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 颅内病变急性期常出现心肌功能和心电图改变,国内有关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报告较多,脑外伤急性期心电图改变报告较少,我们收了1994年~1995年间收治的40例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在通过患者心电图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关系的探讨,提高对脑外伤后心电图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5例心肌桥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35例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1%,均位于左前降支,其中1级狭窄5例,2级狭窄12例,3级狭窄18例,16例病人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金部病例均有临床症状,23例有心电图ST-T改变,运动试验阳性8例,可疑阳性5例,3例病人出现与相关心肌桥无关的下壁心肌梗死。16例病人随访0.5~3年,无1例发生与相关血管有关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衰。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均是从心电活动的角度记录心脏的除极和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反映心肌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心电图测量是人体两点之间的电位变化,它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空间心电向量的特征。而心电向量能记录各瞬间所产生的电动力在空间的大小和方向,故较心电图能更全面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变化。两者相辅相成。对比分析能更好地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可见一些老年人心前区疼痛、大汗、濒死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或仅有心前区不适、夜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常规心电图未见典型AMI心电图改变。而追踪复查6~72小时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进一步确诊为AMI。我院近年来共收治16例老年AMI早期不典型心电图改变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体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0例体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每例心电图以平卧位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ST-T的变化。结果各体位心电图中ST段无明显变化,只有1例常规平卧心电图STⅡ、Ⅲ、aVF、V4~V6水平压低0.05~0.075mV,而左侧卧位心电图STⅡ、Ⅲ、aVF、V4~V6呈下斜型压低0.05~0.10mV。T波的变化下壁变化明显T波由直立转为低平浅倒,高侧壁前外侧壁由直立略低平转为低平平坦。结论 体位性ST-T改变是一种正常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和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的心肌病变。自1996年4月-1999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28例HCM,其心电图改变酷似冠心病,多被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病(无症状性)”,为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避免误诊误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段京贤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5,14(3):166-166,169
对55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颅内出血引起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肌除极或复极的异常,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程度与心电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对55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颅内出血引起的心电图异常改度包括心肌除极或复极的异常,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程度与心电图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侵犯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心脏活动的改变,有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称“脑心综合征”或“脑心卒中”。近年来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心电图变化的报道相继发表,尤其CT及DCG广泛用于临床以来,证实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脑心综合征以心肌缺血样改变(ST-T改变),  相似文献   

10.
对180例因各种事故所致骨折的住院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正常人群中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其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我们在5395例正常人中检出所有V1呈QS型者,并加作右胸导联心电图,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胃镜检查时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萍 《临床内科杂志》1999,16(5):254-254
纤维胃镜检查时,受检者常出现心电图改变甚至异常。为防止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我们观察了200例胃镜受检者检查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常心电图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收集1993年以来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者200例,男性1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398岁。其中已经多次临床检查证实为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3例,肺心病5例,余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二、方法:受检者根据纤维胃镜检查要求进行准备和检查,并分别于胃镜检查前5分钟、检查中、检查后5分钟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仪采用日本产6851K心电图仪。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就13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8%伴有。电图改变。结论 加强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尽管冠状动脉造影被普遍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 ,心电图始终是临床冠心病诊断最常用和最实用的方法。动态心电图 (Holter)的出现、心电图与运动或药物等相结合 (负荷心电图 )能更好地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ST段的移位 ,而T波改变的特异性较差 ,其意义多需结合ST段改变分析。本文主要讨论缺血性ST段改变。一、心电图运动试验ST -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1 ST -T改变的机制ST -T改变可由心肌缺血、除极异常、药物及生理因素引起。冠心病病人运动或冠状动脉痉挛时由于心肌供血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停止接触砷后砷对地方性砷中毒患心脏组织的长期影响,选择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尚未康复的慢性砷中毒患62例,同时以当地无饮用高砷水史,亦无砷中毒皮肤特征性病变的居民80人为对照组,详细询问受检的心血管病史并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砷中毒组与对照组在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各项心电图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差异对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心电图参数无直接影响,但慢性砷中毒组的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砷对地方性砷中毒患的心脏组织有一定的远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心电图ST段改变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缺血。对126例心电图ST段改变患者同时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12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其中男性94例,女性32例,年龄35~72岁,进行2次以上心电图检查.均有ST段改变。同时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采用Elscint APEX—SPX 6HR SPECT静息状态下采集,断层处理。连续两层并在两个不同方向的相应节段上,出现放射性分布减低区,考虑为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7.
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0年~2004年12月住院的20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50例急诊救治急性酒精中毒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蒋文平 《心电学杂志》1993,12(3):138-138,149
我国现年植入起搏器约3500台左右,为数虽不多,但累计病例逐年增加,已构成心电学诊断的新问题。心室起搏(VVI)电极放置于右室心尖,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左偏。因此在起搏心电图上甚难识别心肌梗塞、心室肥大、供血不足,对此诊断有赖于病吏、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起搏心电图显示清晰脉冲十分重要,单极起搏者脉冲信号大,双极起搏者脉冲信号小,通常在心电图Ⅱ导联最为清楚。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猝死与体内内分泌和外环境变化有关。据统计,清晨、周一和冬季为发生的高峰。本文探讨冠心病患者睡醒前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