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慢性支气管损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最常见。以气虚、气阴二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风、热为著。治疗要标本兼治,虚、痰、瘀等同调。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又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为主。从发病机制、临床疗效观察、作用原理等方面论述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新进展,从而指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心肌梗塞为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之一,中医属于“胸痹”。病情危急,预后不良。此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阻为主。 护理工作应根据病人的症侯辨证施护,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治疗思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活动期以热痹为主。证候分布早期多以标实为主,包括寒湿、湿热等,后期以本虚和痰瘀互结为主。治疗有以“通”立法,有从痰或瘀论治,有从本虚论治。  相似文献   

7.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8.
肺间质纤维化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主要指痰浊与瘀血。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致使本病逐渐加重。张伟教授认为,瘀、痰为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而正虚诱发或导致血瘀、痰结更为严重。临床治疗上要注意脏腑的亏虚,补虚与活血、化痰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松龄教授认为缺血性烟雾病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饮食失度伤及后天脾土,或劳损过度伤及先天肾精,故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肾为主,病久伤及心、肝,标实多以风、火、痰、瘀等为主,王松龄教授临床将缺血性烟雾病辨证分为: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脾胃虚弱、痰浊瘀滞证。自拟防治灵Ⅰ号方治疗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防治灵Ⅱ号方治疗脾肾虚弱、痰浊瘀滞证。  相似文献   

10.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脑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洪春教授认为慢性咳喘病的病理因素紧扣“风、虚、痰、瘀”四端,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肺肾两虚,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而风邪则贯穿疾病始终。故取虫类药祛风达邪、通络化痰、活血祛瘀之效,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蝉蜕、地龙、全蝎等虫类药物,临床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的四诊信息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共有28种,其中痰热壅肺(18.1%),气阴两虚、痰热瘀阻(11.1%),气阴两虚、痰热壅肺(8.3%),风热犯肺(8.3%)4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26例(占36.1%),其中痰热13例,风热6例,痰湿3例;虚实夹杂证共46例(占63.9%),本虚证以气阴两虚最多,标实证以痰热最多,同时多夹瘀表现。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辨证多属本虚标实,多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为标,其感邪时易于化热、夹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汪再舫主任应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以气虚为本,痰(湿)瘀为标,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相关。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临床常用自拟益气强心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胡建华治疗震颤麻痹经验拾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胡建华教授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主人其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肝肾亏,标实为肝风痰瘀,治疗法则侧重于补益肝肾、平肝肾阴亏,标实为肝风痰瘀,治疗法则侧重于补益肝肾、平肝熄风、豁痰祛瘀。并介绍其“治风三法”、“开窍益智”,以及南星生用、四虫相配伍等治疗震颤麻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自拟益气通络饮治疗冠心病(胸痹)30例,结果表明,本方对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的一般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3.3%,心电图疗效评价有效率为56.7%,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多见,运用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重在益气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机探讨:665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风病机的认识,历来论点不一,本文通过对665例中风患者的主要症状、舌象、脉象以及证型的综合分析,认为中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虚”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病机,包括元气亏虚和肝肾阴虚;“实”则以瘀、痰、火为主。标实多因本虚引起,本虚、标实的最终结果都表现为“风”。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证冠状动脉造影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诊断胸痹心痛证,探求中医证候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以Judkins法对10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按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性质分为轻、中、重和闭塞性病变,根据冠脉受累分为左主干、单支和多支病变,按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结果:发现胸痹心痛以虚实夹杂多见,占57%,冠造正常的胸痹心痛患者,以气虚气滞多见,其次是气虚痰浊;冠造异常冠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的以气虚痰浊、气虚血瘀多见。结论:通过冠造可以将胸痹心痛证候量化及客观化,并按胸痹的缓急,轻重将本病分为气滞心脉、寒凝心脉、心络瘀阻、血瘀心脉及心脉闭阻等中医证型,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区分“本虚标实”及“本实标虚”的不同病理机制及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金桥先生 ,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的几点经验 ,供同道参考。1 分阶段辨证施治治疗中风病痰热证型中风病痰热证型 ,是临床较常见的一个类型 ,王先生认为 ,本病临床病情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从辨证施治角度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为第一阶段 ,此时多表现为邪实 ,以痰热腑实为主 ;急性期后期及恢复期早期为第二阶段 ,因为邪实渐去 ,本虚渐显 ,此为虚实夹杂阶段 ,实邪以未尽之痰邪为主 ,虚为阴阳之本虚 ;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为第三阶段 ,此时以虚为主 ,又可因虚致实 ,虚以气虚、脾 ,肾虚为主 ,实…  相似文献   

20.
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损无力推动津血运行日久则为痰瘀;痰瘀交结则脉道不畅气血运行滞缓,又必致虚。李军教授对气虚痰瘀交结型胸痹的诊治研究颇深,临床上应用益气通阳、涤痰化瘀法治疗此型胸痹病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