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科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2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健侧卧位经典Judet入路,并以Hardegger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该组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5个月.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优11例,占52.3%;良8例,占38%;可1例,占4.7%;差1例,占4.7%.结论 对严重移位的肩胛骨体部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移位肩胛颈骨折的手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WJ  Liang XJ  Cheng DG  Lu XY  Zhang L  Li H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1615-16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的入路和固定方法。方法对14例肩盂下缘向内严重重叠移位的肩胛颈骨折患者,采用府卧位后入路施术,置入钢板螺钉分别固定肩胛冈和腋缘的方法治疗。本组左侧肢体9例,右5例;均为新鲜的肩胛颈骨折,骨折线走向:起于肩胛上切迹,经过肩胛冈,止于腋缘盂下2—4cm,平均3cm;肩盂下缘向内重叠移位的程度2—4cm,平均3cm。按Miller等的分型:均为Ⅱ-B型肩胛骨骨折。手术指征为肩盂下缘向内重叠移位的程度大于1cm。伤后至手术的时间:3—10d。结果14例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的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拍X线平片,显示骨折达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标准,肩盂倾斜角度正常。全部病例骨折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4周-8周,平均6周。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术后1—7年,平均3.5年。未见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肩峰撞击征等并发症。按Hardegger的评定标准评价:优8例,良4例,可2例。结论肩盂下缘向内严重重叠移位的肩胛颈骨折,直接影响上肢的功能,应手术治疗。肩胛冈和腋缘形态规整骨质较坚硬,适合放置植入物。俯卧位后入路施术容易复位和固定骨折,钢板螺钉应分别固定肩胛冈和腋缘,手术既恢复了肩胛骨解剖学形态和三角形的力学结构,又固定牢靠,是治疗肩胛颈骨折较佳的固定方法。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煅炼,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张海波  李华强  李勇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18-1519
目的探讨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3月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和/或空心螺钉治疗37例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3~68岁,平均36.5岁。均行X线检查,其中32例行三维CT重建。手术切口采用标准Judet入路21例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6例。结果随访10~39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2周。按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0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强调手术内固定,同时应依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因重建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4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前后位X线检查者14例,螺旋三维重建CT12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体部骨折8处,肩胛颈骨折5处,盂缘骨折3处,盂窝骨折2处,肩胛冈骨折4处,肩峰骨折2处,喙突骨折3处。通过前方、后方、后上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进行了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根据Rowt的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79%。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①肩胛骨骨折多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三维CT重建有助于诊断骨折的类型和选择入路方法及内固定器材。②肩胛盂窝骨折移位3~5mm以上,某些体部爆裂骨折、肩胛颈骨折、盂缘骨折等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肩胛骨前有胸廓,后面有较厚实肌肉层的保护,骨折较少见,据Hardegger等统计,肩胛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5%~1%,占肩部骨折的3%~5%.但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坠落伤增多,高能量损伤日趋多见,肩胛骨骨折发生亦随之增加,且类型较复杂,错位显著,常合并头、胸、腹、四肢、骨盆等严重多发伤.传统观点认为肩胛骨骨折多不需特殊处理,可通过保守治疗和积极的功能康复锻炼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则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肩后侧Judet入路.2008-01-2012-09我院收治3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Judet手术人路(即通过沿肩胛外侧缘做一直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显露深层结构,对肩胛颈盂施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8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Hardegger及Ideberg的分型方法,体部骨折13处、肩胛颈骨折4处、盂缘骨折6处、盂窝骨折3处、肩胛冈骨折8处、肩峰骨折2处、喙突骨折2处。其中混合型骨折21例,伴有合并损伤者24例。通过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后上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平均3.6年。根据Hardegger的疗效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2%。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不稳定2例。结论(1)根据肩胛带功能恢复的要求,结合局部创伤解剖、骨折类型、创伤病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肩胛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2)手术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改良Judet入路,分析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2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接受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经典的Judet入路进行改良,用经典Judet入路的皮肤切口,用Hardegger入路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显露深层结构,并应用改良入路对26例肩胛骨骨折采用改良入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22例患者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8.9个月。骨折均在8~12周愈合,平均9.6周。疗效根据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1,3%。结论与经典Judet入路相比,改良入路不仅有经典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肩袖肌肉的完整性,手术创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胛颈盂骨折改良肩后侧入路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肩胛颈盂骨折患者使用改良肩后侧手术入路进行治疗,使用经典的肩后侧入路的皮肤切口,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暴露深层结构,对肩胛颈盂施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 术后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8个月,平均18.9个...  相似文献   

9.
