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异氟醚吸入全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G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手术90min、术毕60min、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外周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术毕60min时,GEA组血糖、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P=0.004,P=0.015)。术后第1天时,GEA组血浆胰岛素、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P=0.042),GEA组的ISI值明显高于GA组(P=0.024)。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反应和术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异氟醚吸入全麻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GA)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手术90min、术毕60min、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外周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术毕60min时,GEA组血糖、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P=0.004,P=0.015)。术后第1天时,GEA组血浆胰岛素、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P=0.042),GEA组的ISI值明显高于GA组(P=0.024)。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反应和术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6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研究组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术后24 h,两组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能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共70例,依麻醉方式分为复合麻醉组和全麻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麻醉两种方法,比较两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情况.结果 全麻组在手术过程中测得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生长素均较术前降低,而复合组在术中的各项激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结论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能抑制多种应激反应激素的释放,抑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法,更适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总结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管理经验。②方法 总结我院87例行UPPP病人的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其中24例采用局部麻醉,62例采用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1例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静吸复合全麻。③结果 24例局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大。63例全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尚稳定,芬太尼控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较满意。④结论 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为UPPP首选,芬太尼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术中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 ,选取食道癌根治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 ,观察术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 ,并在术中不同时间测定血糖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结果 ,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30min和气管拔管时静吸复合全麻组患者的MAP、HR、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变化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认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食道癌根治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方法:收集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7例,其中胸入路12例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15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连硬外麻,术中常规监测ECG、Bp、Sp02、Vt、VE、EtC02、尿量,部分患儿监测Abp、CVP及血气。结果:除1例因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术后4h死亡,2例肺不张经治疗恢复正常外,其余均恢复良好,麻醉满意。结论:术前须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患儿全身状况,提高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复合连硬外麻;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呼吸和循环平稳,避免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应激、疼痛和烦躁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术中以七氟醚2.0%~2.5%、维库溴铵0.07 mg/(kg.h)、芬太尼3μg/(kg.h)和异丙酚4 mg/(kg.h)静吸复合维持麻醉。Ⅱ组加用氟比洛芬脂0.5 mg/(kg.h)维持。观察指标:术毕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神经内分激素血浆水平、镇痛效果(VSA评分)、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术毕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明显减少(P<0.05),VAS评分和烦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脂可以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应激、疼痛和烦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在胸腹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全麻)和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顺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效果。验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的优劣。方法:择期乳癌根治手术100例:I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均较满意,但复合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对照组稳定,对照组全麻药用量比复合组明显增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乳癌根治手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较为适合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静吸复合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两组病人根据BIS(脑电双频谱指数)调节麻醉深度.诱导前、插管后、术中1 h、拔管后分别抽血检查血糖及皮质醇.[结果]Ⅰ组的全麻用药量大,血压、心率在插管后、切皮、断肋及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拔管时患者烦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和皮质醇在手术后也明显增高.Ⅱ组全麻用药量小,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平稳,拔管时患者安静,手术后抽取的皮质醇及血糖升高不明显.[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BIS值的指导下,适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5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全麻)和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每组38人.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和48 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食管癌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ECG的变化及全麻用药量和苏醒时间。结果:G组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术中持续较高的水平(P<0.05)。E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全麻药用量少,无苏醒延迟发生。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食管癌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静脉协同诱导降低了全麻诱导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我院1997年共行318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全组病人318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108例,年龄24~74岁,体重47~82kg,分别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肺癌切除、食管癌根治、脑...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临床上一般首选静吸复合全麻,但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清醒迟,拔除导管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患者不适感加重[1]。本文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浅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应用,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麻术后清醒延迟,出现呼吸抑制现象,临床及实验证明,氨茶碱作为一种可选用的催醒药,为此我院采用氨茶碱作为全麻,静吸复合的复合剂.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将硬膜外腔阻滞、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微泵静脉输注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作一比较,以供选择一种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影响。方法:6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法(两点法T11-12,L3-4);B组静吸复合全麻。结果:两组病人术中HR,SPO2无显著差异,但A组术后MAP,CO显著降低,A组有6例效果欠满意,而改用静吸复合全麻。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适用于肾移植手术。硬膜外阻滞可造成术中一定程度的血压下降,但麻醉平面易调控,止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药物对移植肾的毒副作用,同时能扩张血管,缓解术后移植肾血管痉挛,有利于移植肾的尿功能的恢复。但静吸复合全麻为更理想的麻醉方式,建议肥胖病人及有出血倾向患者宜选择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