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P术后胰腺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作为胆道及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短期的并发症 ,如胰腺炎、出血及穿孔。其中胰腺炎是 ERCP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 ERCP术后胰腺炎 (post- ERCP pancreatitis,PEP)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一、PEP的定义对于 PEP的定义至今仍有争议。不同中心使用的参数及标准往往不同 ,这也是导致文献报道中 PEP的发生率差异很大的原因之一。很早便有人对 15 0 0 0例接受 ER…  相似文献   

2.
国产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腹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拟行ERCP术的患者分为加贝酯组和对照组。加贝酯组患者在ERCP术前30~90min起开始静脉滴注加贝酯至术后12h为止,总剂量为1000mg。对照组仅静脉常规补液。结果共有7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加贝酯组39例,对照组38例。加贝酯组有2例(5%)、对照组有8例(21%)患者发生了胰腺炎(P=0.038);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9例(23%)和18例(47%)(P=0.013);腹痛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9例(23%)和13例(34%)(P=0.280)。结论加贝酯持续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选择性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09年至2011年因胆系疾病行ERCP检查和治疗的2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常规插管造影组(常规组)100例和导丝超选组(导丝组)112例,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波动情况,统计两组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回顾性分析选择性插管和PEP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超作时间较导丝组长,常规组PEP发生率为13%,明显高于导丝组的5.36%(P〈0.05),常规组有4例出现重症PEP,导丝组有3例重症PEP。结论 ERCP操作中应用导丝进行目标胆管选择性插管不能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但能有效降低PE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大鼠ERCP术后胰腺炎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大鼠模型.并与牛黄胆酸所诱发胰腺炎模型进行对照.为研究药物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只):以恒定压力(50mmHg)胰胆管注射30%泛影葡胺持续2min:对照组(6只):按0.1m1/100g.0.2ml/min速度用微量推射泵在胰胆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假手术组(4只):打开腹腔翻动胰腺后关腹。24h后开腹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血淀粉酶。结果24h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胰腺与假手术组比较不论在大体病理,还是组织学病理的变化上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恒定压力下胰胆管注射泛影葡胺建立的大鼠胰腺炎模型模拟了人ERCP术后胰腺炎过程,而且与牛黄胆酸所诱导的胰腺炎模型有类似的病理和淀粉酶变化,为研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药物预防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PEP)是逆行胰胆管造影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40%。药物预防PEP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生长抑素、加贝酯等有一定临床疗效,但许多药物临床效果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联合十二指肠冲洗在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84例ERCP诊疗患者中,96例行阿米卡星干预(阿米卡星组),95例行生理盐水干预(盐水组),93例不加干预(对照组)。分别在十二指主乳头插管前、切开刀完成插管首次进入胆管时(即内镜操作初)和ERCP操作即将结束时(即内镜操作末)收集细菌标本并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统计分析3组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以及不同检测点细菌检测结果。结果阿米卡星组、盐水组和对照组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3%(7/96)、8.4%(8/95)和18.3%(1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1,P=0.032);十二指肠主乳头插管前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3%(6/96)、25.3%(24/95)和28.0%(2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3,P=0.000);内镜操作初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3%(6/96)、16.8%(16/95)和24.7%(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6,P=0.002);内镜操作末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7/96)、17.9%(17/95)和33.3%(3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13,P=0.000)。结论ERCP诊疗可将肠道微生物逆行带入胆管,口腔护理联合十二指肠冲洗能减少胆管逆行微生物带入,从而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置入胰管支架对困难胆管插管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效果。方法120例行ERCP诊疗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一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观察组),另一组未置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5例(27.3%),PEP5例(8.3%),无一例重症PEP,术后患者腹痛评分(3.82±1.48)分;对照组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8例(30.0%),PEP14例(23.3%),重症PEP2例(3.3%),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78±1.93)分。2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P、重症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胰管支架可以有效降低胆管插管困难所引起的PEP的风险,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熊光苏  吴叔明 《胰腺病学》2004,4(4):249-25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l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开展30年来,由于能在诊断的同时进行一些治疗,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熟练的内镜医师ERCP成功率可达95%,但ERCP引起的术后危重并发症发生率仍可达3%~5%。其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出血和穿孔。尤其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往往给患者增加痛苦,  相似文献   

