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关于埃及中东部沙漠G.El Missikat花岗岩侵入体外围与脉状铀矿床交接部位的构造。内容包括不同的构造特征,如交接部位的构造强度、不同地段的裂隙开度,长度以及横切和沿着含铀玉髓脉体上下接触带所呈现的构造格局,它们与地下采矿工程的对应情况。与玉髓脉体有关的构造活动,依据其擦痕面的擦痕来看是沿着旋转断层面的。显微构造分析沿此断层面也显示出位移。影像的线性构造分析显示出在花岗岩体中主要断裂的走向。地表铀矿化主要断裂走向为NEE—SWW和NW—SE,在采矿工程中发现逆时针旋转的断裂构造与地表走向为NE—SW的断裂构造有关。同时还发现了另外一组走向从NWW—SEE转到NW—SE的断裂构造。地表走向为NEE—SWW向的断裂和它在地下相对应的断裂走向为NE—SW向,且朝深部旋转角度继续增大。因而存在有铀矿向深部增加的可能性;作用在本区晚期的挤压应力来自NW和NNW方向;在此期间首先发生位移是NEE向扭性断裂,然后复活、张开和脉体贯入的硅化阶段,第二次活化的铀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结合辽东红透山、猫岭、白云、新甸和五龙等金矿成矿围岩、围岩蚀变和成矿谱系的比较,深化认识了前寒武系近EW向韧-皱性古构造层被中新生代NNE向构造-(潜火山-)岩浆岩带迁就复合制约成生的热源环形构造结与碱交代体控制的金-多金属矿成矿聚集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金成矿的特征;揭示了金成矿的类型随着区域地质历史演变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地质内涵;从金矿成矿谱系的角度出发,指出金成矿元素在同一成矿区(带)内长期聚集是区域金成矿的根本要素。并以辽东寇半沟—隈子热源环形构造群金成矿远景为例,探讨了碱交代-构造蚀变碎裂岩的深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80年代大力勘查浅成热液型(热泉型为主)金矿。结果于1989年在九州中部远景区内的引治矿床附近钻探到高品位的金、银矿脉(Au1.1×10~(-6)-171.5×10~(-6),Ag2×10~(-6)-811×10~(-6);同时在菱刈矿床东南300—500m处找到了山神盲矿床.此盲矿床的成矿特征与菱刈矿床极相似,由东西走向的数条大脉及其分支脉的矿脉  相似文献   

4.
谷露地热田是西藏那曲—尼木地热带上典型的高温地热田。对其地下热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并建立准确的温度结构模型,具有重要的实用和科学价值。基于经典电阻率和温度转换经验公式,以钻孔处实测温度值和电阻率值作为估算标准,以电阻率比值和深度分层约束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用于谷露地热田的电阻率与温度转换经验公式,并确定了相关经验系数。通过评估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电阻率反演结果的有效性,以及钻孔处温度实测值和估算值之间的拟合优度,评价了此次温度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并进行了反演电阻率到温度的转换计算。计算结果成功构建了两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所示区域内的地下温度结构模型,并基于此进行了成矿预测。结果表明:Ⅲ号高温异常区与已知钻探成果相符。因此,推断在两条剖面上存在4个浅部高温异常区(Ⅰ、Ⅱ、Ⅳ和Ⅴ)和3个深部高温异常区(Ⅵ、Ⅶ和Ⅸ);其中Ⅶ号异常与F4-2断裂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并存在由深部向上运移的趋势,推断该处温度异常存在较大可能为深部热储的反映。而Ⅵ和Ⅸ号异常则与F4-1断裂密切相关,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计算基于主要岩性为花岗岩而得出相...  相似文献   

5.
