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9)、疾病对照组(n=56)和正常对照组(n=42)血清中的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C1qAb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P<0.05);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C1qAb阴性患者(P<0.05);C1qAb与SLEDAI活动性评分、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及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C1q抗体对SLE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抗C1q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并产生自身抗体参与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为特征的疾患。SLE常累及肾脏,临床上又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SLE合并LN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作为较特异性血清标记抗体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们现增加了抗C1q抗体的检测对40例SLE合并LN的患者进行这五种抗体的联检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LN患者 5 3例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图像分析检测方法 ,观察到LN患者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 ,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 ,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功能呈正相关。提示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并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IgG、IgM、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IgG、IgM及其他指标与狼疮性肾炎(LN)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检测LN及无肾脏累及的SLE患者aCL(IgG、IgM)、抗β2-GP1抗体(IgG、IgM)、C3、C4、抗ds-DNA抗体、肌酐、尿蛋白等指标,判断其与LN和SLE疾病相关程度。结果:LN组与无肾脏累及的SLE组患者肌酐、尿蛋白定量和IgG型抗β2-G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03);IgG、IgM型aCL、IgM型抗β2-GP1抗体阳性率、抗ds-DNA抗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SLEDAI评分分组,LN组IgG型aCL(P=0.048,r=0.318)与LN疾病活动呈弱正相关,而C3(P=0.005,r=-0.439)与LN疾病活动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LN组IgM型aCL、IgG、IgM型抗β2-GP1抗体浓度、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C4、肌酐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肾脏累及的SLE组以上各项指标与疾病活动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C3、IgG型aCL与疾病进展相关,可作为LN疾病诊治过程中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抗核抗体系列检测对狼疮性肾炎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系列指标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 122例)和74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ANA系列.结果 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4.49%,其他自身免疫病组ANA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系列及补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狼疮性肾炎(LN)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 699例SLE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核抗体系列,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结果 1699例SLE患者,LN组921例,ANA阳性率为97.4%;不伴LN组778例,ANA阳性率为98.2%;与对照组比较,r=0.98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组的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3%、59.8%、63.3%;不伴LN组分别为21.5%、35%、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2,P=0.007).抗线粒体-2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率,LN组与不伴肾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1,P=0.015).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同时阳性时,LN患者其补体C3,C4水平比这三种抗体非同时阳性时的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83,P=0.009).结论 抗核抗体系列及补体的血清学检测对诊断LN及其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靶抗原的分析,探讨ANCA在LN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33例处于活动期的L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ANCA,并分析ANCA与LN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用IIF方法检测时,ANCA在LN的阳性率为45.4%,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用ELISA方法检测靶抗原,乳铁蛋白(LF)为主要的靶抗原,占80.0%,且其荧光模型全为甲醛敏感型。其余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占20.0%,其荧光模型为甲醛抵抗型。而正常对照血清ANCA及其靶抗原全部阴性。ANCA阳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24.3岁±4.5岁,而ANCA阴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31.9岁±9.3岁,ANCA阳性组合并皮肤血管炎、病情活动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但2组间病理分型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且与L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在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为临床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狼疮肾炎患者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7例,同期体检健康人10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补体C1q水平.结果 狼疮肾炎组血清补体C1q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0)和对照组(P=0.001);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补体C1q水平在各组受试者中不同,检测血清补体C1q水平可用于狼疮肾炎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C1q 抗体及补体C3、C4 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 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 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 抗体采用ELISA 方法,C3 及C4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分析补体与狼疮脑病的临床表现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NPSLE 患者抗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 患者,补体C4明显低于非NPSLE 患者,采用ROC 曲线分析抗C1q 抗体诊断NPSLE 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3.6%、66.7%。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抗C1q 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但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其与狼疮脑病发生有关。补体C4 降低与SLE 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有关。结论:抗C1q 抗体在狼疮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补体C4 可能参与狼疮脑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年龄、职业和免疫冈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将病人分为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分布情况,并对这两组病人的抗核抗体(ANA)、抗ENA抗体和补体C3、C4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农民患者人数最多,占38.3%;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一致,均主要集中存15~44年龄段;两组患者的核型和15种抗体的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组的C3与C4值均具有正相关的趋势(相关系数为0.85),并且狼疮性肾炎组病人的C3值明显低于非狼疮性肾炎组(P=0.03)。结论性别、年龄、工作生活环境及ANA、C3、C4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其中补体c3对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狼疮性肾炎(LN)小鼠中的表达及抗IL-17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11周龄的雌性MRL/lp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干预组,另有同龄雌性昆明小鼠18只为对照组。干预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抗小鼠IL-17多克隆抗体20 μg,每2周1次,至实验观察点结束。各组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的24 h、14 d及28 d处死6只小鼠。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17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MRL/lpr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及空泡变性,灶状萎缩,肾间质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而干预组肾脏病理改变较实验组为轻。MRL/lpr小鼠的血清IL-17含量在实验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干预组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IL-17在实验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组,IL-17在各时点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IL-17在MRL/lpr小鼠血清与肾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而抗IL-17抗体可通过抑制IL-17的表达而抑制LN的炎症免疫反应,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3.
C1q和抗C1qRnAb抑制U937细胞产生TNF—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Mφ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了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入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提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C1q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补体分子C1q具有调节各种细胞反应的能力.近年,随着C1q功能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细胞内或者细胞表面存在结合C1q的蛋白或者受体,如C1qRp、gC1qbp、C1qRo2-、钙网素/CRT/cC1qR胶凝素受体、CR1.其中某些蛋白除结合C1q外还结合其它配体.  相似文献   

17.
人M 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人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特异的。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揭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李文君  陈政良  张丽芸 《现代免疫学》2002,22(5):337-339,349
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分离纯化C1q及酶原形式C1r和C1s的方法。用IgG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将C1q与C1r2 s2 分离 ,接着用DEAE 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将C1r和C1s分离 ,用C1qMcAb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将C1q进一步纯化。在分离Clr和C1s的整个过程中加入蛋白水解抑制剂PMSF和NPGB ,并控制温度在 4℃、pH 6 1、无二价阳离子的条件下 ,得到高度纯化的C1q、C1r和C1s。  相似文献   

19.
谭艳  陈政良 《免疫学杂志》2004,20(6):424-427
目的研究5个C1q结合十二肽及其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物对C1q的结合活性和溶血活性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十二肽,将其与BSA偶联,分别用U937细胞配体结合抑制试验、多聚IgG(AJgG)竞争抑制试验、CH50抑制试验测试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游离的线性肽对C1q的结合活性和溶血活性几乎无影响,而偶联肽对C1q与U937细胞表面受体、AJgG的结合以及C1q介导的溶血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获得5个C1q受体模拟肽,它们能抑制C1q与免疫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断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其对于补体异常激活有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G蛋白参与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g-C1q可抑制人T细胞系Jurkat和Mψ系U937细胞受霍乱毒素刺激的(cAMP)i增高,而百日咳毒素能遏止人B细胞系Raji细胞agg-C1q诱导的(cAMP)i升高和C1qR交联所促成的磷脂酰肌醇水解。表明:G蛋白介入了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