12.
预测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性的床边评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允野  邹晓平 《胰腺病学》2003,3(4):247-247,250
通过对某医疗中心 1835例诊断性或治疗性 ERCP的分析 ,以便得出一个简单的评分系统 ,临床上用于预测 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性。临床资料及方法一、判定标准ERCP术后胰腺炎定义为患者出现了新的或与术前不同的上腹部疼痛 ,伴有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的升高达正常的4倍以上。操作中的疼痛是指在操作中出现了与内镜注气及镜身反转无关的疼痛或不适。插管的次数是指任何一次胰管或胆管的插入次数之和。<5次的插管次数评分为 1分 ,5 ~10次为 2分 ,11~ 2 0次为 3分 ,>0次为 4分。切开刀插管是指以插管为目的应用切开刀 (而不是以切开为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胰管支架置人预防高危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确定有ERCP指征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高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管支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术后3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分别为(128.68±173.35) U/L和(92.41±88.44) U/L,均低于对照组(432.37 ±515.20) U/L和(465.89±736.54)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6%、2.8%、0,对照组为22.2%、16.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管支架置入能明显降低高危患者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确定PEP危险因素并有效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对PEP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诊断性与治疗性ERCP术后引发AP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54例行诊断与治疗性ERCP的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1例为诊断性ERCP,2例为诊疗性ERCP,ERCP术后胰腺炎均为轻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多次插管、多次胰管造影、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导丝引导插管、术中腹痛、全胰管显影、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等.其中,多次插管、胰管多次造影以及术中腹痛为高危因素.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高危因素的发生可预防PEP.  相似文献   

16.
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改进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免于手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变化,成为目前ERCP术后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众多前瞻性的报道中,PEP的发生率为1%~14%。PEP不但患者痛苦、增加住院时间、费用,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PEP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目前已成为胰胆疾病有效的诊治方法。随着ERCP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的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奥曲肽及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抑酸作用更为强大的第三代H2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本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流行特点,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感染患者临床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筛选MRSA和产ESBLs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热扩增对产ESBLs酶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分型研究。结果共计分离出38株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表皮葡萄球菌9株、肠球菌8株、肺炎链球菌5株;59株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其他G^(-)4株;真菌共计3株,全部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MRSA检出5株,检出率31.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11株,检出率47.8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5株,检出率33.33%。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头孢呋辛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8.42%、52.63%、55.26%、44.74%、39.47%、55.26%、10.53%、57.89%、10.53%和28.95%,未产生对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8.98%、15.25%、66.10%、8.47%、28.81%、5.08%和5.08%。1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检出7株携带CTX-M-1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株携带CTX-M-14基因,携带SHV基因、CTX-M-8基因、CTX-M-9基因、OXA1基因和OXA2基因各1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本次研究中的主要致病菌,CTX-M型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ERCP术后胰腺炎的动物模型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理制备ERCP术后胰腺炎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 1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A组:胰管内注射30%泛影葡胺0.5ml/kg体重+胰管阻塞;B组:胰管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体重+胰管阻塞;C组:正常对照,开腹后翻动肠管即关腹。测定术后8h及24h的血淀粉酶、脂肪酶,同时对术后24h的胰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与C组和B组相比,A组术后8h及24h的血淀粉酶、脂肪酶显著升高(P〈0.05);术后24h胰头部分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仅有轻度的出血坏死,病变范围〈50%,多数在30%以内(P〈0.05);表现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结论 采用30%泛影葡胺0.5ml/kg体重兔胰管内逆行注射+胰管阻塞的方法能复制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其发病机制类似于临床上的ERCP术后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儿童胰腺炎ERCP术后并发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儿童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入住我科确诊为儿童胰腺炎并行ERCP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14例,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13例;诊断性ERCP 9例,治疗性ERCP18例。结果 27例患者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1.85%(l4/27),其中,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22%(6/27),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410.75±230.31)U/L、(367.25±233.90)U/L,48~72h后均恢复正常;胰腺炎发生率22.22%(6/27),均为轻型胰腺炎;乳头切开处出血、黑便发生率7.41%(2/27),均发生于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后;诊断性ERC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治疗性ERC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胰腺炎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医师于ERCP术中应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