磁异常是地表及其深部岩石磁性差异的信息,是各种磁性地质体的综合反映。航空磁测不仅能反映地表的地质特征,而且能探测隐伏深部的磁性体,从而为寻找与磁性体有关的铀矿床提供了可能性。研究区曾进行过航磁工作,发现了一些好的磁异常点带。1982年对该区进行了航磁解释,圈定了深部构造、岩体;分析了深部构造、岩体与铀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研究红石泉铀矿区主要岩石的物性参数,总结了研究区的电、磁异常特征,发现不同地层和岩体存在明显电性、磁性差异。进而应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工作,获取了研究区的磁异常及地下电性资料,得出了测区磁异常信息和地下电阻率分布规律,增加了对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区域深部构造空间分布情况的了解;结合含矿主岩与肉红色中粒花岗岩的伴生关系,推断了红石泉铀矿区隐伏伟晶状白岗岩体的深部延伸情况,揭示了深部铀成矿的可能性,为进一步铀矿勘查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1986年4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后,受~(137)Cs放射性沉降物污染最为严重的地表为电站周围半径为30km的排泄区以及一条向W—SW延伸80km的舌形地带。低放射性污染则延伸到电站以西300km的地方。地表放射性尘埃的沉降以及随后被损坏的反应堆的掩埋实际上有效地导致了地面核废料贮存场所的建立。该场所位于厚层的疏松沉积层序上,其绝大部分为碎屑沉积物,潜水面浅(通常3—5m)。地质条件、地表水和较浅的潜水面以及深部渗透性的含水层构成了对长期放射性沉降物保留和存贮不利的环境。了解该区地质和水文地质基本情况,对于评估这些实发性的废料存贮地造成的环境冲击以及评价放射性核素通过土壤和岩石向地下含水层和附近河流迁移的潜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托云盆地位于塔北中吉边境南侧的托云凹陷,为天山造山带强构造区内的山间裂谷盆地,盆内构造变形强烈。近年在托云盆地中侏罗统杨叶组中首次揭露到深部工业铀矿体,但盆地整体还处于找矿"空白区"。通过对托云盆地含矿目的层、构造和后生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内含矿目的层受控于山前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含矿砂体多发育强烈的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蚀变组合,矿体形成于层间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铀成矿主要受控于古新世至始新世的北部控盆构造斜坡带,渐新世后的构造改造作用使得深部赋铀矿体和氧化带发生"改造"。通过"露矿"找矿,反向寻找构造稳定埋深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铀矿找矿思路,将为本地区以及强构造区指示出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沃克巷是西部大盆地中NW向延伸的地带,长700km,宽100—300km。Krantz的奇数轴模式被用来建立内华达西部沃克巷中沃克湖和Excelsior-Coaldale两构造片的三维应变模型。地震震源机制断层/辅助平面与航天飞机成像雷达-B(SIR-B)图像上的一条构造线平行或近于平行。地震震源机制表明Excelsior-Coaldale构造片断层为走向滑动,而沃克湖构造片断层以倾向滑动为主,三维应变分析表明沃克湖构造片应变椭球体为拉长型,而Excelsior-Coaldale构造片应变椭球体为压扁型。沃克巷内两构造片应变椭球体的差异可归因于区域性的沃克巷构造剪切不是一条贯穿性走滑断层而是容纳了两个独立的构造片。三维应变的差异可能与两构造片流变特性各向异性有关,也可能与中生代构造继承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西墨西哥州Aurizon矿山的La Rayna铜-金矿产地的勘探项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圈出了一个NE向的异常带。此带长4000m,宽500—1000m,向北延伸达2500m。通过填图在地球化学异常内及东北部和西部圈出了一些可供钻探的靶区。钻探工作已圈出了氧化物-硫化物矿石1850万t,每吨硫化物中的金品位为2×10~(-0),铜品位为0.55%。 Aurizon矿山计划采用直升飞机磁测、放射性测量.甚低频电磁测量及区域普查和地球化学取样进行追索。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现首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来,该区的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控制的区域层间氧化带规模不断扩大,氧化带前锋线不断增长,从东往西依次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和大营等特大型铀矿床,以及一大批铀矿产地。这些铀矿床与矿产地构成了杭东—皂火壕巨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分析,认为其主要控制因素为稳定的斜坡构造背景、丰富的铀源供给、巨型泛连通砂带、持续的含氧水补给、区域隔水层的发育和巨型还原障等。同时,结合构造演化与矿石年龄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共划分出NW-SE、N-S、NE-SW和E-W向共4期叠合氧化成矿作用,并建立了三维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勘探实例总结了在加拿大西北地区塞隆盆地的东北部,在永冻层区内对不整合型铀矿床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最新进展。他用这些勘探方法的意图是,如何利用与铀矿化伴生蚀变岩石的独特的物理和岩石学特性。蚀变岩石可用航空电阻率法和地面VLF电阻率测量探测到低电阻率异常。薄表层融冻带对测量响应的影响最小,但地下大湖则例外。重力测量对探测与蚀变和矿化有关的低密度带很有效,假定盖层的厚度是均匀的(或实际厚度是已知的),而且低密度蚀变带相对较浅和(或)大到足以产生可辨认的异常。可建立一个地球物理模型,以便把不同蚀变带的物理特性联系起来。在蚀变的初级阶段(或相对弱的蚀变),因长石的水解(绢云母化作用)电阻率可能显著降低。然而,蚀变带内部那种典型密度的显著变化不是由长石水解所造的,而是由石英溶解和此后的水取代所造成的,这说明相当数量的热液注入增强了脱硅作用,且矿化很可能与溶液的注入有关,这从脱硅作用和蚀矿化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可推测出来。  相似文献   

