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射线能使晶体混浊,产生放射性白内障。李风鸣等在1982年已有报道。而对放射性白内障与放射人员放射线的实际吸收量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为了探索放射线接触人员实际吸收量和放射性白内障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辐射对晶体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绵阳市351名医用X线工作者的晶体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调查了159名不接触X射线的医务工作者、干部、工人作为对照.结果,调查组晶体浑浊的发病率是随着工龄的增长、累计剂量的增高而增高.晶体后皮质浑浊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晶体浑浊主要是点状、尘状及空泡等改变.本次调查,多数晶体浑浊均属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本地区X 线工作人员(称照射组)与不接触X 线的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称对照组)晶体检查情况,从工龄、年龄及晶体混浊部位和形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989年9月我们对江阴市从事X 线工作一年以上的172名工作人员进行普查。其中参加86年、89年二次体检35人。在门诊抽样调查年龄相似的不接触X 线健康体检人员172名作为对照。所有受检查者均以2%新福林散瞳,然后在裂隙灯显微镜(苏州产YZ-5CSI)下详查晶体。计数方法,以晶体见点状混浊3枚以上,例数做为记录。均由同一医师用同一裂隙灯检查。  相似文献   

4.
眼内铜异物占眼球内异物9.2%。愈后不良。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和报道。但晶体内铜异物存留时与眼组织的脂质过氧化(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将家兔晶体内置入铜  相似文献   

5.
作者调查了本局测井公司接触射线工作的78名工作人员,以了解长期小剂量间断性接触中子,γ射线对晶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观察对象及方法 78名石油测井工作人员均为长期间断接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植入国产改良X—C后房型人工晶体35例37只眼七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报告于后。临床资料1.本组所用晶体材料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提供的,以能吸收紫外线的聚甲基丙稀酸甲脂(PMMA)为原料,改良X—C 后房型人工晶体(IOL)。2.采用杨希谋设计的一种蝴蝶式双目放大镜及苏州产的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3.1986年至1987年共作改良X—C 后房型IOL 植入术35例37只眼,其中30例为单眼老年性白内障,2例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3例为外伤性白内障;男性24例,女  相似文献   

7.
晶体半脱位常影响视力,且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报道用Nd-YAG激光作晶体悬韧带松解术治疗晶体半脱位。文中报告7例(6例男性,1例女性)9眼晶体半脱位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38.4岁),6例为伴有晶体半脱位的Marfan综合征(其中1例双眼青光眼),1例为特发性晶体半脱位。8眼治疗前最好矫正视力≤20/60(其中6眼≤20/200),术前均作眼部详细检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已有许多报道。Worthen等(1980)经大量调查发现前房型人工晶体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为0.4%。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也较差。因此一般主张在有视网膜脱离倾向的眼中禁忌置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如患者迫切希望置入人工晶体,也应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或便于眼底检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前极性白内障家系,其三代4个成员染色体2与14间有明显的平衡易位。认为染色体2或14的基因功能改变,对晶体的胚胎发育有重要意义。先证病例为早产儿,有前极性白内障而无其他畸形。末梢血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患者有染色体2和14的平衡易位,破裂点在p25;q24t(2;14) (p25;q24)。其妹、母及外祖母亦均有先天性白内障及同样染色体易位。其外祖母之姐妹及其子女及孙子女染色体及晶体正常。先天性白内障约8~23%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性连遗传者虼钉报道,以常  相似文献   

