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了三河发电厂2号机组1号轴承存在的问题及烧瓦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对事故损坏的轴瓦进行了修复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电厂的类似问题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玉林变电站4号半封闭式电容器组爆炸起火事故的经过及暴露问题进行试验分析,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行机组定期进行进汽阀门活动性试验是防止阀门卡涩,避免汽轮机出现超速、甚至“飞车”事故的重要手段。妈湾电厂1号、2号机组汽轮机一直未成功做过阀门活动性试验。本文针对实际解决妈湾电厂1号、2号机组阀门活动性试验所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反事故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10kV乌素图变电站2号临时供电主变损坏事故的原因,总结了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对今后各发供电单位开展事故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玉林变电站4号半封闭式电容器组爆炸起火事故的经过及暴露问题进行试验分析,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短路强度不够,一直是变压器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居历年变压器事故首位。通过对兰州供电局建西变1、2号主变事故后数据分析,指出了兰州供电局建西变1、2号主变事故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17日发生在俄罗斯水电集团无限股份责任公司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分公司的事故原因技术调查报告》虽已多方面地分析了该事故发生的原因,但仅阐述了2号机组的事故过程,而对毁坏严重的7号和9号机组的事故过程及原因未作说明。本文综合该报告有关资料及现场毁坏的图片,在推测还原7号和9号机组事故过程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论证其事故原因。其结论是:7号和9号机组极有可能遭遇了负荷转移引起的增负荷、电气短路引起的甩负荷、导叶拒动引起的飞逸,以及进入不容许IV区,机组剧烈振动导致轴系失稳、转子与定子摩擦碰撞、巨大的水击压力引起的抬机和顶盖张裂等一系列事故。其中,负荷转移进入不容许IV区、长时间飞逸且振动很大,是7号和9号机组毁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徐涛 《河南电力》2003,(1):50-52
介绍了潘庄变电站2号主变跳闸事故的概况,分析了导致事故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广州造纸厂1号发电机出现的主励磁机的烧毁事故.通过此次事故,介绍三机同轴的无刷励磁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细节.针对此次事故的严重性和隐蔽性,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防止同类的事故再次发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2年2月5日丰泰发电公司1号发电机组灵敏匝间保护跳闸事故的过程,总结了本次事故所暴露出的设计和调试问题,对今后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龙滩1、2号机水轮机运行现状,利用流体力学和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了实际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对各补气装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通过补气计算,论述了黄龙滩水轮机补气装置改造的可行性。经过方案实施,补气装置改造后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同第二发电厂1号机组冷却水塔改造的总结,进行改造前后的性能比较,分析PVC填料水塔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竹栅网格填料和PVC填料组合应用的优点,提出对北方地区PVC填料冷却水塔填料损坏的改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25号与45号变压器油混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使用25号变压器油的变压器在吉林地区冬季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跳闸事故,进行了试验室分析研究得出25号变压器油与45号新变压器油混配时,混配比例可根据不同凝点要求由实际情况而定,凝点为-37 C时,基本满足了吉林地区的凝点要求,且比一次性更换45号油更经济,满足了实际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ALSTOM类型机组特点,重点对蒙达公司1号机的轴承温度高和振动的发展过程,以及以后发生的动静部位摩擦的处理进行了分析,为同类型机组类似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华准电1、2号机组真空泵控制系统在设计、安装、调试、整机试运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刘付滨  曹雷生  方锐  李文杰 《黑龙江电力》2003,25(4):271-273,276
通过对牡丹江第二发电厂1号高压除氧器宏观和无损探伤检查、应变测量、有限元应力计算、应力评定、疲劳寿命估算、缺陷评定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该除氧器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化结构下的分层分布式系统的实践,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提出一种实现变电站全站自动化的方案,应用于北京地铁1、2号线地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于分层分布式系统下的系统构成,该系统按纵向分为网络管理层、数据传输层和基础设备层。重点介绍了通信网络的构成,网络管理层基于TCP/IP的以太网络通信,采用站内103通信规约,数据传输层以通信服务器为核心,向下采集其他智能设备数据,支持任何采用103规约及采用Modbus通信规约、pro-bus通信规约或采用TCP/Modbus协议的智能设备,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以太网双网数据,通过交换机上传至监控系统及调度中心。该系统采用NDT650监控系统软件,完成地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昆腾系列PLC在津西钢铁7#、8#高炉TRT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硬件组成、实现功能和实际运行的效果。并提供一些经验供类似的高炉TRT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在调试期间出现的低压缸5、6号瓦温差大的问题,结合ALSTOM公司机组用户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