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巧 《中国疗养医学》2006,15(4):265-267
目的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的资料进行比较,探讨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Zung'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Zung'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97例癌症患者进行测定,然后,探讨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不同性别、医疗费支付方式与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与焦虑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与抑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癌症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与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有差别。且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根据结果分为抑郁组32例及非抑郁组27例。比较2组患者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4.24%,治疗不依从率为84.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在总不依从及服药、遵守透析方案、控制液体摄入、运动等治疗依从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较高,治疗依从性较差,抑郁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一项因素,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方案中应包括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的方法。,[方法]通过对42例老年DN维持血透病人实施1年的个体化透析方案管理,比较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前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血浆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42例病人透析中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透析期间高血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ALB、Hb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DN病人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能使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明显减少,透析较充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使患者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以自评的方式调查80例综合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共收回有效量表78份。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的发生率为69.3%,焦虑的发生率为60_3%;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患疾病不同,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脑损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最高,而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期患者焦虑的发生率较高,慢性期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住院康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应该引起康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于脑损伤直接导致脑功能的下降,所以对于脑损伤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敏  梁瑞弟  潘宝婷 《护理学报》2005,12(12):60-6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为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本透析中心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3种应对方式的分值与常模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被调查的血液透析患者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男、女性患者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多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p〈0.05);透析时间≥4年患者采取“屈服”方式相对要多些(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类别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应对特点,正确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2例及同期正常对照组45例,分别对透析组与对照组,和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透析组血液中TM、vWF、TAT、PA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透析组患者透析后TM、vWF、TAT、PAP浓度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血液透析加重其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7.
安晓霞  曲丽娟  张东玲 《全科护理》2009,7(27):2451-245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抑郁状况及对策。[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有73例存在抑郁状态。MHD病人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居住情况及血液透析治疗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参与社会活动情况、有无医疗保障及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有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抑郁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治疗效果,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经新建立的长期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访12~38月,评估以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和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CTC)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Kt/V值,比较三种长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经AVF透析的患者68例;经PTFE移植血管透析的患者1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18例。AVF患者的年龄及感染的并发症较PTFE移植血管和CTC组低(P〈0.01);AVF患者栓塞的发生率较PTFE移植血管低(P〈0.01);CTC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虽未发生栓塞并发症,但3例患者血流量不足;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2,以AVF为最高(与CTC相比P〈0.01)。结论经AVF透析患者的年龄较轻、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AVF应是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在AVF无法建立时,PTFE移植血管和CTC仍可作为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均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水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186-188
背景:脑梗死不仅可直接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状,还可以间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 设计:横断面观察。 单位:梅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取梅州人民医院2000~2002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经CT明确诊断,神志清楚、病情相对稳定,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 方法:①采用焦虑白评量表和抑郁白评量表对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独立问卷调查,测试前由统一医务人员进行讲解指导。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均包含7个问题,两表累积评分均为0~21分,〉9分者为焦虑或抑郁。②从躯体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来评定脑梗死患者产生抑郁及焦虑的情况。躯体因素包括头晕、头痛、失眠、肢体活动障碍(指肌力在4级以下,无法自主行走者)、不良反应(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和消化道出血、发热等);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教育、家人关心程度、经济状况(状况好指能支付所有住院费用,状况差指不能支付)以及住院时间延长(〉1个月)。调查结果采用Binary分析,相对危险度估计值表达为Exp(B),B为偏回归系数。 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焦虑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实验选取脑梗死患者9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抑郁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91例患者中,抑郁患者38例(41.8%),抑郁与脑梗死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躯体因素方面,存在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及不良反应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症状者(P〈0.01);社会因素方面,住院期间家人不够关心、住院时间延长的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抑郁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否、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睡眠状况无关(P〉0.05)。②焦虑与脑梗死患者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焦虑患者28例(30.8%),焦虑与住院期间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在躯体因素方面,存在不良反应、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慢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不良反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者(P〈0.05);社会因素方面,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家人关心不够、经济状况差者的焦虑发生率较高(P〈0.05)。