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脏疾病与高血压有重要而密切的关系。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其高血压的成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很大不同,降压药物的使用有些区别。高血压后期常常又会加重肾脏损害,部分晚期肾脏病患者很难区分是肾性高血压和(或)高血压肾脏病,所以这两种情况有密切的联系,治疗虽有共性,但有区别,不能截然分开。所以,本文探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肾性高血压的作用与地位也适用于高血压或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除了降压作用外,对肾脏有特殊的保护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t,ARA)是一种新型降压药,它对于慢性肾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肾脏保护作用,临床报道不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 enzyme inhibitor,ACEI)有降压和保护肾脏作用已有定论,我们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商品名代文)与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变化,了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降压作用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探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干预后血Ald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Ccr≥60ml/min;第2组30ml/min≤Ccr〈60ml/min;第3组15ml/min〈Ccr〈30ml/min。比较3组血Ald水平,并分析其与Ccr的相关性。16例肾功能减退者洗脱4周后随机给予ACEI(10mg/d)或AT1RA(50mg/d)干预3个月;再次洗脱4周并交叉药物继续干预3个月;观察干预前、后血Ald的变化。结果第3组血Ald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第2组血Ald也显著高于第1组,Ald水平与Ccr呈负相关;两种药物干预3个月后,血Ald水平均无明显下降(P〉0.05),两种干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肾功能下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Ald逐渐升高;使用ACH、AT1RA3个月均不能有效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Ald水平。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已在临床使用数十年,关于其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已有众多研究,可以说,没有哪一位临床医生不知道 ACEI/ARB;但随着对 ACEI/ARB 的研究不断增多、认识不断加深、困惑并未减少,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没有哪一位临床医生完全精通了解ACEI/ARB。本文就 ACEI/ ARB 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合理应用,结合文献资料和自己的临床应用体会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losartan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Nx)组、ARB小剂量(ARB15,losartan 15mg·kg^-1·d^-1灌胃)组、ARB大剂量(ARB150,losartan 150mg·kg^-1·d^-1灌胃)组。5/6肾切除制作CRF模型。12周后,观察各组肾功能、蛋白尿、肾重/体重(BW)、心脏重量/BW、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表达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1)Nx组大鼠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肾重/BW、心脏重量/BW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ARB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肾重/BW、心脏重量/BW降低(P〈0.05)。(2)Nx组大鼠肾组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ARB治疗后GSI及TII均较Nx组降低(P〈0.05)。(3)与Sham组比较,Nx组肾间质IGF-1表达明显增加(P〈0.05),ARB可明显减少IGF-1的表达(P〈0.05)。(4)Sham组肾组织可见α-SMA表达,肾间质无Vimentin表达;Nx组肾间质Vimentin及α-SMA表达增加(均P〈0.05),ARB治疗后较Nx组两者表达减少(P〈0.05)。(5)Nx组TUNEL阳性细胞和PCNA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ARB治疗对TUNEL阳性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ARB可明显减轻CRF大鼠的肾损伤,该作用与抑制局部IGF-1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以及改变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病例例 1:男性 ,2 8岁 ,因间断浮肿 2个月入院。 2个月前无诱因起病 ,眼睑和双下肢浮肿 ,未就医。 1个月前症状加重 ,气短、腹胀、腰酸、尿少 ,每日尿量约 80 0ml,在当地诊为“肾炎” ,经治疗浮肿减轻 ,尿蛋白不消失来院。既往 :阑尾炎术后 9年。查体 :BP 110 / 70mmHg ,颜面部水肿 ,双肺底呼吸音弱 ,心律规整 ,心率 80次 /min ,腹软 ,肝脾未及 ,腹水征阴性。双肾区叩痛 ( ) ,双下肢指压迹 ( )。实验室检查 :WBC 6 .8× 10 9/L ,S 5 7.4 % ,Hb 198g/L ,RBC 6 .2 9×10 9/L。尿常规PRO ,尿蛋白定量 3.9g/ 2 4…  相似文献   

8.
