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新种的典型特征为表膜较薄但不弯曲,无表膜下颗粒;区别于该属其它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多个大核(5.4±1.4);背触毛6列,在第3-4列之间具有一些额外散在的背触毛.口围由42.3±2.2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本新种的形态发生结果与该属其它种类相同,6列新背触毛原基分别来源于背部的3列老背触毛和腹部的老右缘棘毛,在第3及第4列新背触毛列之间可见新出现并散在的几根背触毛.  相似文献   

2.
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士法  张作人 《动物学报》1992,38(4):345-351
应用蛋白银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苔藓织毛虫的形态和形态发生过程。首次显示了由纤毛、毛基体和基体托架组成的棘毛立体构型,揭示了细胞周期中大核内出现为蛋白银着色的纤维状结构,以及新背触毛原基的产生与裸毛基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青岛伪角毛虫一新种及表膜下纤毛系(纤毛门:下毛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6年9月在青岛一开放海区扇贝养殖水体内采集到一大型下毛目纤毛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青岛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qingdaoensis Hu et Song,sp.nov.。本文涉及了该种的形态学描述,并对伪角毛虫属中相近种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报道采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的尖毛虫科一新种,史氏尖毛虫Oxytricha shiisp.nov.,对其形态,纤毛器,纤毛图式及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体柔软可曲,具球形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表膜下颗粒,口旁小膜带由(51.7±2.1)片小膜组成,额、腹、模、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背触毛8 ̄9列,3根尾棘毛可自基部摆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来自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的尖毛虫科一新种,史氏尖毛虫Oxyrichashiisp.nov,对其形态,纤毛器,纤毛图式及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种具该科及属的典型特征,体柔软可曲,具球形成纵列并聚集成“簇状”的表膜下颗粒;口旁小膜带由(51.7±2.1)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背触毛8~9列。3根尾棘毛可自基部摆动。  相似文献   

6.
腹柱虫属一新种及其形态发生(纤毛动物门:腹毛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哈尔滨和大庆市近郊的一种腹毛目纤毛虫。用蛋白银的不同改进法显示间期细胞的纤毛器和分裂期的形态发生,与其近似种小腹柱虫Gastrostyla minima Hemberger,1982进行比较,确定本种为腹柱虫属一新种,命名为后枝腹柱虫Gastrostyla opisthoclad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原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学报》2001,47(1):13-18,T001,T002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生发毛基索(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P′3)和第二咽膜(P′2)的原基带,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HK′)。同时,新仔虫的第一咽膜(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HK)复制,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2)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小核分裂先于大核,在两仔虫口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相似文献   

8.
孙萍  宋微波 《动物学报》2005,51(1):81-88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flava (Cohn ,186 6 )Wirns berger,Larsen&Uhlig ,1987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 :1)前仔虫口原基以独立发生的方式出现并独特地形成于口前庭右侧的皮层深处 ,由其对老口围带进行完全的更新 ;2 )老口器不参与新口器的形成 ,完全被吸收 ;3)前仔虫的额 -腹 -横棘毛原基同样为独立发生 ,老结构可能不参加其随后的发育 ;4 )后仔虫的口原基、波动膜原基及额 -腹 -横棘毛原基均来自最初排列无序的毛基粒发生场 ;5 )背触毛及缘棘毛的更新发生在老的结构中 ,并向前后延伸取代老结构 ;6 )在整个发生过程中 ,无大核融合现象。文中同时对该种所表现的发生学特征及系统学意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毛尾刺虫的形态及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其过程为:(1)后仔虫口原基出现在左缘棘毛内侧深层,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并分化成新AZM1,AZM2和口侧膜,(2)前仔虫口原基出现在老仔虫AZM2之前方深处,其随后发育成前仔虫的AZM2口侧膜及AZM1的一部分,并更新老结构的AZM1中第7-11片小膜,(3)额腹横棘毛原基为5列,分别以3:3:2:2:3方式分化最终产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对1种海水腹毛目纤毛虫-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的青岛种群之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其特征如下:虫体呈长带状,尾钝圆,身体柔软,高度可曲;皮层颗粒棕黄色,主要呈玫瑰花形分布,其余散布;表膜下具另1种无色、双面凹形颗粒.口围带小膜数为48~55;左、右缘棘毛各1列,中腹棘毛排成典型的锯齿状并延伸至横棘毛附近;额棘毛无明确分化,呈冠状排布并与中腹棘毛列相连续;口棘毛1根,额前棘毛2根;背触毛4列.大核90~140枚.伸缩泡位于体后左侧1/3处.经比较表明,尽管纤毛图式高度相似,P.rubra仍可以很容易地依据体色、伸缩泡的位置、皮层颗粒的大小、颜色、排布等活体特征与相近种区分.说明活体观察在纤毛虫种类鉴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马立名 《蛛形学报》1996,5(1):36-41
记述裂胸螨科2新种,吴氏手绥螨Cheiroseius wuwenzheni sp.nov.和长螯肛厉螨proctolaelaps longichelicerae sp.nov.  相似文献   

13.
自青岛近郊真鲷培育池中分离出一大型侧口目纤毛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定名为拟天鹅漫游虫。本种特征为体呈长梭形,颈部具高度伸展性,两大核一小核,左侧体区具6条不明显的纵沟;体纤毛左侧8—9列,右侧12—13列。对其的杀灭试验表明,在快速地掺入半数量以上的淡水后即会造成虫体溃解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