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环状卡片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TP)等已作为常规试验检查梅毒患者。由于梅毒患者感染时间和就诊时间的差别及其他因素影响试验,使结果的敏感性不同。我们根据临床诊断,对TPPA、RPR和TP3项试验检测一期梅毒硬下疳患者血清和梅毒螺旋体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在诊断新生儿梅毒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TP-ELISA和密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TPPA)法对84例确诊新生儿梅毒患者与100例健康新生儿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51.2%、98.8%和100%,相对而言,TRUST法不适合作为诊断新生儿梅毒的初筛试验。结论:TP-ELISA法灵敏度与特异性相对较高,操作简便易行,建议作为诊断新生儿梅毒的初筛试验;TPPA法由于操作繁琐复杂,可结合临床作为新生儿梅毒的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3.
早期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血清试验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们对近年来开展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梅毒病原体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梅毒患者的血清:一期梅毒血清114份、二期梅毒血清130份、早期潜伏梅毒血清21份,血清来源于我所门诊。RPR检测试剂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经卫生部药品生物检定所“审批检定”合格。TPHA试剂盒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FTAABS试验试剂盒由美国BBL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梅毒患者的临床与脑脊液特征,探讨其TRUST滴度下降低于4倍或再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本院229例治疗半年后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梅毒患者行腰穿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结果 229例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20例,无症状神经梅毒15例,HIV感染6例.结论 TRUST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再升高与梅毒螺旋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要及时腰穿行脑脊液检查以早期发现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5.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87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100份及非梅毒患者的血清50份,并评价TRUST、RPR、TP-ELISA和TPPA法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ELISA法结合TRUST法双法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甄别生物学假阳性。结果TRUST、RPR和TPPA法对87份TP-ELISA法检测为阳性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75.86%,74.71%,98.90%,特异性为98.67%,98.67%和100.00%。RPR法与TRUST法、TPPA法与ELISA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TRUST法与TPPA法、RPR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100份健康查体人员血清,RPR、TRUST、TP-ELISA和TPPA法检测均为阴性,50份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RPR和TRUST法检测,2份阳性。结论TP-ELISA可替代TPPA使用;RPR法和TRUST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TP-ELISA结合TRUST双法筛查血液,用TPPA报告确证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6.
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中特异性抗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确立早期诊断梅毒及判定临床疗效的抗体指标。方法 试用梅毒兔模型 ,采用RPR法、TPPA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梅毒螺旋体接种入兔机体后 ,3天就可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血清中 47kD特异性抗原抗体 ,之后相继出现 45kD、17kD、3 7kD、92kD及 15 .5kD抗原的抗体 ,其中45kD、15 .5kD和 92kD抗原的抗体在治疗后逐渐减弱并可消失 ;RPR法检测的心磷脂抗体滴度在感染早期 1~ 1.5个月可随治疗明显下降 ;TPPA法检测到血清中TP抗体较 47kD特异性抗原抗体出现晚 ,且出现的高峰时间及变化的时间均较心磷脂抗体晚。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 47kD抗原抗体可作为梅毒的早期诊断指标 ,45kD、15 .5kD、92kD抗原抗体和心磷脂抗体在治疗中变化明显 ,可考虑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实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一期梅毒患者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墨汁负染及暗视野检查3种方法对比检查,同时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镀银染色法检查梅毒螺旋体的阳性率高,与墨汁负染法、暗视野检查法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镀银染色层次清楚,螺旋体易被着色辨认。结论: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是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评价几种用于一期梅毒(PS)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法(D-F)、镀银染色法(Ag)、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聚合酶链反应(PCR)等4种梅毒螺旋体(TP)检测方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91例PS患者进行检测.结果Ag法、IIF法、RCR法检测TP阳性率较高,D-F法阳性率较低.对于病程小于2周患者TRUST阳性率明显低于TPPA.结论Ag法是TP检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病程小于2周的PS患者TPPA比TRUST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梅毒的诊断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目前实验室常规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是一种筛查试验;用死的或活的梅毒螺旋体来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这两者是确诊试验。除极早期梅毒外,各期梅毒均能得到诊断。心拟脂试验(如RPR)可检测到感染3~5周后的抗体,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可导致假阳性结果(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螺旋体试验(FTA-ABS,TPHA)敏感  相似文献   

10.
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的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90.20%),TPHA检出86例(84.31%),TP-ELISA检出88例(86.27%),RPR检出70例(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和TPHA检测均(-),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9.
The structure of the skin and the pattern of alteration in chronic ulc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deficiency of prolidase have been studied superficially in the past. We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several biopsies taken from apparently normal skin and from ulcerations afflicting a young woman with such a syndrome. Deposits of amyloid were found within the walls of medium-sized vessels and occasionally occluding their lumens. Impaired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resulting from statis, moderate vasculitis, and abnormal structure of the dermi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onal preponderance of deposits of amyloid and ulcerations in the leg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