的年龄、性别、地区、是否喜欢运动、学习时间、自己的身体形态以及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45、3.499、1.351、0.579、0.863、0.529、0.671、1.532。结论重庆市中学生营养不良及较低体重检出率有上升趋势,而营养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有所下降,预防儿童营养不良或过剩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保证合理的膳食摄入和适当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识别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和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的8 17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和健康危险行为。使用Mplus 8.3软件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  结果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8%,城区(19.4%)高于郊区(16.5%)(χ2=11.62),女生(20.2%)高于男生(15.5%)(χ2=30.58)(P值均<0.01)。经潜在类别分析,将天津市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分为健康组(84.0%)、不良饮食组(3.8%)和多种风险行为组(12.2%)3个潜在类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地区、年级、性别、家庭类型后,与健康组相比,不良饮食组和多种风险行为组的初中生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82(2.17~3.66),4.31(3.67~5.05),P值均<0.01)]。  结论  天津市初中生抑郁症状问题较为严峻,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间存在关联。应根据各潜在类别的特征早期识别抑郁高风险初中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使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6~17岁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分析维生素A缺乏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和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2017年,通过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选择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抽取1 50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5.0进...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可能的干预模式、指导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提供依据。方法以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西安市3个城区6所普通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西安市中小学生在家食用零食的比例为98.6%,高于学校(87.4%)和其他地方(90.7%)(P0.05);在家最常食用的零食是新鲜果蔬,比例为73.9%,在学校和其他地方最常食用的零食是冷饮,比例分别为49.6%,65.5%;最爱食用的零食是饮料,比例为29.8%;在家食用的零食主要由母亲提供,比例为75.4%,在学校和其他地方自己提供的比例为74.9%,72.4%;76.3%在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的是好吃,33.9%考虑的是健康有营养,27.9%考虑干净卫生。结论西安市中小学生食用零食较普遍,而零食消费不够合理,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城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针对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评定。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9名城市中学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及成年人,明显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5.0%,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高年级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低年级。结论应关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2月 — 2019年1月对重庆沙坪坝区8所中小学5 306名学生进行超重、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  该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93 % 和9.18 %。男生超重率(15.87 %)和肥胖率(10.88 %)均高于女生的13.92 % 和7.35 %(P < 0.05);初中生超重检出率(16.53 %)高于小学生(13.10 %),小学生肥胖检出率(10.85 %)高于初中生(7.7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周末睡眠时间、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体型、父母屏幕时间、父母是否因学习减少孩子运动时间、进餐速度、是否吃早餐以及牛奶(豆浆)进食频率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影响。  结论  重庆沙坪坝区中小学超重肥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因素、父母因素以及个人饮食习惯是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