10.
曾有报道眼内植入前房型、虹膜固定型、后房型人工晶体后发生色素播散,其中有些导致青光眼。作者报道2例眼内人工晶体植入后发生色素播散并导致青光眼的房角组织标本。其中一眼为植入虹膜夹型人工晶体,另一眼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虹膜物理性损伤致使含色素细胞弥散而阻塞小梁网,这就激发了青光眼或使原青光眼加重。(一)病例报告:例1为男性,71岁,患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0年期间。大量的临床观察报道曾提出别嘌呤醇(allopurinol)药物与人体白内障之间可能相关。为此,作者从光谱学角度进行研究,以确定所有因痛风而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在白内障与无白内障性晶体之间是否有任何差异。本文包括11例至少服用别嘌呤醇2年的病例,年龄自55至84岁。通过白内障摘出术(包括由囊外摘出所吸出的晶体物质)检查了11只白内障性晶体,并将这些晶体与4只无白内障的晶体作比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晶体脱位(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向明  毛文书 《眼科学报》1991,7(4):185-189
自1985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了先天性晶体脱位35例,通过家系调查,眼部和全身的详细检查,以及骨骼X线照片。超声心动图和亚硝基铁氰化钠试验等检查,诊断为马凡氏综合征21例,单纯性晶体异位6例,马奇山尼氏综合征3例,先天性无虹膜4例,同型胱氨酸尿症1例。我们发现先天性晶体脱位最明显的眼部表现是视力减退。视力损害的程度与晶体脱位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以中等度(Ⅱ度)的晶体脱位对视力影响最大。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表明大部分病例的视网膜功能是正常,提示先天性晶体脱位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晶体性近视及散光。因此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视力矫正,防止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又称Healon,是Balazs等(1979)首先介绍用于施行眼前节手术的一种具有粘弹性的物质。临床上用于晶体囊外摘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术、青光眼滤过手术及角膜穿孔伤手术。应用Healon的并发症包括眼内压的一过性升高、掩盖创口渗漏及由于注射不慎所致角膜后弹力层剥离。作者报道一例64岁男性患者,左晶体核硬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我国已较广泛应用 ,已积累大量经验及成果。目前最为常用的人工晶体是PMMA及折叠晶体等 ,预折式记忆型人工晶体 (Memorylens)的应用报道极少。自 1998年以来 ,我科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预折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 10例 (10只眼 ) ,均获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本组 10例 10眼中 ,男 6例 6眼 ,女 4例 4眼 ,年龄最大6 8岁 ,最小 42岁 ,平均 6 3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8例 8眼 ,并发性白内障 2例 2眼。术前视力 0 .0 1~ 0 .2 ,晶体核硬度 (按L OCS 分级 )为 ~ 级 ,术前视电生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材料人工晶体和手术方式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和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但是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usle opcification,PCO)的发生仍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资料和实验已证明囊袋内、外植入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直径大小可影响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1、2〕。但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人工晶体材料不同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此 ,我们对 12 2例 (132眼 )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posterior chamber introcular lenes,PC- IOL )和 37例…  相似文献   

16.
Ackerman等(1970)和Pischel等(1977)报道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致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15.5%。Smiddy等(1988)报道视网膜脱离术后行单纯白内障囊内摘出(10眼)与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21眼)共31眼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低于3%。作者研究了28例29眼,曾成功地作过视网膜扣带术,其后又接受了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年龄为38~83岁,平均66岁。男、女各14例。右眼13眼,左眼16眼。  相似文献   

17.
以往文献认为,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简称(GALK)活性降低或缺乏的患者只伴有晶体的改变,即发生先天性或生后早期的白内障。本文报道的具有GALK杂合子的患者(酶活性相当正常人的一半)则伴有双眼进行性晶体混浊和黄班区损害,作者认为眼部的两种改变系同一物质所致。患者为中年男性,双眼视力下降被诊断为  相似文献   

18.
特异反应性皮炎并发白内障系Andogsky(1914)首先报道。由于对皮肤病变的认识不同,各家对其白内障发生率的统计亦有差异。Ameniya(1980)报告其发生率可高达25%。特异反应性皮炎并发白内障的裂隙灯下改变可分为两型:Vogt型:晶体前极、后极或前后两极囊下有致密混浊斑。Beetham型:晶体早期改变为囊下空泡形成,晶体缝密度增高,尔后发展为全晶体皮质混浊。临床上以Beetham型多见,形态上类似于广义的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9.
膜性白内障多为晶体外伤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残留的晶体囊膜和皮质形成。少部分为先天性和并发性膜性白内障。膜性自内障的治疗方法分前路(即角膜缘切口)和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摘出。我科从1979~1987年,采用前路行膜性白内障剪除术,治疗31例(33眼)疗效较为满意,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0.
祁明信  范湘坚 《眼科研究》1992,10(4):228-230
用20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新西兰幼兔双眼,复制电离辐射白内障动物模型。于辐射前1天及辐射后1、7、21及77天动态观察血清,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镉含量的变化。发现除辐射后早期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增加外,其余各期血清、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和镉含量均降低,与白内障形成呈负相关。提示微量元素铬镉在电离辐射白内障的发生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