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刚刚进入眼镜行业的“菜鸟”,刚人行免不了有许多好奇,于是我将我的好奇定义为“奥妙”,让同仁们一起来共享。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的产品功能和市场需求特点,与一般行业相比.眼镜产品明显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与之相应,绝大多数眼镜企业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品种、多品牌的现象。纵观目前眼镜行业内部.多品种、多品牌齐头并进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在企业经营中,在市场上不见得每一个产品、品牌都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地顶上去,不见得每一个品牌都能做大、做强,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绝对化的规律。实际上,对于一家拥有十几个、几十个甚至百余个产品或品牌且具备一定规模的眼镜企业来说,维持企业日常运营或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可能就是少数几种,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或许就一个或少数几个.而大量的产品或品牌都处于一种闲置状态或无作为状态。  相似文献   

3.
眼镜,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处于一个无品牌阶段,在这个时期,眼镜都在“无名”中销售。能让顾客在购买时清楚知道眼镜的产地或生产商已是十分有限的提供,更谈不上有任何包装装璜。直到九十年代初,眼镜才终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眼镜商在意识上的重视而有了能区分不同眼镜种类和产地的名牌——品牌,于是,眼镜自创品牌就纷纷应运而生。这个阶段,持续了较短  相似文献   

4.
低视力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需要助视器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了两种“特殊的眼镜”——眼镜式助视器和双筒眼镜式望远镜,综述了它们的光学原理、分类,两者在光学结构、设计方面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眼镜无国界     
“那是个日本人吧?”随着同事的话语看过去,店门口站着两个中年人,他们正对着“检影验光、科学配镜”的招牌交谈着什么。其中的一个身材偏瘦小,从他频频的点头屈背弯腰中可看得出来此人多半来自樱花之国。当时我在心中暗想,在上学的时候就听导师说过,日本的验光配镜技术在亚洲地区尚属一流,这回来了日本顾客.我可得好好干,决不能给中国眼镜同行们丢脸。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事配眼镜服务的北京东方大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牌匾上使用了“东方大明眼镜”的宇样。北京市著名商标“大明”注册商标所有人北京大明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后,向东城工商分局投诉,认为其行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大明”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相似文献   

7.
一个月后我要回学校参加母校建校120周年的校庆活动.我在这个城市念的高中.与老师们在同一座城市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虽然也和他们通通电话,但都没有直接见面。这么久不见.他们都老了.想起高中时代老师对我的栽培,我总是心存感激。趁回校参加校庆的机会.可以见到他们,很想送份礼物给他们.却不知道送什么好。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28集电视连续剧席卷了中国荧屏,相对于之前的几部收视冠军,不管是无厘头风格的《还珠格格》,还是浪漫唯美的《金粉世家》、《士兵突击》与它们在题材、风格上都大相径庭,而是依靠一种全新的、独创的对军事题材的把控力.获得了从CCTV到地方电视台的全面丰收。不过,与这部电视剧一起飙红的只有一个人物那便是——许三名  相似文献   

9.
我与眼镜结缘已有两年时间了,在两年之前眼镜对于我来说并不熟悉,虽然我自己是一个近视患者,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地踏入眼镜店,去配一副适合自己的眼镜。机缘巧合,我在2005年10月进入了眼镜行业,当时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当我真正地去接触和了解眼镜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副小小的眼镜虽然不起眼,但里面的学问却非常大。  相似文献   

10.
儿时一次顽固的眼疾让我有了一个当眼科医生的梦想。1987年7月.我刚从学校毕业,便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眼科医生,儿时的梦想成真,高兴、欣喜……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25岁,换了一份工作,从上海市第十一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变成了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史料室的工作人员.刚走进位于外滩附近的香港路59号那幢大楼,坐到办公桌上一摞<申报>缩印本前面的时候,我左右两眼的视力都是1.5.视力好,这大概是当时少数几件能让我自豪的事情之一.调动工作做体检时,我把映在医院镜子里视力表上的每一行"E"字形,哪怕是最末一行小如绿豆的那些个"E"字形都看得清楚分明.  相似文献   

