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的同时增投粉末活性炭(PAC),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最佳的投炭点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投炭点在净水工艺流程中越靠前,则PAC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越好;增投粉末活性炭可大幅度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为吸水井,最佳投量为30 mg/L.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验研究了主要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在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相城水厂净水工艺中使用的有效运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PAM的投加量范围控制在0.04~0.08mg/L,可以保证水质安全性,最佳投加量为0.06mg/L;(2)在反应区的1/3处(絮凝反应5rain)投加PAMW以取得最佳的助凝效果;(3)在保证两组沉淀池相同的浊度去除率的前提下,投加0.06mg/L的PAM可以节省30%的硫酸铝投加量,节约制水成本约76万元/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各净水药剂间关联性,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液体)、臭氧、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投加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药剂成本。生产运行表明,预臭氧最佳投加量为0. 5~0. 7 mg/L,可显著提高絮凝效果,使PAC投加量降低20. 7%;在控制PAC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平衡池污泥浓度(最佳3%),可减少58. 9%的PAM投加量。降低2种药剂的使用量并控制泥饼含水率后,污泥运输量减少了54%,大大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聚氯化铝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剂聚氯化铝的不同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调节前投加和在pH值调节后投加这两种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前一种投加方式效果较好;废水调节pH值后产生的沉淀物去除后投加比不去除沉淀物直接投加的混凝效果好.在实践中,针对某种废水、某种混凝剂,应通过试验确定相应的最佳投加方式和投加点.  相似文献   

5.
以中试为基础研究了给水厂深度处理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主臭氧投加量优化问题,并对不同主臭氧投加量下有机物去除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CODMn为评价指标时,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7 ~2.1 mg/L,整个系统对CODMn的最大去除率为69%;当以TOC为评价指标时,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2.1~2.5 mg/L,整个系统对TOC的最大去除率为57%.从优化角度看,主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以整个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为主要依据;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确定主臭氧最佳投加量时还应综合考虑臭氧浓度、投加方式、接触时间、后续活性炭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除锰方法的投加点及投加量。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之前投加效果较好,当原水锰含量在0.16-0.24 mg/L时,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0.40mg/L。在不改变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将该方法用于生产,3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根据原水锰含量适量投加高锰酸钾,可以达到较好的除锰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酸化液对反硝化的影响。在温度为21~23℃的条件下,进行了4个不同工况的试验,分别为不投加酸化液及酸化液投加量为10、20和30 mg/L(以TOC计)。研究表明,酸化液能显著提高反硝化菌的反硝化速率,酸化液投加量越大,第一阶段的平均反硝化速率和平均耗碳速率也越大。酸化液投加量为30 mg/L时,其第一阶段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0.367mgNO 3--N/(mgVSS.d),是不投加酸化液工况的1.83倍;平均耗碳速率为0.713 mgTOC/(mgVSS.d),是不投加酸化液工况的2倍。酸化液中的有机碳可以分为易被反硝化菌利用和难被反硝化菌利用两部分,酸化液的投加量越大,易被反硝化菌利用的有机碳含量越多,以酸化液投加量为30 mg/L的工况为例,可被反硝化菌利用的有机碳含量为75.7%。  相似文献   

8.
采集东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考察投加复合菌株CM-13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经过90 d的处理,在含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复合菌株CM-13对于石油污染物质的加速降解作用显著,当复合菌株CM-13接种量为土壤质量的10%时修复效果较好。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的量存在最佳匹配值,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0%,磷的最佳含量为0.05%。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将生物脱氮菌剂直接投加到富营养化原水中,研究了生物菌剂的最佳投加量及其对原水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菌剂投加量为0.1 mg/L时,生物菌剂对富营养化水源水的脱氮效果最好,增加或降低投加量均会影响生物菌剂的脱氮效果;当菌剂投加量为0.1 mg/L时,运行期间生物投菌系统对硝氮和总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61.6%和51.6%,CODM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71%~32.57%和10.92%~36.80%。生物投菌系统因为投加了脱氮能力较好的高效菌种,使系统内菌群竞争优势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优化工艺制备出的聚硅酸铝铁硼镁(PSAFBM)絮凝处理效果,对絮凝剂投加量、pH值两因素进行实验研究,以活性翠兰染料废水COD去除率、色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得出PSAFBM处理该染料废水时最佳投加量和最佳pH。通过与聚硅酸铝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三种常用市售絮凝剂比较,在相同的投加量和pH值情况下,优化制备的新型絮凝剂在处理效果与成本方面,均表现良好,适合在水处理应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