13.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基底EW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NE向小陂—芜头断裂的交汇部位,已发现有河元背、牛头山铀矿床及深部多金属矿化信息。牛头山地区是一个构造热液活动叠置区,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动力变形、热液叠加蚀变和花岗斑岩侵入时的热流体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尝试对该地区多金属找矿远景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型~(210)Po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通过在某工区取大批量土壤样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仪器效率与性能是否合格;将测试结果与钻孔地质剖面、地表异常平面剖面图联合分析,以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勘查能力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数值异常与地下构造或矿体位置对应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铀矿勘查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区土壤中氡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2 km×0.2 km的网格布点,采用FD-3017型RaA测氡仪测量了青岛地区岩石、土壤共2 401个样点中的氡活度浓度,对本区土壤氡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土壤氡活度浓度点位平均值为4 483 50 Bq/m3,属于土壤氡活度浓度正常地区;本区地下土层中土壤氡活度浓度与岩性酸性强弱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岩性酸性偏强地区的土壤氡活度浓度也偏高;另外在构造的断裂地带有多处氡活度浓度偏高点出现,这进一步证实了土壤氡的析出与地质岩性和构造裂隙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17.
Ferderber金矿属于Belmoral矿山有限公司所有,位于魁北克省西北部Bourlamaque镇,大约距Vald’Or东北10km。此地区在太古代Abitibi绿岩带的南部。主要岩性地层单位是Malartic群和Pontiac群。 Malartic群火山岩又分为两个亚群:北部为下Malartic群,由超镁铁质和玄武岩流组成;南部为上Malartic群,主要由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Vald’Or地区的大部分金矿山赋存于上Malartic群,呈东西走向,近垂直陡倾。沿本区南缘见有Pontiac群沉积岩,由砾岩、泥岩、杂砂岩和云母片岩组成。Cadillac断层将Malartic  相似文献   

18.
妞 !期,{少……页数2372892息73 043 113 15321326330336339’8,.4 90口乙‘比J六匕丹Ot‘f‘。.侧‘月0 OU5 to内077,二,‘,几.上,上续总目录塑旦塑_鲤丝勘探工作中的,个重要任务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中部金矿普查和详查关于,能谱测井异常的解释用混泥土模型校正伽玛能谱仪的经验检测氛对居民有害影响的放射性地球化学法加拿大湖面上空的氰衰变产物通过反褶积提高核测量的分辨率应用MT法勘查菱XlJ金矿的深部构造发展中国家小规模金矿开采的混汞法所造成的汞污染及其可选用的处理方法 分析测试以钒作化学改进剂用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9.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18个裂变径迹、电子自旋共振(ESR)和K-Ar定年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时序。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232~195Ma,这一时期的构造变形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反映。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发生在133~100Ma、70~60Ma、48~33Ma和12Ma,且由北东向南西的年龄表现出阶段性递进年轻的特点。这与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由北东向南西构造不断扩展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是一致的,为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的递进扩展变形提供了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20.
埃利康铀矿区位于阿尔丹地盾中部,产于钾交代岩和钾化岩石之中。矿物组合类型为晶质铀矿-钛铀矿-金类型。矿化受活化的前寒武纪的构造断裂带控制。矿区内共探明几十个铀矿床和矿化点。矿化强度最大的南断裂,走向北西,长30km,控制了德鲁日诺耶、库伦格、埃利康等几个最大的铀矿床。矿石平均品位0.15%~0.25%,矿化带在走向上连续延伸长20km以上,向深部垂向延伸达2.0km。成矿温度200~230℃。铀成矿年龄135~130Ma。探明铀工业储量约3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