12.
眼镜添乱记     
我的眼睛近视度数不太深,可也离不开眼镜。有一次要去新加坡,临行前,眼镜出了毛病——鼻托丢了一个。真是忙中添乱。我赶紧跑到单位附近的一个眼镜分店,想配一个鼻托。进门一问,答复很简单:“没有。”怎办?找大地方吧!我又坐车跑到一家大眼镜店。还好,这儿能配。服务员拿出一个装零配件的盒子,挑了一会儿,对我说:“没合适的。这儿有一个大点的,和原来那个不大对称了,行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眼镜配反曝光"的关键词,将会获得1060000个数据,是不是多得令你震惊?"上岛眼镜配镜师搞反度数,学生误戴2年近视加重"、"粗心眼镜店将镜片左右配反,女生头晕整4年"、"眼镜左右眼度数配反,‘司机’向眼镜公司索赔15万"等标题骇然在列。我曾经听眼镜店员小赵讲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刘姓老顾客来眼镜店配了近视太阳镜方便夏天开车佩戴,由于顾客选择的镜架基弯较大,因此特别定制了基弯大的染色镜片。配好后顾客感觉有些不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眼镜,最近我听到很多人都提到一个关键词:讲故事。但是,更真实的情况是,眼镜品牌很多时候好像不需要"讲故事"来支撑。在大多数商家以及消费者眼里,眼镜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用,一副眼镜,你得让大众知道它究竟戴着能怎么舒服,似乎一副能把每个关节的功能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眼镜在我们看来就是好眼镜。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的上海眼镜展上.作为一家刚成立不到2年的公司.上海兰旗眼镜公司的现金交易居然能够达到400万元,令许多行业人士大感惊异。更令人惊奇的是.该公司在展会上并没有搞什么大手笔活动.只有惯常的促销方式,比如现金拿货多少副眼镜.享受多少折扣等.这是几乎每家展商都有的销售政策。对此.该公司的幕后董事长乔静呜也连连惊呼:“意外,实在意外!”  相似文献   

16.
经营眼镜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从摆小摊卖眼镜的小商贩,到廊坊大明同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长,我颇感自豪,背后的艰难与挫折、汗水与泪水也成了我走向成功的动力。 摆小摊那时,我没有经验,而且没资本,但是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任何一个领域或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规律,不仅要掌握技巧和基本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它的市场,懂得经营之道,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那时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配镜设备也很简陋,但我却没有间断过学习和摸索。 之后我在当地一个小县城以微薄的积蓄开了一家小眼镜店。店面虽小,但我着眼于他的立足和生存。当时消费水平还很低,要满足人们需求,仅仅靠过硬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得看  相似文献   

17.
在遮阳品——太阳镜的配备上,近视眼群体比正常视力的人要面临更多的不便,不少近视眼患者呼吁相关厂家降低他们的购买成本。广州的小王有350度的近视,前不久,他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的太阳眼镜,逛了几家眼镜专卖店,却了解到自己配眼镜要比不近视的人多加几百块钱。“原想可能只是时间上定制会长一点.没想到价格比正常的太阳镜也昂贵很多.看来我是不能戴太阳镜了。”小王感叹道。  相似文献   

18.
眼镜人语录     
“现在眼镜门店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了,而是要做到‘人全我新.人新我奇’,因此,必须不断更新产品设备,推动新技术和新理念,才能在市场中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利乐”与“莱卡”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在飞驰的动车组列车上翻阅一本免费刊物《和谐》,被一张跨页的“利乐包装”广告所吸引(图1),出于管理咨询师的职业敏感,我开始琢磨广告文案和画面。“利乐与中国乳业共成长”以及右下角的利乐Logo组合中”保护好品质”要表达什么诉求点?我们知道列车上的刊物主要是为乘客消磨旅途时间,刊登的广告以汽车、家居、生活用品等为主,大都是终端高品质消费品。利乐作为典型的B2B半成品产品品牌为何投放终端媒体?认真解读后才明白利乐正在力图通过“品牌联合推广模式”让消费者知道,选用利乐包装的乳品,才是最安全、最让人放心的!  相似文献   

20.
我说的这个眼镜不是指我,虽然我也戴了二十多年的眼镜。这个眼镜是我的一个老朋友,被人称为眼镜的资格也比我老,老得我有时会神经短路,一下子想不起了他的大名,只晓得他叫“眼镜”。我一招呼他,有朋友就要笑,说是眼镜喊眼镜儿,硬是有滋味儿;老鸹(读作“老瓜”)说猪黑,自家不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