11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应文  陈明见  任周奎  向阳 《重庆医学》2006,35(12):1122-112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时1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肩后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结果11例随访6~20个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对肩胛骨骨折进行正确分型,充分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广东省四会市万隆医院1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经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经典的Judet入路,用经典Judet入路的皮肤切口,用Hardegger入路通过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的方法来显露深层结构,对1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1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肩胛骨骨折患者均在3-5个月内痊愈。结论经典Judet经过改良后,操作简单、方便,暴露充分,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患者肩袖肌肉的完整,利于促进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切口后方入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肩胛盂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采用空心螺钉、可吸收螺钉或重建钢板做内固定,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9例,随访时间6~22个月,对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肌力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UCLA评分,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平均33分,优良率88.9%(8/9).结论 后方入路小切口创伤小,能满足肩胛盂手术内固定的显露要求,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部分肩胛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X线及CT三维重建确诊为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并通过改良Judet入路以适当塑形后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部分肩胛骨骨折共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术后无感染、内置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对于多部分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应以恢复肩胛骨完整性和稳定性为目标,通常经2处重建钢板正确塑形后固定,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按Dubberley分型ⅡA 3例,ⅢB 3例)均采用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门诊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Mayo肘关节评分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切口长度5~10 cm,平均(7.2±0.7) cm,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5.0±5.0) min,术中出血25~100 mL,平均(49.0±14.8)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住院时间7~18天,平均(12.5±2.8)天,随访时间12~38月,平均(25.5±2.8)月,无1例出现骨折移位、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1例并发异位骨化(Hastings和Graham分级ⅢC)。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75~100分,平均(92.5±5.0)分。结论肘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显露充分,容易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针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2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月,平均23月。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运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应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复杂三踝及后外踝骨折24例,术后随访6.9±3.0个月,定期摄片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0~190 min,平均116.3±32.2 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临床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或断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应用桡骨远端T型钢板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切口少,可一并处理外踝骨折,可直视下暴露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有效防止后踝骨折块移位,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0~19个月,平均时间15.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3月。疗效根据Harde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1例,良7例,优良率87.1%。结论: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安全和容易固定,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不同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7例.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用Hardegger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2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在肩胛体颈部为主的复杂肩胛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选取 2011年12月—2017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肩胛骨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da-Miller分型:Ⅳ型 并Ⅱ型12例,其中合并ⅠC型2例,ⅠB型2例;Ⅳ型并Ⅲ型8例,其中合并ⅠB及ⅠA型1例,合并ⅠB及 ⅠC型2例;Ⅳ型并Ⅰ型6例,其中合并ⅠA型3例,ⅠB型1例,ⅠC型1例。按手术入路分组:外侧缘入路11例(A组),非外侧缘入路1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冈下肌与三角肌切断与否、切口长度、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 5.69)个月;术中出血量:A组/B组=(120.00±67.82)/(199.33±90.43)ml;手术时间:A组/B组=(110.18± 32.85)/(143.67±31.19)min;切口长度:A组/B组=(13.18±1.94)/(17.73±2.52)cm;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A组/B组=(94.18±5.02)/(89.60±5.19)分;术中切断冈下肌/三角肌/冈下肌和三角肌/无肌损伤例数=4/8/5/9;对应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50±0.58)/(3.50±0.54)/(3.80±0.84)/(2.44±0.53)d;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89.50±1.92)/(92.25±3.77)/(83.60±3.85)/(96.22±2.73)分。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肩胛体颈部为主的复杂肩胛骨骨折,肩胛骨外侧缘入路能够满足复位固定需要而不切断三角肌、冈下肌,间隙显露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具有更好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所有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多数患者术后4~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肩胛骨骨折治疗的功能效果依赖于肩胛骨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术中的充分复位及内固定的可靠性,同时遵守术后康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内、外侧微创切口双柱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内、外侧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23例。外侧切口:沿肩胛骨外侧缘、外柱骨折线向上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肌间隙显露出肩胛骨外缘。内侧切口:沿肩胛骨内侧缘、内柱骨折线顺斜方肌纤维分离,经菱形肌与冈下肌肩胛骨附丽点间隙分离进入,显露肩胛骨内侧缘。两柱均用钢板螺丝钉进行框架式内固定。结果: 除1例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经二次处理后愈合,其余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肩胛骨盂极角术前为(25±12)°,术后为(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4±1.3)个月。结论: 采用内、外侧联合双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便于骨折显露、复位和可靠固定,且软组织剥离少,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