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在后路钉棒术中,于邻椎椎弓根钉牵引复位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内置钉,并进行撬拨复位,观察对骨折复位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B组45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经伤椎椎弓根钉撬拨复位。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15个月,测量侧位X片上伤椎Cobb角、前缘高度(前高)。分别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测量术前、复位固定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对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效果。结果:2组椎体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椎管平均侵占率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5),术后1周、12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性(P<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伤椎置入椎弓根钉,并对骨折进行撬拨复位,能更好的矫正伤椎前缘塌陷,使侵占椎管骨折块退出椎管,加强固定强度,提高了后路钉棒术对骨折的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45例,A组24例,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B组21例,予传统后路手术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比较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改变、榷管占位面积、神经功能、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等指标.结果 随访8~19个月,平均11.1个月.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内固定失效、融合情况、腰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典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附加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后者可有效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复位困难的椎体骨折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植骨,对侧椎弓根及上下椎体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术前、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Cobb角丢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8.
李建 《浙江医学》2020,42(8):837-840
目的探讨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全部固定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的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以及随访1年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矫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矫正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Frankl脊髓损伤分级明显要好(P<0.05)。结论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在预防Cobb角丢失和维持椎体高度上与全部固定节段植骨融合效果相近,而取出内固定后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可减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陶建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23-3324
目的评估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的矫正情况、术后胸腰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早期比较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比较,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神经功能恶化现象出现。结论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及后凸成角的矫正,并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应用与不应用伤椎椎弓根钉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效果的理论依据,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41例,行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A组)2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B组)18例.疗效指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椎管阻塞指数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①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②后凸cobb角比较,A组手术方法在矫正脊柱后凸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前较术后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的比较,2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椎管阻塞指数比较,2组术后椎管阻塞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术式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跨节段4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经伤椎置6钉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改善评分及术后伤椎矫正率、伤椎高度远期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值、Cobb角远期丢失值等。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Frankel分级改善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矫正值、伤椎高度远期丢失率及Cobb角远期丢失值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伤椎置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提供更加坚强牢靠的内固定,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丢失及维持伤椎前柱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有利于矫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强化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现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5.
刘亮  蒋正山 《海南医学》2013,24(1):85-8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术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均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闵银川  喻元  孙根发 《吉林医学》2011,32(23):4861-4862
目的:观察选择椎弓根完整伤椎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椎弓根完整伤椎经伤椎置钉治疗18例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结果:随访18个月,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有统计学意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经伤椎置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增加了脊柱胸腰段损伤的稳定性,降低了内固定断裂、松动的风险,减少脊髓再损伤,是治疗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实施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情况等。结果术后观察,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与Cobb角则优于术前(P0.05),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18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伤椎恢复伤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