焦虑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婚否、住院时间、头痛、头晕以及失眠症状无关(P〉0.05)。 结论: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均密切相关,提示对脑梗死住院患者应加强心理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3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有无并发症分为2组,透析无并发症组(32例)及透析合并并发症组(3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别对3组进行血清Hcy水平的测定。结果 2个血液透析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析合并并发症组的Hcy水平高于透析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间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阶梯状超滤模式(UP)、阶梯状钠模式和阶梯状超滤模式相结合(SP+UP)与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1)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2)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的程度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3)四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和UP+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SP和UP+SP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50例(83.3%)存在抑郁,不同文化程度、性别、透析龄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比例降至35%。结论 护理人员应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兰颖  张丽红  杨云华 《临床荟萃》2011,26(6):494-496,50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143例,对其血液透析前及充分透析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透析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20例,发生率14.0%,透析后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31例,发生率21.7%(P〉0.05)。血液透析后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2+)、血浆白蛋白(ALB)较血液透析前明显升高,Hb(77.75±13.09)g/L vs(90.47±17.02)g/L(P〈0.01);Hct 0.24±0.04 vs 0.28±0.05(P〈0.01);Ca2+(1.91±0.30)mmol/L vs(2.16±0.24)mmol/L(P〈0.01);ALB(33.57±4.69)g/L vs(36.00±4.37)g/L(P〈0.01)。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BUN(31.62±10.46)mmol/L vs(23.19±6.57)mmol/L(P〈0.01);UA(411.33±111.86)μmol/L vs(368.03±126.70)μmol/L(P〈0.01);LVEF(62.18±9.31)%vs(57.57±11.61)%(P〈0.05)。将血液透析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与LVEF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前Hb、Hct、ALB与LVEF呈正相关;血液透析后UA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血液透析前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血液透析后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反复发生IDH的血液透析患者16例,透析过程给予50%葡萄糖250mL,分3次快速滴注,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在高渗葡萄糖治疗前后血液透析中净脱水速度、透析液钠浓度和温度、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的平均透析时间、净脱水总量、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结束血压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或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明显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的IDH发生例次、症状性IDH例次、需要提前结束血液透析例次均少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P〈0.01)。高渗葡萄糖治疗组透析后血糖高于透析前(P〈0.05),但第15次血透前血糖与第1次血透前血糖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渗葡萄糖可有效预防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2007年5-10月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包括护理人员血液透析知识的培训、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的评估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落实),并评估实验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血压、高血钾发生率、瘘管堵塞率、肌酐等病情观察指标。结果实验前后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1.96%和99.70%,就介绍血透注意事项、内瘘的按压和护理、药物及饮食指导等条目实验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钾2例、内瘘闭塞4例,实验后仅发生1例内瘘闭塞(P〈0.05);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后血压、透析前后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是否存在抑郁障碍及其程度,以便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8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年龄〈60岁组较t〉60岁组抑郁发生率高(P〈0.05);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性别和病情无相关性。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障碍,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分别评估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婚姻、干体重、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C-反应蛋白、透析前及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结果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5)的血液透析患者占76.1%;睡眠质量较好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的抑郁评分高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BDI评分≥8分)占63.4%,该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非中-重度抑郁组(P〈0.01),且睡眠质量差(P〈0.01);SF-36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及心理健康总分和睡眠质量及抑郁相关(P〈0.01),睡眠质量和抑郁是生活质量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抑郁较为常见,睡眠和抑郁之间相互影响,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对抑郁程度、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按治疗方案分两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97例,胰岛素治疗组83例。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占38.3%;胰岛素治疗组抑郁程度比口服降糖药组高(P〈0.01);抑郁程度较高者血糖控制较差(P〈0.05),生活质量普遍下降(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血糖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耳穴磁疗配合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耳穴磁疗配合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治疗4 w和8 w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4 w减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8w后,治疗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8 w减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8 w后高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消化道症状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疗配合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透析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D+HP)、高通量透析组(HPD)、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2、4周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补体(C3、C4)、清蛋白(Alb)血小板(Plt)等的变化及皮肤瘙痒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①(HD+HP)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4周后患者的PT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86.67%(13/15例);②HPD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周、4周后PT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护〈0.05和P〈0.01);皮肤瘙痒缓解率为73.33%(11/15例):③HD组治疗前后PTH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13.33%(2/15例);④3组在不同阶段补体、血红蛋白含量、清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两者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高通量透析治疗无效者改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可能有效;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PTH,也不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