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组和体外循环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手术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带管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均少于体外循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0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另10例(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围术期48h内监测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无住院死亡、心梗和急性肾功能不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和NAG较体外循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较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谢俊然  郁丽娜  张焰 《浙江医学》2005,27(9):700-701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心脏停跳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由体外循环装置促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很难避免.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虽可避免体外循环的上述弊端,但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各家报道不一.本文观察并比较了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情况,以期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是否更具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 对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术后危险降低.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法施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观察组33例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住院费用、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术后肾功能不全、低心排、围术期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改善。结论专业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 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 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 h。结论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防护流程对接受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标准化防护流程。比较两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63%),护理工作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8.05%)(均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管理中,标准化防护流程有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方法 32例患者,加强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调整,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时应用抗凝药等综合处理。结果 术后1例死亡,余恢复顺利。结论 应加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6年10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28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取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共62支,平均(2.2±0.8)支。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明显缓解。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好,费用低,手术安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近年来随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手术方式,它较之以往心脏停跳下冠脉搭桥术(CABG)有着对全身影响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并能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优点,并因其治疗效果确定,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临床应用亦逐渐广泛。我院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施行了15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代志刚  许航  陈咏今 《农垦医学》2001,23(2):118-119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相比,有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但此类手术对麻醉要求高,应将血压、心排量、心率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近期,我院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0例,皆麻醉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应用国产京精牌3000P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血765.2 mL,80%患者术中、术后不用输库血;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能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黄国晖  陈伟  孙广龙  穆军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14-1616,16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进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2h及12h的血清心肌损伤、心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肝素化前至术后即刻、术后2h及12h的血清心肌损伤、心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指标不良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m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由于不需要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年来此项技术的开展逐年增加。此类手术在心脏跳动下进行血管吻合,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吻合血管期间会造成心脏缺血,故对麻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及白介素6(IL-6)等反映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探讨异氟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 .[方法 ]对 1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分析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无任何并发症 .相关资料显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良好的疗效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循环(on-pump)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变化,比较两种不同搭桥方法 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 5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6,12 h和24 h检测H-FABP、cTnI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还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H-FABP和cTnI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H-FABP达到峰值时间明显早于cTnI;on-pump组术后各时间点标本浓度高于off-pump组(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TnI相比,hFABP是更快速的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黄浩  曾飞  高伟 《大家健康》2013,(1):89-90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0PCAB)后患者临床症状的中药干预。方法将12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在冠脉搭桥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红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冠脉搭桥术后常规治疗,比较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中医证侯积分变化及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情况。结果两组经治疗3个月,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改善明显(P0.01),在中医症状疗效判定的比较中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中药干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 CABG)2种手术方式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将30例行冠脉搭桥病人分为off-pump组与on-pump组.观察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插管前和术后8、16、24、36、48、72、96h)血清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术后心电图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2组病人术前TNT、CK-MB均正常。术后各时间点TNT值监测:off-pump组3例(20%)、on-pump组12例(8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人各时间点CK-MB均升高,off-pump组术后24h达高峰,on-pump组术后36h达高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电图监测未发现有新的Q波形成及ST-T改变。结论:off-pump CABG对心肌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