ACEI与ARB联合使用可能有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广泛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延长寿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ACE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标准治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与ACEI相似的作用机制,且耐受性更好。传统的观点是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不宜联合应用,因为两者的不良反应可能叠加。ACEI与ARB均作用于RAAS,因此ACEI与ARB是否可以合用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但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ACEI与ARB联合应用对降低尿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疗效。方法选择CKD3~4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A组)31例、厄贝沙坦组(B组)32例、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组(c组)32例。疗程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血清胱抑素C(Cyc)、血钾、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B、C组24h尿蛋白定量均减少,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减少更为显著,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治疗后SCr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降低SCr,减少尿蛋白,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是CKD3~4期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倍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拮抗剂(ARB)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蛋白尿和延缓肾损害的疗效、安全性及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口服洛汀新20mg/d,初始剂量10mg/d;B组口服科素亚100mg/d,初始剂量50mg/d;C组口服洛汀新10mg/d加科素亚50mg/d,初始剂量分别为5mg/d、25mg/d。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钾、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下降至130/80mmHg以下,治疗前后血压和伍用降压药平均种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减少尿蛋白的总有效率均〉95%,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均无因副作用退出研究的病例。结论双倍剂量ACEI、ARB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多种病因导致的轻、中度蛋白尿有显著疗效,能延缓肾损害进程;安全。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的观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还不清楚在使用ACEI和不使用ACEI进行降压治疗时,血压和蛋白尿控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笔者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兹简述如下。方法:我们在MEDLINE资料库中检索到11个比较使用ACEI和不使用ACEI的方案治疗非糖尿病性的肾脏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报告。这些是在1977年~1999年间发表的英文的文献。我们把186 0个患者汇总在一起进行meta分析。其中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定义为:血清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ACEI组(又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ARB组(又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癌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EI组和ARB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1。ACEI组和ARB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ACEI组对MMP-7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ARB对MMP-7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EI和ARB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发生糖尿病后的20~25年,25%~4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1/3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降压药物,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仅能够保护心脏,也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但是这些结论都是针对。肾脏保护的,对患者的病死率的影响却没有报道。本文旨在评价ACEI和ARB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各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并发高血压的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降压药使用和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并发高血压的CKD患者共726例,记录其基本资料、血压、降压药使用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其用药方案及血压控制率。 结果 91.74%患者接受了降压治疗,分别有21.21%、22.59%、19.56%、28.37%患者使用1、2、3、≥4种降压药。CKD患者总体高血压控制率为42.4%,平均血压为(137.86±20.75)/(76.30±11.35) mm Hg。CKD1+2、3、4+5期(未透析)、透析组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50.8%、46.7%、42.0%、33.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透析组高血压控制率(<130/80 mm Hg)显著高于透析组(<140/90 mm Hg)(44.9%比33.5%,P < 0.05)。血透组与腹透组高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3%比38.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优势比OR=1.787,95%CI 1.045~3.056)和应用ACEI类降压药(OR=4.378,95%CI 1.830~10.472)是高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而脉压差增大(OR=0.847,95%CI 0.811~0.885)和并发糖尿病(OR=0.415,95%CI 0.188~0.919)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 结论 住院CKD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很高,但控制率仍较低。女性、ACEI类降压药是CKD患者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而脉压差大、糖尿病是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的血液动力学升高肾小球内压力,还直接促进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增殖,释放多种生长因子[1],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聚集,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AngⅡ的产生,而起到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这一点已得到公认.而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能从受体水平上直接阻断AngⅡ的生物学作用,因而成为一类新的肾脏保护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文观察了AT1RA替米沙坦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对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的肾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激活在肾脏病慢性进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代表的RAS阻断剂通过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抑制肾脏纤维化和延缓肾功能进展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证实。但是随着对RAS研究的深入,RAS阻断剂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不少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着重对其中最常见的10个问题,结合最新研究文献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本文复习近数年的文献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 ,评估低蛋白饮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血压对延迟替代治疗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对大鼠实验性胰腺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于制模后第2天,治疗组给予洛沙坦(10mg/kg体重)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无菌蒸馏水。于制模后3,7,14,21.28d分别处死两组大鼠(每时点各6只),并留取血清和胰腺组织。通过HE染色和Van Gieson(V-G)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分布。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动力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淀粉酶。胰腺组织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洛沙坦可抑制TNBS诱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降低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腺泡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并且能降低血清HA和淀粉酶水平、下调AT1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TNBS诱导的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